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小世子和小郡主的名字
朱梓与朱标并肩走出奉天殿,午后的日光照在两人身上。宫道两侧是红墙与黄瓦,在天空下排列。
“八弟,”朱标侧过头,他的视线落在朱梓脸颊那道淡疤上,“刚才在殿内,父皇的话语严厉,你不要放在心上。”
朱梓摇头,脚下步伐未变:“大哥多虑。父皇的关切,儿臣明白。”他知道,那份严厉背后,藏着的是帝王的权衡,也是父亲的担忧。只是这其中的分量,外人难以体会,即便是亲子,也需小心揣摩。
朱标放慢了脚步:“你不知道。你受伤的消息传回来,父皇那几日,夜里睡不安稳,有过梦魇。”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朱梓的眼睛:“父皇就是这样,心里急,嘴上未必会说。看见你脸上的伤,他是真的心疼。所以才急着下旨召你先回京,要亲眼见到你没事,他那颗心才能放下。”
朱梓听着,心里有了触动。父皇那张不怒自威的脸,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原来也会因为儿子的伤情而流露出不加掩饰的急切。只是这份情感,隔着君臣的身份,总显得克制而深沉。“让父皇忧心,是儿臣之过。”
“回来就好。”朱标伸手,拍了拍朱梓的手臂,动作带着安抚。他随即转换了话题,语气也变得不同:“对了,这次在云南,凉国公那边,情况如何?他没给你设置阻碍吧?”
这个问题,朱梓清楚其分量。蓝玉,这位国朝的骁将,手握兵权,其骄横跋扈也是朝中人尽皆知。大哥朱标身为太子,未来的储君,对此人的关注,绝非随意问起。他回忆着在云南与蓝玉相处的点滴,以及从沐英处听闻的关于蓝玉的调度。
“大哥可以放心,”朱梓回答,措辞谨慎,“凉国公此次并无不当行为。云南战事确实紧急,叛军活动范围广,他作为主帅,调度大军追剿,十分忙碌,并未在其他事情上分心。”他只陈述事实,不做任何褒贬。蓝玉是否真的“没空理会其他”,或者只是在当时的局势下,无暇也无必要给他这个初出茅庐的藩王督帅添麻烦,朱梓心中有数,却不必说破。
朱标听完,面部肌肉放松少许,点了点头:“如此就好。看来凉国公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在大局面前,能有所收敛。”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只要他能约束自身,为国效力,父皇和他麾下的将士,不会亏待他的功劳。”这话语平淡,听不出明确的态度,却又像是一种潜在的告诫,或许是对蓝玉,或许是对旁人。
朱梓没有接话。关于蓝玉的评价,不是他现在应该参与的。他此番回京,首要任务是述职复命,其次是休养,而不是卷入朝堂上这些复杂的人事纠葛。他清楚自己的位置,也明白父皇和太子大哥对他的期望,或许并不仅仅是镇守一方藩篱。此次云南之行,是他崭露头角的机会,也是一次考验。
两人沉默地走着,宫中的侍卫远远跟着,脚步轻微。空气里只有他们兄弟二人的脚步声和偶尔的风声。
快要走出宫门时,朱标停了下来。宫门外,潭王府的仪仗已经整齐排列,王府的侍卫和内侍垂手恭立,看见朱梓出来,都露出了期盼的神色。
“好了,八弟,快回府吧。”朱标脸上有了笑意,“弟媳她们,还有你那一对刚学会爬的孩子,都在等你呢。”提及家人,他的语气也真正轻松起来。
“多谢大哥一路相送。”朱梓拱手行礼。
“自家兄弟,说这些。”朱标摆了摆手,“回去好好休息。若有事情,随时可以去东宫寻我。”
朱梓点头应下,不再多言。他转身走向自己的仪仗,翻身上马。身后的黑甲卫立刻跟上,护卫在他的周围。马蹄踏在京城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队伍朝着潭王府的方向行进。街道两旁的景象既熟悉又有些许陌生,离京半载,恍如隔世。看着那越来越近的王府高墙和朱红大门,朱梓一路紧绷的思绪,终于开始松缓。在奉天殿面对父皇的威严,与太子大哥在宫道上的交谈,那些关于战功、关于朝臣、关于君父之情的种种思量,此刻都暂时被抛开。
严武策马靠近半步,低声道:“王爷,快到了。”
朱梓嗯了一声,目光望着前方。
家,就在那里。
......
