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 第318章 第318章

第318章 第318章


蒙恬转身对山寨众人郑重道:“方才多有冒犯,望诸位海涵。既然诸位愿寻安身之所,大秦愿敞开国门。扶苏陛下有令:凡守法之民皆可入秦,但若触犯律法——”他目光肃然,“严惩不贷。”

众人欢呼雀跃,当即随蒙恬启程。抵达大秦后,蒙恬匆匆入宫,同时命人将南下国伤者安置于殿外。

扶苏见到蒙恬便问:“可有线索?朕派亲卫军沿途探查,仅发现南下国百姓的  ,尚未追查到真凶。”

蒙恬抱拳禀报:“陛下,臣虽未获关键情报,但已清剿沿途山贼。途中偶遇一座特殊山寨——”

扶苏闻言,眉梢微挑:"何为与众不同?"

蒙恬立即拱手回禀:"陛下,此山寨特殊之处在于,其中并非山匪,而是  离乡的可怜百姓。"他稍作停顿,"微臣探访时得知,他们救下一名南国遗民——据说是那场  中唯一的幸存者。"

"此人现在何处?"扶苏指尖轻叩案几,"速速带来。"

蒙恬领命退出大殿,不多时便带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折返。那人扑通跪地,未语泪先流:"求陛下为我南国子  持公道!"

"莫慌。"扶苏抬手虚扶,"且将当日情形细细道来。"

幸存者深吸一口气:"那夜我们宿在官道旁,本打算天亮启程投奔大秦。谁知三更时分,突然杀来一支军队..."他的声音开始发抖,"族老刚上前问话,那些兵卒就亮出屠刀...我拼命逃窜,却被一刀劈中后背..."

他扯开衣襟露出狰狞伤疤:"再醒来时,满地都是乡亲们的尸首...我爬了三天三夜,幸得山中百姓相救..."

我的伤势不断恶化,最终昏倒在路边。

后来我被好心人救起,蒙恬将军得知后亲自来到山寨接我,带我到了这里。

扶苏听完百姓的叙述,让他仔细回忆那支军队的来历,究竟是哪国的部队。

可这名百姓却一脸茫然,他只记得是一支军队,但天色太暗,根本看不清。

他一直生活在南下国,从未见过别  队,自然无法分辨。

扶苏无奈,只得转头看向蒙恬。

826、仔细想想,损失惨重!

蒙恬立刻追问:“你再仔细想想,当时有没有捡到那支军队留下的东西?哪怕是箭矢也行。”

百姓猛地一拍大腿:“对了!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他们砍了我一刀,我才伤得这么重!”

说着,他卷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刀伤。

其实他身上还有其他伤,但不便展示。

扶苏盯着刀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吩咐蒙恬先安顿好这名百姓,之后再回来复命。

蒙恬领命离去,安置妥当后返回。

扶苏沉声问道:“从这刀伤,你能看出什么?”

蒙恬摇头:“臣愚钝,未能察觉异常,陛下是否已有线索?”

扶苏点头分析:“这刀伤极深,绝非我大全国制式长刀所能造成。能留下这种伤痕的,只有南下国和凌霄国——他们的兵器与众不同。”

2087年

南下国已被排除在外,因为我已率军将其彻底击溃。即便有残兵败将幸存,也不可能对南下国的平民大开杀戒。毕竟那些士兵与百姓血脉相连,再凶残的人也不会对自己的亲人痛下  。

因此,唯一的嫌疑便落在了凌霄国头上。无需再查,此事必是凌霄国所为。

听完扶苏的分析,蒙恬深以为然。他沉思片刻,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陛下,臣有一拙见,不知是否合理。南下国覆灭后,凌霄国自知唇亡齿寒,急于增强实力以对抗大秦。然而,短时间内训练出足以抗衡我军的精锐绝非易事,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南下国的百姓。”

“可这些百姓竟愿归顺大秦,令凌霄国的计划彻底落空。他们恼羞成怒,索性派兵屠戮南下国民众。依臣之见,凶手必是凌霄国无疑。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扶苏赞许地点头:“分析得不错,但有一点你忽略了。他们并非因招揽失败而  ,而是惧怕南下国百姓投奔大秦后增强我国国力。正因如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百姓入境。明知无法劝退,便索性赶尽杀绝,断我大秦壮大之路。”

蒙恬闻言,眼中燃起熊熊怒火,当即抱拳  :“陛下,请下令!臣愿即刻率军讨伐凌霄国!”

扶苏却缓缓摇头,神色凝重。

“你不准去。”

蒙恬听到扶苏的答复,一时困惑不解。

他不明白扶苏为何阻拦自己,难道是担心他会把事情办砸?

他立刻向扶苏恳求道:

“陛下,请让臣去吧!臣向您保证,此战必灭凌霄国!”

“臣会谨慎行事,绝不让我军伤亡惨重,请您放心!”

827、一脸期待,自告奋勇!

