第一百二十七章 麻辣萝卜丁
又过了一天,雨彻底歇了势头,天终于放晴。湿漉漉的北京城,闷热难当。街道上的积水退了,留下满地的淤泥和杂物,空气中弥漫着土腥混杂着什么东西,不太好闻的气味。
筒子楼一楼的潮气更是重,墙角甚至冒出了星星点点的霉斑。赵春梅忙着拿旧布头蘸了生石灰水擦拭,嘴里不住念叨:“这鬼天气,再这么潮下去,人都要发霉了。”
陈飞推着自行车从单位回来,车轱辘上沾满了泥浆。他刚去局里报了到,雨停了,各单位也恢复了正常运转。
技术处里,王振山带着刘援朝、孙卫东正在整理暴雨期间各郊区县报上来的农机受损情况。红星公社那边也捎来了信,刘大山书记的大嗓门透过电话线都震得人耳朵嗡嗡响,说保住了几十亩秧田,但别的公社就没那么幸运了,不少机器泡了水,趴了窝。
放晴第二天,街上渐渐有了人气。陈飞骑着车,特意绕道去了趟离家稍远、但规模大的副食商店和靠近城郊的几个自发形成的集散点。情况果然不容乐观。
货架上的蔬菜种类少得可怜,蔫头耷脑的白菜、土豆成了主力,绿叶菜几乎不见踪影,偶尔有几捆品相不好的菠菜、小油菜,价格也高得吓人,围着一圈人,眨眼就抢光了。
西红柿、黄瓜这类菜蔬,更是成了稀罕物。售货员爱答不理地重复着:“没货!没货!都让水泡了,地里还没缓过来呢!”
集市上情况稍好些,有些近郊的农民挑着担子来,卖点自家园子里抢救出来的歪瓜裂枣,或者挖的野菜,但数量少,价格比副食店还贵上一两成。人们捏着手里有限的钞票,围着摊贩,脸上写满了无奈。
“这菜价,真是要了亲命了……”
“可不是嘛,一场雨下的,啥都没了……”
议论声、叹气声不绝于耳。
陈飞默默看着,心想系统超市里,萝卜的价格便宜得很,而之前为了吃火锅兑换的麻辣火锅底料,那霸道强烈的口味,给了他启发。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饭。
吃完饭,陈飞道:“娘,小婉,我有个想法,你们看行不行。”
两人都抬起头看他。
“我瞅着这雨后天,蔬菜怕是要紧俏一阵子。萝卜这东西耐放,价格也便宜些。”陈飞缓缓说道,“我寻思着,咱做点麻辣萝卜丁,拿到集市上去试试。”
“麻辣萝卜?”赵春梅一愣,“那是个啥玩意儿?咋做?”
林婉想起了前几天那顿火锅。
陈飞解释道:“就是用萝卜切丁,拿盐杀出水,再用辣椒面、花椒粉这些调料拌了,又麻又辣,爽口下饭。做法不难,关键是调料。”
赵春梅还是有些犹豫:“这能行吗?咱自己吃还行,拿出去卖……会不会让人说是投机倒把?”