潭王府朱红的大门在望,门前侍卫肃立,看见王爷的仪仗归来,精神陡然一振。
“恭迎王爷回府!”门前的管事带着一众仆役内侍跪地迎接,声音洪亮。
朱梓翻身下马,将马缰递给旁边的亲卫,大步流星地跨过门槛。府内的气息与宫中截然不同,少了那份无处不在的威压,多了几分熟悉的生活暖意。一路行来,廊下的侍女仆从纷纷垂首行礼,动作恭敬,却也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喜悦。
他脚步不停,径直往内院走去。穿过几重庭院,尚未走到正堂,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月洞门下,正翘首以盼。
那人身着一袭素雅的锦裙,身姿窈窕,正是王妃徐妙锦。她看到朱梓的身影,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激动,随即敛去,快步迎了上来,规规矩矩地行了个万福礼:“妾身恭迎王爷凯旋。”
朱梓上前一步,伸手扶起她:“自家人,不必多礼。”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细细打量。她似乎也清减了些,眉宇间带着几分思虑,但气色尚好。
“一路辛苦了。”徐妙锦的声音温柔,带着不易察觉的轻颤,伸手替他理了理略显凌乱的衣领,“先进屋歇息吧,热水和干净衣裳都备好了。”
朱梓点了点头,随着她一同走进内堂。堂内温暖明亮,布置雅致。他的目光立刻被暖榻上铺着的锦垫吸引,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正趴在那里,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小脚,似乎在努力向前挪动。
看到这两个小生命,朱梓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触动了一下。征战沙场的疲惫与朝堂应对的紧绷,在这一刻悄然消散了许多。他走过去,在榻边蹲下身,看着那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小脸蛋。
“他们……”他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陌生感,毕竟离家时,他们还只是襁褓中的婴儿。
徐妙锦走到他身边,脸上漾起温柔的笑意:“是啊,都长这么大了,已经会爬了呢。”她俯身,轻轻抱起其中一个穿着红色小袄的男婴,“你看,这是儿子。”又指了指另一个穿着粉色襦裙的女婴,“那是女儿。”
朱梓伸出手,小心翼翼地碰了碰男婴的小脸,那软嫩的触感让他心头一暖。男婴似乎不怕生,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他,还咧开没牙的小嘴笑了笑。
“妾身想着王爷远在云南,孩子们的名字总不能一直空着,”徐妙锦抱着孩子,柔声说道,“便自作主张,给他们取了名字。”
朱梓抬起头,看向她:“哦?叫什么?”
“按照父皇定下的规矩,咱们这一辈是火字旁,”徐妙锦解释道,眼中带着些许征询的意味,“妾身给儿子取名单字一个‘焌’,火字旁,有光明炽盛之意,全名叫朱佑焌。不知王爷觉得如何?”
朱佑焌。朱梓在心中默念了一遍,点了点头:“焌,光明炽盛,好,这个名字好。”他看向妻子,眼中流露出赞许,“有劳你了。”
徐妙锦脸上笑容更深,又指了指那个正好奇地啃着自己小拳头的女婴:“女儿的名字,妾身想着‘玥’字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珠,清冷高洁,便取名单字‘玥’,配上‘泠’字,取其清越之意,叫朱泠玥。”
朱泠玥。朱梓的目光转向女儿,小姑娘似乎感觉到注视,也转过头来,一双眼睛像极了徐妙锦,清澈明亮。
“朱佑焌,朱泠玥。”朱梓再次念了一遍,站起身,看着徐妙锦,“焌,光明炽盛;泠玥,清冷明珠。妙锦,你这名字取得极好,有才华。”
得到丈夫的肯定,徐妙锦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眉眼间也舒展开来:“王爷喜欢就好。”她将怀里的朱佑焌递给朱梓,“王爷抱抱他吧,您离家这么久,他也该认认父亲了。”
朱梓有些生疏地接过儿子。小家伙分量不轻,肉嘟嘟的,在他怀里扭了扭,然后伸出小手,一把抓住了朱梓胸前的衣襟,咿咿呀呀地叫着,仿佛在表达亲近。
看着怀中的儿子,又看看榻上好奇望着他的女儿,再看看身边温柔含笑的妻子,朱梓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里,是他的家。卸下战甲,褪去朝服,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
“好了,先让王爷去沐浴更衣吧。”徐妙锦适时开口,从朱梓怀里接过儿子,“一路风尘,定是累坏了。饭菜也准备好了,等王爷收拾妥当,我们一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
“好。”朱梓应了一声,最后看了一眼两个孩子,转身向内室走去。
温暖的水汽氤氲而上,洗去了征尘,也仿佛涤荡了心头的疲惫。换上干净舒适的家常袍服,朱梓走出内室,徐妙锦已经抱着两个孩子在桌边等候。桌上摆放着几样精致可口的小菜,都是他平日里喜欢的口味。
一家人围坐下来,没有外人,气氛温馨而自在。朱梓一边吃饭,一边听徐妙锦说着他离家这段时间府里和孩子们的一些趣事,偶尔逗弄一下咿呀学语的孩子,紧绷了许久的心弦,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9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