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第282章
百姓也围观了三日。
人来人往。
景东的威严深深烙印在百姓与群臣心中。
709、倾尽一切权势!(求订阅!)
709 一切权势
自此之后,景东彻底掌控景阳国,成为真正的君王。
这样的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在他的治理下,景阳国诸多积弊焕然一新。
大秦军队一路前行,不到一月便返回境内。
扶苏与蒙恬直奔咸阳,面见嬴政,将诸事一一禀明。
"长西部落不足为虑,景阳国不过是塞外小国,敢挑衅大秦,全因背后的反秦联盟。此联盟中有旧六国势力、唐宋余孽,更有野心家暗中搅局,需父皇派遣黑冰台彻查!"
这是扶苏对此次出征的总结。
长西部落嚣张跋扈,对大秦商队下手,迫使大秦出兵。扶苏亲自追查,从狼神殿顺藤摸瓜,最终揪出反秦联盟。
在景阳国,反秦联盟更是明目张胆现身。
尽管联盟中多数高手已死于扶苏之手,但他仍建议嬴政深入调查,绝不容许宵小之辈暗中作乱。
"好一个反秦联盟,看来天下不服大秦者尚有人在!"
嬴政端坐皇位,含笑而言。
此事于他而言,同样不足挂齿,稍后派人查办即可。至于长西部落与景阳国,更不值一提。
他如此欣喜,只因扶苏归来。
"待大秦威名更盛,他们不服也得服!"
扶苏言辞铿锵,嬴政满意颔首。
昔日,他总觉长子受儒家影响,优柔寡断,恐难肩负大秦未来。
然而事实证明他多虑了。扶苏血洗赵高府邸,率军击退李世民,横扫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大秦能跻身仙国之列,扶苏之功独占九成九。
有此子嗣,夫复何求?
嬴政心满意足。
蒙恬识趣地退下,将空间留给了这对父子。
待他走后,扶苏向嬴政提起了自己心中的大事。
“先前对付狼神殿时,儿臣偶然有所收获,请父皇过目!”
说罢,扶苏将真气注入手中把玩的青铜小鼎。
轰然一声,一座巨鼎出现在殿内,连嬴政也不禁露出讶色。
“儿臣猜测,此鼎或许是上古圣皇大禹所铸的九州鼎之一。”
嬴政绕着青铜鼎仔细端详,扶苏说出了自己的推断。虽无实证,但他心中笃定。
“若是九州鼎,我大秦倒还藏有一尊。”
嬴政的话令扶苏大为意外。
大秦竟还有一尊九州鼎?为何他从未听闻?
见他疑惑,嬴政解释道:
“秦昭武王赢荡,论辈分是我的祖爷爷。他尚武好勇,继位七年后与人比试举龙文赤鼎,不慎脱手,被鼎砸中身亡。那龙文赤鼎正是九鼎之一,因被视为不祥,一直封存于国库。”
嬴政提及这段往事。秦昭武王虽在位短暂,却为大秦奠定诸多制度,如今仍在沿用的丞相制便出自他手。
至于他的死,嬴政未作评判。若非如此,也轮不到他的祖爷爷——秦昭武王之弟继位,更不会有今日的嬴政。
“那鼎竟是九鼎?”
扶苏眼中一亮。他曾听闻秦昭武王举鼎而亡,却不知那鼎的来历。
“可愿随朕去国库一观?”
嬴政见他兴致盎然,主动提议。
“儿臣遵命。”
扶苏收起青铜小鼎,随嬴政前往国库。
国库机关重重,由归顺大秦的公输家精心打造。即便以嬴政与扶苏的身份,也需经过层层验证,方能进入密库。
1862年
710抵达秘藏之地
踏入密室深处。
扶苏的目光掠过琳琅满目的珍奇物件。
鱼肠短刃、干将莫邪双剑、墨家机关兽……
这些皆为大秦铁骑横扫四方所获的战利品,铭刻着帝国的峥嵘岁月。
然而这些器物。
丝毫未能引起扶苏的兴致。
至今为止。
能与青铜小鼎比肩的至宝,他只见过两件:一是随身携带的青铜鼎,二是杜老曾欲相赠的玉质短剑——后者已被他婉拒。
他隐约感知,若能勘破这类宝物隐藏的奥秘,或许能助自身修为突破桎梏。
行至僻静角落。
一尊覆满尘埃的巨鼎寂然矗立。
扶苏拂袖拭去积灰,凝神细察鼎身纹路。
"可有异状?"
嬴政负手而立。
他迫切想确认两件事:扶苏持有的铜鼎是否确为九州鼎,而宫中这尊巨鼎又是否暗藏玄机。
此事关乎重大!
