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睡了徐妙锦,但家父朱元璋 > 第657章 回到京城

第657章 回到京城


应天府的轮廓线在漫天尘土的尽头逐渐清晰。

一个多月,自离开云南边陲算起,日夜兼程,终点已在望。即便是令行禁止、意志如铁的黑甲卫,在看到那熟悉的、巍峨的城墙垛口时,眼中也掠过难以完全抑制的波动。归家,对任何人而言,都意味着紧绷心弦的片刻松弛。朱梓在马上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身后的数百骑随之放缓了速度,马蹄踏在官道上的声音变得沉闷而整齐整。征尘覆盖了每个人的衣甲和面容,长途跋涉的疲惫刻印在眉宇间,然而,那股自西南丛林与战场中带回的肃杀与沉凝,却如同淬火后的精钢,锋芒内敛,并未因接近帝都的繁华而消散,反而与这支队伍融为一体,形成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应天府承天门外的御道两侧,早已被清空,此刻却是旌旗林立,人影绰绰。仪仗鲜明,排列整齐。最前方,一人伫立,身着杏黄色的太子常服,金线绣龙纹在日光下熠隐生辉,身姿挺拔,面容温润,正是当朝储君,太子朱标。他身后,是密密麻麻的文武官员,按品级列班,锦袍玉带,神色各不相同。有人目露好奇,上下打量着这支风尘仆仆却气势不凡的队伍;有人面带审慎,目光在朱梓年轻的面庞上逡巡;亦有人眼中带着热切,或是难以捉摸的深意。更远处,御道两侧被禁军隔开的区域,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京城百姓,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无数双眼睛都汇聚在即将到来的队伍前端,渴望亲眼见证这位远征云南、平定叛乱的潭王殿下。

“殿下,太子殿下亲迎,百官俱在。”严武驱马上前一步,紧挨着朱梓,低声禀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朱梓鼻腔里轻轻“嗯”了一声,目光扫过前方盛大的场面,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他利落下马,随手掸了掸常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又理了理因长时间骑行而略显褶皱的衣襟,这才迈开步伐,沉稳地走向御道中央。黑甲卫在他身后整齐划一地翻身下马,动作迅捷无声,肃立待命。

“臣弟朱梓,参见太子殿下!”行至朱标面前数步,朱梓停下脚步,躬身抱拳,朗声行礼。声音穿透现场的嘈杂,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朱标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快步上前,双手做出虚扶的姿态:“八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这一路跋涉,辛苦了。”他的目光落在朱梓身上,仔细端详着自己这位年岁尚轻却已立下赫赫军功的弟弟。朱梓似乎清瘦了些,肤色也深了,但眉宇间的英气更盛,眼神沉静,不见了离京时的少年跳脱,多了几分沙场历练出的稳重。“父皇与母后,日夜盼着你平安归来。”朱标的声音带着兄长的关切。

“劳太子殿下、父皇母后挂念。臣弟奉旨归来复命,不敢有丝毫耽搁。”朱梓直起身,语气平和,目光与朱标对视片刻,看不出任何情绪。他知道,这番迎接,既是皇家的体面,也是政治的姿态。

此时,朱标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上前,如同潮水般涌了过来,口中皆是恭贺之词。

“恭贺潭王殿下凯旋归来,扬我大明军威!”

“殿下此番远赴蛮荒之地,荡平叛逆,功在社稷,实乃我朝之幸事!”

“殿下以弱冠之龄,亲冒矢石,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真乃文韬武略,少年英主!臣等钦佩万分!”

赞誉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各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来,仿佛朱梓已是定国安邦的不世名将。朱梓只是保持着微微颔首的姿态,脸上神情淡然。他清楚得很,这些声音里,有多少是发自肺腑的赞叹,又有多少是官场应酬的虚文,更或许,夹杂着其他更深层次的试探与算计。他不需要这些虚浮的赞美,云南的战事如何,他自己心中有数,皇帝心中也自有评判。

人群之中,不知是谁先起的头,低声的议论开始蔓延,很快便汇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声浪,清晰地飘入朱梓耳中。

“听说了吗?潭王殿下在云南,带着他那支黑甲卫,当真是所向披靡!那些个叛军,根本不是对手,望风披靡啊!”

