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睡了徐妙锦,但家父朱元璋 > 第656章 京城的变化

第656章 京城的变化


三日后,旭日东升,薄雾尚未完全散去。

香山县城外,黑甲卫的营地早已拔除,只留下些许车辙和马蹄印。朱梓最后望了一眼这座他短暂停留过的南方县城,没有丝毫留恋,翻身上马,沉声道:“出发!”

队伍再次踏上征程,沿着官道一路向北。正如朱梓所料,在他明确表示即将离境,并且拒绝了后续大部分官员的拜见后,接下来的路途异常平顺,再无地方官员前来打扰。严武将沿途的护卫和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速度再次提了上来。

马蹄声单调而富有节奏,车轮滚滚向前。离开了广东湿热的空气,越往北,秋意渐浓。朱梓的心思,早已越过眼前的山水,飞回了千里之外的京城。父皇那道圣旨的用意究竟为何?京城中暗流涌动的局势又发展到了哪一步?还有分别数月的妻儿,她们可还好?这些念头,如同北归的候鸟,不断萦绕在他的心头。

广东之行,现在看来,不过是归途中一段短暂的插曲,一次对未来封地的提前勘察。那片山多水多的土地,既有大海带来的无限可能,也充满了海禁政策下的重重束缚,治理起来绝非易事。刘承那番关于海贸和分设王府的言论,听起来恭顺,实则暗藏机锋。分设王府,听着是为了方便管理,体察民情,但背后牵扯的巨额花费,以及可能滋生的地方势力勾结,都让他不得不警惕。这位知府,恐怕不仅仅是想在新王府建设中捞取油水,更深的意图,或许是想借此将地方势力与未来的藩王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难以撼动的利益共同体。朱梓对此心知肚明,那看似贴心的建议,实则是一把双刃剑。而海贸,更是敏感中的敏感,是悬在头顶的利剑,用好了能解决钱粮困顿,用不好,便是万劫不复。他对未来封地的治理难度,有了更清醒,也更沉重的认识。

“严武,”朱梓目视前方,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末将在!”严武立刻驱马靠近,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还有多少时日可抵京城?”

严武略微沉吟,快速在心中估算了一下路程和每日的行进速度,答道:“回殿下,按照目前的速度,若沿途顺利,路况良好,不出半月,便可抵达应天府。”

“嗯。”朱梓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他的目光依旧投向远方,只是握着缰绳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半个月,确实很快了。京城那潭深水,他即将再次踏入。

与此同时,距离朱梓数千里之外的应天府,早已不再是之前的平静模样。

快马加鞭的信使,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将潭王殿下启程回京,并且已经进入广东地界的消息送抵。这消息迅速在京城荡开层层涟漪,扩散至每一个角落。

最初是惊讶。毕竟潭王离京不过数月,名义上是远赴云南平叛,虽然战事结束得快,但谁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奉旨返回。圣旨来得突然,归程也显得仓促。

紧接着,便是各种猜测和议论,在不同的圈子里以不同的方式发酵。朝堂之上,官员们心思各异。一部分人揣摩着皇帝的心思,思考着这位素来不按常理出牌、却又屡获圣宠的皇子突然被召回,是否意味着朝局将有新的变动?是敲打?是安抚?还是另有重用?另一部分与潭王素无瓜葛,甚至有些许过节的官员,则暗中观望,甚至带着几分警惕。勋贵之间,则更多了几分看热闹的心态。他们久居京城,深谙权力游戏的规则,也乐于见到新的变数出现,为这看似稳固的格局增添些许波澜。

而对于京城的许多普通百姓和那些习惯了热闹、甚至唯恐天下不乱的年轻勋贵子弟而言,潭王殿下的即将归来,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消息。没有潭王在京城的日子,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位行事每每出人意表、却又总能搅动风云、偏偏还颇得皇帝宠信的皇子,是京城里永恒的谈资。他不在的这几个月,应天府似乎都失去了不少鲜活的色彩,变得有些按部就班,甚至可以说是死气沉沉。如今听闻殿下即将归来,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期待神色,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议论声也明显多了起来。“听说了吗?那位爷要回来了!”“啧啧,不知道这次回来,又要弄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动静?”“管他呢,有他在,这京城才算有意思!”诸如此类的议论不绝于耳。

与府外那混合着期待、猜测、兴奋与不安的喧嚣不同,此刻的潭王府内,却是另一番热闹而温馨的景象。

王妃徐妙锦正端坐在铺着厚厚波斯地毯的暖阁里,目光温柔地注视着面前的地毯上。她的面前,两个粉雕玉琢般的小家伙,穿着厚实可爱的夹袄,如同两只刚学会探索世界的幼兽,正咿咿呀呀地在地毯上努力爬来爬去。他们偶尔会碰到一起,互相好奇地伸出小手,抓挠着对方的衣袖或者胖乎乎的小脸,然后又各自咯咯地笑起来,清脆的笑声如同银铃。

朱梓离京时,这对龙凤胎尚在襁褓之中,除了吃就是睡,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如今不过短短数月未见,父亲离家时还需人小心翼翼抱在怀里的稚儿,已经能自己稳稳当当地坐着,甚至开始用四肢着地的方式,努力地爬行,用他们的方式探索着这方属于他们的小小天地。

“慢点,慢点爬,看着前面,别撞到那边的矮几腿了。”徐妙锦轻声叮嘱着,尽管知道地毯柔软无比,四周也早已清空了所有可能造成磕碰的障碍物,但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孩子们分毫。看着他们健康活泼的样子,她嘴角不由自主地带着为人母特有的温柔笑意,然而在那温柔的眼底深处,却也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对远行夫君的深深牵挂。

旁边不远处,侧妃於氏和其他几位同样诞下子嗣的侍妾也各自抱着或领着自己的孩童,聚在一起低声说笑。自从朱梓离京后,王府中接连添丁,如今孩童的啼哭、笑闹、咿呀学语声,几乎成了王府内最寻常的背景音,将这座原本就气派非凡、甚至有些威严肃穆的府邸,装点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浓郁的家的气息。

“王妃,您看小世子和小郡主,长得多快,这真是一天一个样,几天不见就觉得又大了不少。”侧妃於氏抱着自己刚满月的儿子,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凑趣地说道,“等殿下回来看到这两个小宝贝这么活泼可爱,定会欢喜得不得了。”

“是啊,是啊,”另一位侍妾也连忙笑着附和道,“前儿听外面传消息,说殿下的队伍已经过了广东地界,想来用不了多少日子,便能回京了。”

徐妙锦轻轻颔首,目光依旧落在两个孩子身上,看到小女儿爬得稍远了一些,便伸手将她柔软的小身体轻轻揽回身边,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柔声道:“嗯,只盼他此行一切顺利,早日平安归来。”

暖阁内暖意融融,炭火无声地燃烧,孩童清脆的笑语声此起彼伏,暂时冲淡了些许因离别而生的愁绪和不安。府中的女人们,无论心思如何,此刻都在默默期盼着那个男人的归来,期盼着这个家的真正团圆。

而府外,整个应天府,这座庞大帝国的都城,也在以各种不同的心态,等待着那位即将归来的潭王殿下,将为这风云变幻的舞台,带来怎样新的未知与变局。

徐妙锦将女儿抱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