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老朱的关怀
朱梓的话语落下,奉天殿内一时安静。
朱元璋盯着朱梓,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情绪翻滚,有父亲对儿子的疼惜,也有帝王对臣属的审视。他沉默了片刻,御座上的身躯微微后靠,似乎在消化朱梓的说辞,以及话语中透出的那份担当。
“皮肉伤?寻常?”朱元璋重复了一遍,声音低沉,听不出喜怒,但那股压迫感并未消散,“你倒是说得轻巧!战场之上,哪一次不是生死一线?你让咱看看,仔细看看!”
他对着朱梓招了招手,示意他再走近些。
朱梓心中微叹,知道今日这关不好过。父皇的关心是真切的,但这份关心,掺杂了太多帝王的意志,便也成了压力。他依言又上前两步,几乎站到了御阶之下。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细细扫过朱梓的面庞,那道已经结痂变淡的疤痕,在他眼中依旧刺目。“这脸上的伤,怎么弄的?”
“回父皇,是一次夜袭,流矢所伤,伤口不深,军中大夫已妥善处理。”朱梓据实回答,并未隐瞒。他知道,在父皇面前,尤其是在这种事情上,任何试图遮掩的行为都可能引来更大的麻烦。
“流矢?”朱元璋眉头锁得更紧,“敌人都摸到你近前了?你的亲卫呢?严武!”
他又一次将矛头指向了后面跪着的严武。
严武身体再次一颤,叩首道:“陛下,是臣等护卫疏忽……”
“父皇,”朱梓打断了严武的话,声音提高了几分,“当时情况紧急,敌人势众,冲散了部分护卫。儿臣身边并非无人,严指挥更是身先士卒,拼死搏杀。此伤确是意外,非战之罪。”
他微微侧身,露出脖颈处另一道更浅的痕迹:“此处也是当时所留。若非严指挥反应及时,替儿臣挡开了致命一击,恐怕儿臣今日就无法站在这里面见父皇了。”
朱梓的描述简洁,却点明了当时的凶险,也再次强调了严武的功劳。他不能让忠心护卫自己的将领,因为自己受了些皮外伤而受责。这不仅是道义问题,也关乎他未来如何统御部下。
朱元璋的视线在朱梓脖颈的淡痕和严武伏地的背影之间转了转,脸色变幻。他当然明白战场的残酷,也知道儿子所言非虚。只是,为人父母,看到儿子带着一身伤回来,那份心疼与后怕,难以抑制。
“哼,”朱元璋鼻腔里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声响,“这么说,咱还得谢谢他,救了咱的儿子?”
这话语带着刺,听得严武心惊胆战,伏在地上不敢动弹。
朱梓心中明白,父皇的气还没完全消,此刻需要的是顺应,而非硬顶。他躬身道:“儿臣不敢。严指挥护卫有功,儿臣亦不敢独揽平叛之功。此次云南平叛,全赖父皇天威,将士用命。儿臣不过是奉旨行事,略尽绵薄之力。”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个人伤势引回到了平叛大局上,既为严武开脱,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一直沉默旁观的朱标,见气氛稍缓,适时开口:“父皇,八弟久历沙场,又添新功,平安归来已是大幸。路途劳顿,还是先让八弟详细禀报云南战事吧。儿臣也想听听八弟是如何运筹帷幄,平定叛乱的。”
朱标的话语温和,既给了朱元璋台阶,也点明了今日召见的重点。
朱元璋看了长子一眼,目光中的锐利稍减。他确实急于了解云南的具体战况,以及这个儿子在其中扮演的真正角色。刚才的失态,一半是真情流露,一半或许也是帝王心术的试探。
他将目光重新投向朱梓,那审视的意味更浓了:“好,梓儿,你且说说,云南那边的战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沐英的奏报上语焉不详,只说你调度有方,屡出奇计。咱要听你亲口说。”
“是,父皇。”朱梓应道,整理了一下思绪。
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较。战功如何,过程怎样,父皇心中自有一杆秤。他必须如实禀报,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不能显得功高震主,其中的分寸拿捏,至关重要。
朱梓开始缓缓叙述,从抵达云南开始,如何与西平侯沐英会合,如何分析敌情,如何制定策略,如何稳定军心,一直到最后的决战,以及战后如何安抚地方,清剿残余。
他的叙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夸张,只平实地陈述事实。对于关键的战役和决策,他会详细说明当时的考量和依据。对于沐英和其他将领的作用,他也毫不避讳,一一提及,并未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他特别提到了几次关键的战斗,包括那次遇袭受伤的经过,用以佐证战况的激烈和将士用命的事实。他也提到了严武及其麾下黑甲卫在战斗中的表现,用事实再次证明他们的忠勇。
朱元璋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御座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专注。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偶尔会插话询问一两个细节,朱梓都一一作答。
朱标则站在一旁,面带微笑,眼神中却透着思索。他观察着父皇的神情变化,也留意着八弟的应对。这个弟弟,离京半年,似乎真的脱胎换骨了。不再是那个只懂些诗文、略显稚嫩的潭王,而是真正经历过铁与血考验的统兵将领了。那份沉稳和应对的从容,让他心中也多了几分考量。
时间在朱梓的叙述中缓缓流逝。奉天殿内,除了他的声音和朱元璋偶尔的敲击声,再无其他杂音。
当朱梓说到最后平定叛乱,地方秩序逐渐恢复时,他停了下来,躬身道:“父皇,以上便是儿臣在云南平叛之大致经过。详细战报及俘获、缴获清单,已由沐侯爷与儿臣共同署名,稍后呈上。”
朱元璋停止了敲击扶手的动作,看着朱梓,眼神复杂。这个儿子,确实做得不错,超出了他的预期。不仅打赢了仗,而且在叙述中表现出的战略眼光和对全局的把握,都显示出了相当的才干。
更让他心中略感安慰的是,朱梓并未恃功而骄,言语间懂得收敛锋芒,也知道维护同僚。
“嗯,”朱元璋沉吟片刻,开口道,“此次云南平叛,你做得很好。沐英在奏报中对你赞誉有加,看来并非虚言。”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你刚才也说了,战场凶险,你身为藩王,又是朝廷钦命的督帅,更应爱惜自身。亲冒矢石固然能鼓舞士气,但万一有所闪失,动摇的可是军心国本!这一点,你要牢牢记住!”
这话语带着告诫,却没了之前的怒意,更多的是一种提点。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梓再次躬身。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殿下跪着的严武等人:“严武,护卫之责,不可懈怠。此次念你护主有功,暂且记下。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
“臣谢陛下隆恩!必当尽心竭力,万死不辞!”严武如蒙大赦,重重叩首。
“都起来吧。”朱元璋挥了挥手。
严武等人这才敢起身,退到更靠后的位置。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回到朱梓身上,语气缓和了许多:“一路辛苦,先回去歇息吧。你的王府,太子已经安排妥当了。回去看看媳妇孩子,她们也盼了你许久。”
“谢父皇恩典。”朱梓应道。
“战功之事,自有朝廷论定。你先安心休养几日。”朱元璋最后补充了一句。
朱梓行礼告退。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