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各国反应
柏林升起红旗、德意志人民共和国宣告统一的消息,经过初期的震惊与喧嚣后,开始沉淀到各国外交与战略的实务层面。
旧世界的列强们不得不收起最初的错愕,开始认真地将这个诞生于凡尔赛条约废墟上的红色巨人,视为一个必须长期面对、既成事实的地缘政治对手。
巴黎的怒火并未平息,但纯粹的咆哮已被更冷酷的算计所取代。在陆军部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气氛凝重。
“先生们,直接的军事干预,在目前看来,成本高到我们和我们的英国盟友都无法承受。”一位资深的情报分析官指着地图上的德法边境,“韦格纳的军队刚刚经历内战淬火,士气正旺,而我们的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争。”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这个红色帝国坐大吗?”一位鹰派将领不甘地低吼。
“不,”主持会议的部长冷冷地说,“我们要换一种方式。既然无法从外部摧毁,那就设法从内部瓦解它。”他提出了一个更为阴险的策略:
经济绞杀升级: 推动协约国对红色德国实施最严格的技术和设备禁运,特别是针对其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复苏的关键领域。
支持流亡势力: 秘密接触并资助逃往荷兰、瑞士等地的德国保皇党人、前德国政府的官员以及巴伐利亚分离主义分子,为他们提供资金和宣传平台,试图在德国内部制造分裂和动荡。
构建“防疫带”: 全力加固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的同盟关系,向这些国家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试图构建一道环绕红色德国的“防疫墙”,阻止革命思想蔓延,并在地缘上对其进行战略挤压。
法国的策略,正从“热战”转向一场长期的、综合性的“冷战”。
伦敦的绅士们对巴黎的“遏制”战略表示有限度的支持,但他们也有自己心中的小九九。
“一个过于虚弱的德国会导致法国在欧洲大陆称霸,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但一个过于强大、具有侵略性的红色德国对我们来说更是一场灾难。”外交大臣在备忘录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维持一种‘可控的紧张’。”
因此,英国的行动显得更为精细和矛盾:
他们同意对德进行技术封锁,但私下里,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贸易公司,已经开始通过中立国渠道,探索与德国进行“非官方”原材料换工业品的可能性——利润总是最聪明的政治家。
他们鼓励法国在东欧构建包围网,但同时也秘密向柏林传递信息,暗示“如果德国能表现出克制并在某些领域(如海军限制)合作,关系并非没有转圜余地”,旨在德法之间维持平衡,并防止德苏过于紧密地绑定。
军情六处接到了新的指令:加强对德国政治高层,尤其是韦格纳核心圈的情报渗透,评估其内部稳定性与权力结构。
美国的立场在理想主义与孤立主义的拉锯中进一步明确。官方层面,坚决不予外交承认,并支持欧洲盟友的经济施压。但威尔逊政府面临国内强大的“回归正常”呼声。
更重要的是,美国金融和工业巨头们看到了风险中的机遇。一些华尔街银行家和分析师在内部报告中指出:
“德国拥有欧洲最训练有素的工人和最强大的工业潜力。现在的混乱和封锁只是暂时的。谁能参与其重建,谁就能在未来占据有利位置。”
“与这个红色政权进行贸易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但并非不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南美的中介……”
因此,美国政府在公开场合唱着“制裁与不承认”的高调,但私下里,并未严厉禁止与德国的非战略性物资贸易,为未来的资本渗透留下了后门。
莫斯科发往柏林的贺电最为热烈,但在克里姆林宫内部,赞赏之余,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在滋生。
“韦格纳同志的成功是辉煌的,他的‘人民共和国’纲领在动员民众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列宁在政治局会议上说,“但是,同志们,我们必须注意到,他的政权中民族主义的成分,以及他对非布尔什维克左翼(指卢森堡等人)的容纳,与我们的路线存在微妙差异。”
托洛茨基的担忧更为直接:“德国共产党是否将完全服从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还是会在韦格纳的阴影下成为一个民族主义的附庸?我们必须加快与德国同志的理论交流和组织建设,确保世界革命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正确的人手中。”
因此,苏俄在提供有限经济援助、派遣技术顾问的同时,共产国际的密使也带着特殊的使命前往柏林:不仅要协助,更要观察、评估,并确保德国革命的方向与莫斯科保持一致。国际共运内部,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强大的红色中心,他们既是同志,也潜藏着对未来道路话语权的竞争。
对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生国家,恐惧是实实在在的。它们一方面紧靠法国,大量采购军火,疯狂加固防线;另一方面,一些务实的政治家也开始思考,是否可能与这个新邻居进行一些必要的、谨慎的接触,比如就边境贸易、少数民族问题进行试探性谈判,以避免成为两大巨人对抗的第一批牺牲品。
世界的棋局已经因柏林的变天而彻底改变。各国新的战略正在出台,一张针对红色德国的,集封锁、颠覆、遏制与有限接触于一体的无形大网,正缓缓织就。而韦格纳和他的同志们,在庆祝统一的短暂辉煌后,必须立刻转身,面对这场更加复杂、看不到硝烟,却同样决定生死存亡的新战争。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01/432190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