说完这番话,蒙恬目光灼灼地望向扶苏,等待他的回应。

然而,扶苏只是轻轻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你误会了。”

“朕不让你去,并非担心你损兵折将,更不是怀疑你的能力。”

“而是你对凌霄国一无所知。”

“方才朕问你,那南下国百姓臂上的刀伤出自何国兵器,你却答不上来。”

“由此可见,你从未与凌霄国交手。”

“你虽善战,但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连敌军的兵器都不认得,朕岂能让你冒险?”

“若你有闪失,朕心难安。”

“此事必须慎重,凌霄国再弱,终究是一国之力。”

“此番出征的将领,必须熟悉凌霄国,曾与其交锋。”

蒙恬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扶苏是担忧他的安危,而非质疑他的能力。

这让他心头一暖。

他忽然想起扶苏提到的合适人选,忍不住问道:

“陛下,您说的那位将军究竟是谁?能否告知微臣?”

扶苏摇头道:

“与凌霄国交过手的将领不止一位,且多为常胜之将。”

“须得他们自愿  ,方显尊重。”

蒙恬郑重点头。

扶苏继续说道:

20

“你先回去吧,明日我会召见那几位将领。”

“既然你感兴趣,到时也一同前来,正好让你认识一下他们。”

蒙恬郑重颔首,随即转身离开扶苏的宫殿,返回府邸休憩。

扶苏则独自思索着对付凌霄国的策略。

他深知,即便出兵征讨,战局也难以迅速明朗。两军交锋,胜负往往需漫长时日。因此,他必须谋划周全,力求一举击溃凌霄国。

然而苦思良久,扶苏仍未想出良策。他淡然一笑,决定暂且搁置——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解决之道。

夜色渐深,他回到寝宫安歇,静待天明。

翌日,朝阳初升。

扶苏召见了数位曾与凌霄国交战的将领,蒙恬亦在其列。众人肃立殿中,迎上扶苏锐利的目光,不禁心生忐忑。

李将军按捺不住,上前拱手道:“陛下召见我等,不知所为何事?还请明示。”

扶苏微微颔首,沉声道:“朕欲遣将征讨凌霄国。诸位皆曾与之交手,熟悉其兵力部署。何人愿主动请缨?”

他环视众将,期待有人挺身而出。

然而将领们面面相觑,踌躇不前。

就在扶苏面露失望之际,李将军猛然踏前一步,抱拳朗声道:“臣愿领兵出征!”

扶苏眼中掠过一丝赞许,随即冷然扫向其余将领:“既无他事,退下吧。”

众人神色讪然,匆匆退出大殿。

他们此刻虽觉颜面尽失,但比起性命之忧,这点难堪又算得了什么。

828、实力不足,唯有以死相报!(求订阅!)

828  力有不逮

众将领心知自身才能有限,无论是统率三军还是临阵指挥,都远不及李将军那般老练。

正因如此,无人敢主动请缨接下扶苏的军令。

唯独李将军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领命。

只因他征战沙场的本领与军事谋略,丝毫不输蒙恬。

更关键的是,李将军常年与凌霄国交锋,对敌国了如指掌。

作为大秦的肱股之臣,他胸有成竹。

说起李将军,不得不提他立下的赫赫战功。

自担任将军以来,他便率军镇守大秦西部边疆。

而西部紧邻的凌霄国,犹如饿狼般屡次偷袭,妄图劫掠粮草。

然而自李将军坐镇西境,凌霄国再未得逞。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刚正不阿的品性。

他从不与  污吏沆瀣一气,以致军中时常缺饷。

但李将军毫不妥协,没有军饷,便从敌军手中夺取。

这般悍勇作风,令凌霄国闻风丧胆。

久而久之,凌霄国内形成一条铁律——

只要李将军驻守西境,绝不敢进犯大秦半步。

后因赵广叛乱,扶苏为肃清余党,将众将召回朝堂。

李将军离开西部边关后,凌霄国如获大赦,开始蠢蠢欲动。

扶苏深知李将军的威名,却不愿强行下令。

此事须得两厢情愿。

在扶苏看来,被迫出征与主动请战截然不同。

于是他设下一局,李将军果然入彀。

扶苏展颜一笑,对李将军说道:

"既然如此,讨伐凌霄国之重任便托付于你了。

此番兵马粮草、兵器甲胄,必当供应无缺。

你终于可以打一场阔绰的仗了。"

此言一出,李将军顿时喜形于色。

倘若当初朝堂上没有那些奸佞之臣克扣军粮,他早已率军踏平凌霄国。

不过现在也为时不晚,他虽年迈却未至垂暮,仍能为大秦披甲出征。

正因如此,扶苏的承诺令他倍感振奋。

他当即抱拳行礼,声若洪钟:"陛下既已决断,末将这就整备兵马,即刻开赴边疆。"

扶苏面露赞许,郑重嘱托:"愿李将军此去马到功成。"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88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