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带着空间回六零,我能复制万亿物资 > 第432章 一个产业发展成多个产业

第432章 一个产业发展成多个产业


省城展销会的热闹劲儿还没散,上岗村就迎来了一件天大的喜事,

省外贸局发来加急电报,港城那边的经销商看上了竹筒罐头,下了首批五万罐的订单!

消息一传开,村里跟过年似的,二柱子举着喇叭满村跑,喊得嗓子都哑了:“咱的罐头要漂洋过海咯!”

王富盛笑笑,毕竟是自己亲自打电话实施的,目的就是帮助上岗村的发展再提升一个档次。

那边要求罐头必须在  20  天内到货,还得符合一系列严苛的卫生标准。

他把村干部们叫到仓库,指着墙上的挂历说:“时间紧、任务重,大伙加把劲!从明天起,罐头厂三班倒,质量可千万不能马虎!”

第二天,罐头厂就跟打仗似的。

妇女们在流水线上削果皮、装果肉,男人们守着灶台熬煮、封罐,

二柱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负责搬运,累得直喘粗气还不忘贫嘴:“盛哥,等这批罐头卖出去,我能不能买辆自行车,以后送货就不用靠两条腿跑了!”

就在大伙干得热火朝天时,麻烦事儿来了。

第三天凌晨,负责质检的李婶突然慌慌张张跑来:“富盛!不好了!刚封好的罐头,有一半都漏气了!”

王富盛冲进车间,拧开几个罐头一闻,果然有股酸臭味。再检查封口,发现木塞和竹筒之间的缝隙比平时大了不少。

“这可怎么办?离交货只剩十几天了!”  会计老王急得直搓手。

王富盛蹲在地上,捡起几块竹筒碎片仔细查看,突然一拍大腿:“最近潮气重,竹筒受潮膨胀,木塞就封不严实!”

他立刻下令停工,让大伙把竹筒搬到通风处晾晒,又派人去县城买防水材料。

好不容易解决了漏气问题,新的难题又冒出来。

第六天晚上,罐头厂突然停电了!黑灯瞎火中,二柱子差点打翻煮果酱的大锅。

王富盛举着手电筒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只有罐头厂这片没电。

“有人故意剪断了电线!”

他顺着线路找,果然在村口的竹林里发现了断口,还留着半截带牙印的电线。

王富盛心里明白,这肯定又是老对头搞的鬼。

他没有声张,悄悄让护村队加强巡逻,自己则带着周磊在暗处蹲守。

果然,半夜时分,几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摸到罐头厂附近。

王富盛一声令下,护村队的人举着灯笼冲了出来,把黑影们堵了个正着。

“又是你们!”  王富盛看着被押来的几个人,正是县食品厂的手下,“上次在省城没吃够苦头?”

领头的家伙还嘴硬:“王富盛,你别得意!这次就算你们按时交货,也过不了质检关!”

王富盛冷笑一声:“我早就防着你们这手了。”

原来,他提前联系了省防疫站的技术员,对方答应在出货前驻厂检查,确保每罐罐头都符合标准。

闹事者一听,顿时泄了气。

解决了捣乱的人,王富盛带着大伙日夜赶工。

为了节省时间,他把自家厨房腾出来当临时加工点,母亲王凤莲和媳妇们也加入进来,帮忙清洗食材。

蒋小红一边削着黄桃,一边心疼地说:“富盛,你都三天没合眼了,去眯一会儿吧。”

王富盛却摇摇头:“这批订单要是搞砸了,咱村的名声就完了,说啥也得扛过去!”

终于,在交货前一天,五万罐竹筒罐头整整齐齐地码在仓库里。

省防疫站的技术员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竖起大拇指:“王主任,你们的罐头不仅达标,有些指标还超过了出口标准!”

装货那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

卡车缓缓驶出村口时,二柱子突然扯开嗓子唱起了山歌:“竹筒罐头香又甜,漂洋过海赚大钱……”

惹得大伙哈哈大笑。

半个月后,那边传来好消息:竹筒罐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经销商还要追加订单!

王富盛趁热打铁,带着人对生产线进行改造,还从县城请来老师傅,教大伙制作新口味的罐头。

看着罐头厂蒸蒸日上,王富盛却没有满足。

“光做罐头还不够,咱得把产业链拉长,等明年开春,就种些适合深加工的水果,再建个果汁厂……”

随着竹筒罐头在港城大卖,王富盛决定趁热打铁,在村里建个果汁厂。

消息一传出,大伙都摩拳擦掌,干劲十足。

张大伯主动把自家后院的老果树捐出来做实验田,二柱子拍着胸脯保证:“盛哥,只要你一声令下,我连夜去县城找图纸!”

可这建果汁厂的事儿,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先是选址犯了难,村里的空地要么离水源远,要么挨着农田,运输不便。

王富盛带着村干部们转了三天三夜,最后盯上了村东头的老砖窑。

那地方虽然荒了些,但地势平坦,离水渠也近,就是窑洞里堆满了碎砖烂瓦,清理起来得费不少功夫。

“大伙加把劲,等果汁厂建起来,咱也能喝上自家榨的果汁!”

王富盛带头跳进砖窑,抡起铁锹就干。

村民们见状,纷纷抄起工具跟上。

二柱子最积极,一边搬砖一边哼着小曲,结果脚下一滑,摔了个屁股墩,惹得大伙笑作一团。

设备也顺利运到村里。

可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

安装设备那天,几个技术员围着机器直挠头:“王主任,这机器太先进了,我们摆弄不来啊!”

王富盛二话不说,又跑到省城,请来农机厂的老师傅。

老师傅到了村里,一看这阵仗,直咋舌:“你们这小村子,居然搞这么大动静!”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机器总算安装好了。

可是生产那天,榨出来的果汁颜色发黑,还有一股怪味。

王富盛尝了一口,眉头皱成个  “川”  字:“这哪是果汁,简直是中药汤!”

技术员们急得团团转,查了半天也没找出原因。

王富盛蹲在机器旁,盯着榨汁流程看了一遍又一遍,突然发现问题出在清洗环节。

水果表面残留的农药和杂质,没彻底洗净就直接榨汁,能不出问题吗?

他立刻下令停工,让大伙把所有水果重新用盐水浸泡、冲洗,还特意加了一道过滤工序。

经过改良,新榨出来的果汁金黄透亮,酸甜可口。

王富盛捧着第一杯果汁,眼眶湿润了:“不容易啊,总算是成了!”

他立刻带着样品跑到县城,找供销社、饭店谈合作。

可人家一听是村里小厂生产的,都直摇头:“我们一直用国营厂的货,你们这……”

毕竟光一个王富盛的‘名’并不能带来保障。

王富盛没有气馁,在县城最热闹的十字街头摆起了免费试喝摊。

二柱子举着喇叭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上岗村鲜榨果汁,不掺水不添糖,比城里的汽水还好喝!”

一开始,大伙都不敢尝,王富盛就亲自端着杯子,见人就递:“尝尝看,不好喝不要钱!”

一位带着孩子的妇女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哟,这果汁真鲜!给我来两瓶!”

围观的人见状,纷纷掏钱购买。

一传十,十传百,试喝摊前很快排起了长队。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07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