“何止是打仗厉害!我听从云南回来的商队说,这次缴获的金银珠宝、奇珍异货,堆积如山,连西平侯沐英将军看了,都咂舌不已呢!”

“啧啧,这可真是……年纪轻轻,便立下如此大功!咱们这位潭王殿下,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议论声中,一位颌下留着三缕长髯,看起来颇有身份的官员,似乎是故意扬了扬声音,用一种不高不低,却恰好能让周围一圈人都听清楚的语调说道:“殿下此次云南之功,勘平西南,论其影响深远,怕是比之当年燕王殿下数次北征驱逐蒙元残余,亦是不遑多让了!皆是我朱家皇室栋梁,大明朝的擎天柱石啊!”

寂静。

这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让周围的议论声停滞了刹那。空气似乎都凝固了一瞬。将潭王朱梓与早已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坐镇北平防备蒙古的燕王朱棣相提并论,而且隐隐有将其功劳拔高之意,这其中的意味,实在太过耐人寻味。不少官员的眼神立刻变得微妙起来,互相交换着隐晦的目光,心中各自盘算。燕王朱棣,那是诸王之中,军功最盛,实力最强,也是最受父皇倚重的一位藩王。此刻将刚刚崭露头角的潭王与之并列,是单纯的赞美,还是别有用心的捧杀?

朱梓的眼角余光瞥了那位说话的官员一眼,将他的面容记在心里,面上依旧维持着平静,仿佛没有听出那话语中的机锋。他心中冷笑一声,知道这京城的浑水,从踏入城门这一刻起,便已身在其中。他只是语气平淡地回应了众人:“诸位大人过誉了。平定叛乱,乃臣子应尽之本分,职责所在,不敢言功。”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将刚才那番热烈的吹捧和别有用心的比较,轻轻地压了下去。

相比于官员们的复杂心思,远处百姓们的欢呼则要直接和热烈得多。他们或许不明白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也不懂什么功劳比肩,他们只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子,他们的潭王殿下,打了胜仗回来,为大明朝争了光。更何况,之前就听说这位王爷在应天府时便有些体恤民情的事迹传出。这就足够了。

“潭王殿下威武!”

“潭王千岁!潭王千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从远处传来,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也似乎将方才官员间那点微妙的气氛冲淡了不少。

朱标一直含笑看着这一切,直到此刻,才转向朱梓,笑容温煦:“八弟,你看,京城的百姓们,可都记挂着你呢。父皇已在宫中等候多时,我们先进宫面圣吧。”他语气自然地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刚想起来,又补充道,“王府那边,孤已经着人提前去打点过了,弟媳和孩子们一切安好,府中诸事顺遂。稍后陛见之后,你便可回府与家人团聚了。”

“多谢大哥周全费心。”朱梓微微颔首致意。朱标的话语听似寻常关怀,却也点明了他已掌控潭王府内外信息,这既是兄长的关照,或许,也是储君无声的提醒。

在太子朱标的亲自引领下,朱梓再次翻身上马。迎接的文武百官自动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宽敞的通路。朱梓与朱标并辔而行,严武率领的黑甲卫则整齐地跟在他们身后,再后面是随行的官员队伍。这支混合着沙场铁血与朝堂威仪的队伍,在无数百姓的注视和欢呼声中,沿着宽阔的御道,朝着那座矗立在城市中央、象征着帝国至高无上权力的巍峨宫城,缓缓行去。

马蹄踏在坚实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朱梓抬头望向前方层层叠叠的宫阙殿宇,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京城的风,迎面吹来,带着不同于云南的湿润,也似乎裹挟着更多难以言说的暗流与涌动。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朱梓与朱标并辔进入了宫城。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9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