"容儿臣一试。"
国库铜鼎与扶苏怀中那尊放大后的形制如出一辙,显然系出同源。
扶苏双掌覆于鼎腹,体内真气如江河奔涌注入鼎中。
与先前青铜小鼎如出一辙,这尊巨鼎竟也疯狂吞噬着内力,其贪婪之态犹胜前者。
好在扶苏真气浑厚绵长,这般消耗不过九牛一毛。
约莫一刻钟后,随着金石清鸣。
巍峨巨鼎竟化作巴掌大的精巧小鼎,与扶苏原有那尊恰好相反——一个遇气则胀,一个见炁则缩。
"有趣,看来九鼎之说并非虚言。"
嬴政目睹神物变化,方知珍宝蒙尘多年。
"昔年禹王成就圣皇伟业,采九州精金铸九鼎镇世。父皇功业堪比上古圣皇,何不遣人集齐九鼎,行封禅大礼正位圣皇?"
扶苏眼中闪过狡黠光芒。
"虚名罢了!"嬴政挥袖转身,"如今四海承平,八荒臣服,朕心已足。不过若此鼎于你修行有益,朕即刻诏令天下搜寻。"
嬴政淡然一笑。
若是初登帝位之时,他或许还会心怀壮志,渴望成为一代圣皇。
但如今的他早已不同。
大秦已是天下最强大的帝国。
大明、大汉、大宋、大唐等万朝联盟的势力,皆已并入大秦版图。
到了这一步,他与上古圣皇的功业已无多少差别。
所欠缺的,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
而他对这虚名,早已毫不在意。
“儿臣确实想探究九鼎背后的秘密,或许能借此突破境界,望父皇相助!”
扶苏直言不讳。
“放心,只要九鼎尚存于世,寡人必将其寻出,亲手交予你!”
嬴政郑重承诺。
对他而言,其他皆非要事。
唯有扶苏的实力提升至关重要。
如今的扶苏虽为大秦太子,实则是整个帝国的支柱。
若无他 天下的实力,大秦绝无今日之安稳。
听闻九鼎或可助扶苏更进一步,嬴政自然极为重视!
……
景阳城内。
朝会之上。
满朝文武皆是年轻面孔,朝气蓬勃。
“启禀大王,臣有要事禀报!”
新任丞相长诸上前一步,向景东奏道。
“何事?”
自推行白土城新政,扫除景阳国旧弊后,景东发觉治国并非难事。只需把握大局,具体事务交由臣子处理即可。
“邻国流沙国不知何故,于边境调集十万大军,似有进犯之意!”
长诸神色凝重。
景东眉头微皱。
流沙国虽与景阳国接壤,但两国之间横亘一片荒漠,仅有一条河谷相通,素来交集甚少。
对方突然陈兵边境,实在蹊跷。
况且长诸身为丞相,本该主理内政……
1864年
边境烽火
当边境急报传来时,本该由武将出面的军情,此刻却被丞相长诸抢先奏报。石骨大将军沉默立于殿侧,这番越权之举令朝堂气氛微妙。
"丞相可探得敌军动向?"景东指尖轻叩王座扶手。
长诸躬身:"臣尚未查明。"
"大将军有何见解?"景东目光转向那位被削去部分兵权的老将。阴影中的长诸嘴角微不可察地绷紧——自他执掌相印以来,便与年轻同僚们刻意孤立这位前朝重臣。今日抢报军情,本欲借机夺取兵权,未料君王仍首选垂询石骨。
石骨甲胄铿锵作响:"边关尚未传讯,但丞相所言应当属实。流沙国陈兵边境,恐因反秦联军十万将士中,有其部众折损。"
老将军对朝中暗涌心知肚明,却只专注案上舆图。无论新贵如何排挤,他与景东振兴景阳的夙愿始终未改。
"此言甚合孤意。"景东颔首。那支溃败的反秦联军里,确实混杂着诸国兵力。
1865年
流沙国也在其中。
这支军队被秦军重创后,仍有不少俘虏幸存,如今已编入景阳国的军队。
流沙国或许是出于防范 的考虑,又或是另有所图,集结兵力倒也合情合理。
“大王英明!臣以为可派遣使者前往流沙国,探明其意图。无论战和,先问清楚,我们也好早作准备!”石骨大将军再次进言。
“大将军所言极是。”景东采纳了建议,目光扫过殿内众臣,“不知哪位愿为使臣,前往流沙国一探究竟?”
这些年轻臣子毫无惧色,纷纷主动 :
“臣愿往!”
“末将 !”
“此事当由臣负责,请大王恩准!”
长诸亦不例外,郑重行礼道:“臣愿前往。”
见群臣如此踊跃,景东深感欣慰。毕竟这些人皆是他亲手提拔,若遇事退缩,反倒显得他识人不明。只是众人皆积极请缨,反倒令他难以抉择。
沉吟片刻,景东的目光最终落在长诸身上。这位丞相确是最佳人选——身份尊贵,且方才正是他率先提及此事。派他出使,也算稍加警示:有些事,莫要太过。君王不干涉,不代表毫不知情。
“长诸,就由你率队前往。切记,莫失我景阳国威仪。”景东下令道。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9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