陈飞早就想好了说辞:“娘,现在‘农业六十条’都允许社员搞点家庭副业了。咱们这不叫投机倒把,叫自力更生,解决困难。咱们用的萝卜、盐,都是正当来的。咱们不张扬,就在集市角落摆个小摊,换几个零花钱。”
陈飞最后一句说到了赵春梅的心坎上:“成!听你的!反正待在家里也是闲着。”
林婉也点了点头:“我听你安排。”她知道陈飞有分寸。
主意一定,第二天全家就动员起来。
陈飞负责“搞”原材料。从系统里大肆“采购”。首先是萝卜,一口气兑换了二百斤白萝卜(消耗160闪购币),借口是跑去远郊农户家里批量买的,便宜。接着是关键的调味料:辣椒面二十斤(消耗200闪购币)、花椒粉十斤(消耗150闪购币)、还有一些八角、桂皮等香料(消耗100闪购币),以及大量的盐(消耗50闪购币)。还特意买了几个厚实的大瓦盆(消耗40闪购币)和一大堆干净的白色棉布口袋(消耗50闪购币),用来腌制和分装。
这些东西被他分批次、趁着夜色运回家,堆在了小屋角落。
林婉负责清洗萝卜,一个个刷得白白净净。赵春梅掌刀,多年的家务活让她刀工娴熟,将萝卜切成均匀的块状。陈飞则负责最关键的一步——腌制和调味。
陈飞按照系统里的配方,结合这个时代的口味偏好(偏咸、重口),指挥着林婉按比例加盐,给萝卜条杀水。等萝卜条变得韧韧的,挤干多余水分后,他便亲自上手,将辣椒面、花椒粉等调料按秘方配比混合均匀,然后一点点揉搓进萝卜条里。他手上戴着系统里买来的薄橡胶手套(消耗10闪购币),动作麻利,确保每一根萝卜条都均匀地裹上了红艳艳的调料。
辛辣刺激的香气混合着花椒独特的麻香,很快弥漫了整个小屋,甚至飘出了门外,引得邻居马大姐探头探脑:“春梅妹子,你家这是做啥呢?咋这么香?”
赵春梅按陈飞事先交代的,笑着应付:“没啥,孩子他爸从外面弄了点辣椒花椒回来,我腌点萝卜条自家下饭吃,这天气潮,吃点麻辣的去去湿气。”
马大姐咂咂嘴:“可真香!闻着这味儿,我这口水都出来了!”
第一批,只做了五十斤左右。陈飞说先试试水。做好的麻辣萝卜条被装进干净的瓦盆里,盖上纱布,静置腌制,让味道充分渗透。
第二天一早,陈飞和林婉就出了门。陈飞骑着自行车,驮着两个用旧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大竹筐,里面是分装好的小包麻辣萝卜条(每包约摸二三两)。林婉挎着个布包,跟在旁边。两人直奔昨天陈飞踩好点的、离配件厂家属院稍远但人气颇旺的一个露天集市。
找了个角落,铺开一块旧塑料布,将一小包一小包红油油的萝卜条摆出来。陈飞没吆喝,只是和林婉静静地站着。那独特的、霸道的麻辣香气,却比任何吆喝都管用。
很快,就有被香味吸引过来的人围拢。
“同志,你这卖的是啥?”
“萝卜条?咋是这个颜色?闻着怪香的。”
“怎么卖?”
陈飞沉稳地回答:“麻辣萝卜条,自家做的,下饭开胃。不要票,一毛钱一包。”
“一毛钱?”有人觉得贵,“一毛钱能买几斤萝卜了!”
“你这点才多少?”
但也有人动了心。一个穿着工装、看样子刚下夜班的汉子,嗅着空气里的香味,咽了口唾沫:“给我来一包尝尝!这味儿太勾人了!”
他拿出一毛钱,接过一小包,当场打开,捏起一根放进嘴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脸上。
只见那汉子:“够味!真他娘的够味!爽!再来一包!”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再加上那汉子的反应。
“给我也来一包!”
“我也要!”
“闻着是真香啊,买点儿回去就窝头吃!”
萝卜条,不到半个时辰,就被抢购一空。后来的人没买到,还围着不肯走,七嘴八舌地问:
“同志,明天还来不来?”
“多带点啊!这点哪够!”
“这玩意儿咋做的?真带劲!”
陈飞一边收着零零碎碎的毛票,一边应付:“来,明天还来。大家喜欢就好。”
回到家,林婉数着手里那一小堆皱巴巴的毛票,竟然有足足四块多钱!
接下来的几天,陈飞家的“麻辣萝卜条”在这个小集市打出了名气。每天都有人在那里等着。五十斤、八十斤、一百斤……带去的量越来越多,但总能卖光。
收入是实实在在的。每天都能有几块甚至十几块的进账,赵春梅从一开始的提心吊胆,到后来看着攒下的那些钱,干活更有劲了,甚至开始琢磨着怎么把萝卜条切得更好看,腌制得更入味。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63/1111102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