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 第281章 第281章

第281章 第281章


或许某日,景东真能接替他如今的地位。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景东愿弃景阳国之位,真正归附大秦。

若扶苏所言非虚——

他所有筹谋皆成徒劳。

“将军息怒。执掌一国权柄,确易令人迷失。他必是贪恋景阳王位,才假意向我等表忠。”扶苏急忙劝阻,生怕蒙恬盛怒之下兴师问罪。

蒙恬默然。若景东仍自视为大秦将领,何需这般誓言?

既出此言,便是刻意划清界限。

某种意义上,这已是他的抉择。

“糊涂!大秦随手所赐,岂是景阳小国可比?”蒙恬怅然叹息。

他终究错看了这  。

不该奢望一个未踏足秦土之人,能真正领会大秦之强。

也罢。

路既是他所选,为师便成全这份师徒情谊。

不再回头点醒。

“许是他尚未深知大秦底蕴。”扶苏亦觉惋惜。

本欲将景东引荐于嬴政麾下栽培。

如今既成定局,倒不如顺水推舟——景东镇守景阳,于秦亦有益处。

此消彼长,未尝不是好事。

景东不知。

他那点心思,早被扶苏等人从只言片语中窥破。

此刻的他——

1855年

景东亲率大军清理战场,将秦军俘虏押解回城,同时妥善安葬阵亡将士。

战后事务必须及时处置,否则尸骸腐化恐将引发瘟疫。大批战俘的押回,向百姓宣告了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民众心头重担终于卸下,街头巷尾欢歌载舞。

而那些心怀鬼胎的朝臣此刻却惶惶不安——他们多数曾与景阳勾结,约定里应外合。谁知十万大军仅驻扎一夜,便被秦军彻底击溃。如此局面,谁还敢妄想对抗景东?

直至午后,连日未眠的景东仍无休憩之意。他召来石骨将军,递上一份墨迹未干的名单。"大王,这是?"石骨望着密密麻麻数百姓名,虽隐约猜到用意,却难掩惊愕——这规模实在骇人。

"皆是此战必诛之臣!其家产可充国库。"景东眸中寒光凛冽,"将军可查漏补缺,若有故旧亦可斟酌。"这份死亡名录涵盖权贵重臣、统兵将领乃至微末小吏,在景东眼中尽是蛀空景阳的蠹虫。

"一次处决这般多人,恐生动荡......"石骨未敢擅改名单,却忧心忡忡——若依此行事,朝堂七成官员都将伏诛,国家机器如何运转?

景东嗤笑道:"彼等尸位素餐,早为民所唾弃。肃清奸佞正可提振民心!若他们真有搅动风云的本事,倒也算能耐。"言罢拂袖,惊起案头烛火剧烈摇曳。

三条腿的蛤蟆难寻,两条腿的臣子他要多少有多少。

若因一丝顾虑,便放过这些他曾深恶痛绝之人——

绝无可能。

“大王英明,臣即刻带人处置!”

707、斩断一切,跌跌撞撞!

707  斩断一切

石骨最终认可了景东的名单。

快刀斩乱麻,彻底了断。

对此时的景阳国而言,或许是件好事。

唯有终结  ,百姓方能休养生息。

当景东与石骨商议如何对付  之臣时,

那些大臣也正聚在一处,

商讨如何应对景东的雷霆之击。

城门紧闭,

纵是朝臣亦无路可逃。

他们如瓮中之鳖,徒然瞪眼,

却寻不到半分生机。

“不如低头认罪?横竖许多事与我们无关,都是旁人做的!”

一位大臣垂首,满心不甘。

他原指望景阳  归来后能得个好差事,

谁知十万大军覆灭,景阳  亦未能生还。

死讯传来,终成了压垮众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景东岂是善与之辈?认错便能获赦?痴人说梦!”

另一人冷笑反驳。

“除了投降还能如何?难道坐以待毙?”

又有人厉声质问。

场面愈发混乱。

众口纷纭,各执一词。

此时,景阳国丞相沉声喝道:“够了!”

作为文官之首,其威望不逊石骨,

众人顿时噤声。

沉默片刻后,

丞相肃然道:“据我所知,景东睚眦必报,即便投降也未必能活。

倒不如——另谋他法。”

“丞相有何良策?”

有人急不可耐地追问。

听闻丞相之意,众人心中激荡难抑。

“除掉景东便万事大吉,若能连石骨那老顽固一并解决,我等便可高枕无忧!”

丞相沉声道。

他所谋之策,仍是刺杀。

“丞相,景东与石骨岂是轻易可杀之人?石骨实力深不可测,景东更是骁勇善战,若要取二人性命,只怕代价惨重,甚至搭上我等性命。”

群臣纷纷反对,皆觉此计凶险。

“他们何足为惧?此前安然无恙,全因景东背后有扶苏撑腰。如今秦军已撤,没了靠山,杀他们易如反掌!”

丞相环视众人,语气笃定。

众臣思索片刻,亦觉有理。

昔日屡屡失手,皆因秦军坐镇。而今秦军远去,刺杀景东及其党羽,于他们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事不宜迟。

众人议定细节后,正欲离开丞相府各自行动,忽闻远处马蹄声疾,惊动府内众人。

转眼间,石骨率兵而至,将众人团团围住。

“石骨,你来此作甚?”

丞相强作镇定,料想密谋未泄,对方必为别事而来。

“诸位既在此,倒省了我四处寻人。大王有令,命尔等即刻入宫觐见!”

石骨冷笑挥手,身后兵卒如虎狼扑上,将众臣尽数捆绑押走。

这些大臣虽略通武艺,却难敌精锐士卒,挣扎无果,只得踉跄前行。

丞相心中懊悔不已——若武艺再精些,或许还能脱身。

然世间从无后悔药可买。

一行人被押至王宫大殿,抬眼望去,殿内早已人头攒动,尽是熟识面孔……

1858年

丞相与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心中满是惊疑——景东究竟意欲何为?为何将所有人都拘押至此?

“丞相大人,您也被带来了?”一位大臣上前拱手问道。

丞相无奈摇头:“一时不慎中了圈套,便被押来此处。可知他们抓你们来所为何事?可曾透露半分?”

他环顾四周,见殿内皆是熟面孔,心中反倒稍安。若倒霉的不止自己一人,倒也不必过于忧虑。至于景东是否会拿他开刀?他从未想过。毕竟在场皆是朝中重臣,若尽数折损于此,天下必将大乱。

然而丞相并不知晓,此刻景东与石湖大将军正立于偏殿之中,为最后的审判做准备。景东认为,若直接处决这些官员,震慑之力尚且不足,须以更凌厉的手段方能奏效。正因如此,他才命石骨将军将众人押至此处。

他要在百姓面前公开审判这些蛀虫,揭露其累累恶行,再由万民决断其生死。此举灵感源于昔日扶苏对景阳  拍卖行刑的处置,想必能令众臣“惊喜”万分。

此外,景东亦有一丝遗憾——若景阳  未早早自尽,此次审判必不会少了这昏君的身影。

他挥毫泼墨,顷刻间写就一份告示:

时辰:傍晚

地点:城门外

审判名单:某某某(附官职)

景东端详片刻,满意颔首,将告示交予石骨大将军。石骨虽觉此举荒诞,但君命难违,只得命人誊抄数十份,张贴于大街小巷。

告示一出,满城哗然!

“此言当真?大王真要处决那些权贵?”

此后数日,景阳城街谈巷议皆围绕这份告示。其上不仅宣告将对丞相等前朝重臣公开审判,更坐实了前景阳  的死讯。

关于景阳  的结局。

百姓们并不在意。

大战落幕,新王景东获胜的那一刻,稍有头脑的人都明白,景阳  注定难逃一死。

人们更关心的是那场审判。

长久以来,景阳城的大臣们高高在上,百姓连抬头直视他们的勇气都没有。

往日有苦难诉,如今却能亲眼见证他们的覆灭。

兴奋之余,百姓们仍有些迟疑——这一切是否真实?

“再过几日便知分晓,到时候一看便知。”

“大王行事从不虚假!咱们这儿审判大臣算什么?听说在白土城,大王还亲自下令杖责景凡,打得他皮开肉绽……”

“竟有此事?难怪!”

议论声中,审判之日悄然而至。

牢中的  等人,迎来了几日来最丰盛的一餐。

“多吃些吧,今日过后,可就没机会了。”送饭的狱卒讥讽道。

“此话何意?”大臣们盯着满地的鸡鸭鱼肉,心头骤然一沉。

“断头饭罢了,吃饱了好上路,省得当个饿死鬼。”

狱卒丢下话,扬长而去。

牢房内,死寂蔓延。

断头饭?

无人不知这意味什么。

丞相面色铁青,突然扑向牢门,冲守卫嘶吼:“我要见大王!我有要事禀报!”

见他如此,其余大臣也纷纷哭喊求饶,盼着景东现身,施恩宽恕。

然而,无人理会。

直至被押出牢房,带至城外,他们仍未见到景东。

主持审判的是长诸,景东新近提拔的重臣,未来丞相的人选。

他依令将大臣们逐一押上审判台,宣读罪状。百姓怒火被点燃后,由他们决定处决方式——车裂、斩首、凌迟,不一而足。

审判持续三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9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