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睡了徐妙锦,但家父朱元璋 > 第738章 揭露奸商图谋

第738章 揭露奸商图谋


“粮价波动?”朱梓眉头瞬间皱紧,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原本略显轻松的神情变得凝重,“具体是什么情况?波及范围多大?涨了多少?”

张启年面色严肃,从袖中取出一份汇总的简报,递上前去:“王爷请看。这是临桂、阳朔、灵川三县昨日送来的急报。据报,这三县的米价,在过去三日内,普遍上涨了一成到一成五。虽然涨幅不算骇人,但势头很猛,且……”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担忧:“且市面上开始出现惜售的迹象,一些粮商声称存粮不多,百姓中也开始出现恐慌性购买。还有一些不利于王府新政的流言,也趁机在乡间悄悄散播。”

朱梓接过简报,快速扫视着上面的数字和描述,脸色沉了下来。上涨一成多,看似不多,但对于本就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百姓而言,已是沉重的负担。更关键的是,这背后明显有人为操纵的痕迹。

“流言?什么流言?”朱梓冷声问道。

张启年道:“无非是些老调重弹,说什么王爷大兴土木,修路办书局,耗费钱粮无数,又要加重赋税;还有的说……说王爷之前杀官立威,惹怒了神明,这才导致粮价上涨,是上天示警……”

“哼!一派胡言!”朱梓将简报拍在桌上,眼中寒光一闪,“本王刚处置了赵、李之流,稳定了府城人心,就有人在下面搞这种小动作!看来,是有些人觉得本王手段还不够狠,心存侥幸!”

他立刻就联想到了这粮价波动的背后,恐怕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赵、李两家在桂林府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党羽众多。虽然首恶已除,但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势力,绝不会甘心失败。操控粮价,制造恐慌,动摇民心,这是最常见也最阴险的手段。

张启年忧心忡忡:“王爷,粮食事关民生根本,一旦粮价失控,民心动荡,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刚刚推行的新政,好不容易有了个开端,若是被这粮价风波搅乱,损失就太大了!”

朱梓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大脑飞速运转。他知道张启年所言非虚。修路、办书局都需要稳定的环境和充足的财力,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粮食安全和民心安定。

“不能让他们得逞!”朱梓猛地停下脚步,看向张启年,眼神锐利,“张同知,你立刻去办几件事!”

张启年连忙起身,躬身听令:“请王爷吩咐!”

“第一,立刻派得力人手,分赴临桂、阳朔、灵川三县,严密调查粮价上涨的源头!查清楚是哪些粮商在囤积居奇,背后是否有人指使串联!要快,要隐秘,但也要查实!”朱梓语气斩钉截铁。

“第二,立即清点府库和各县官仓的存粮!本王要知道,我们手里到底有多少粮食可以动用,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让赵勇调派一队卫士,加强对府城各大粮铺和粮仓周边的巡逻,密切监视市场动向,严防有人趁机哄抬物价,制造混乱。若有发现,先记下,暂不打草惊蛇!”

“第四,通知启文书局那边,暂时放缓刻印书籍的进度,将部分人手和资源,用来刻印安民告示和宣传新政好处的简单册子,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百姓,王府有充足的粮食,粮价波动只是暂时现象,切勿听信谣言,更要揭露那些借机生事者的险恶用心!”

朱梓一口气下达了四道命令,条理清晰,直指要害。

张启年听得精神一振,心中大定,连忙应道:“是!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去办!”

“等等,”朱梓叫住他,补充道,“告诉派去调查的人,重点关注那些与赵、李两家素有往来,或者在新政推行中利益受损的乡绅富户。本王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在这个时候跟本王作对!”

“下官遵命!”张启年再次行礼,转身快步离去,脚步匆匆,显然是感觉到了事态的紧急。

书房内重新安静下来。朱梓重新坐回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桌面。烛火跳动,在他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的应对。如果仅仅是少数粮商贪婪作祟,那么通过调查和敲打,或许能很快平息。但如果这背后真的有一张无形的大手在操控,那么接下来的较量,恐怕会更加激烈和复杂。

“粮食……”朱梓喃喃自语,眼神变得愈发深邃。他来到广西,不仅仅是为了建功立业,更是希望能真正改变这片土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粮食,就是这一切的根基,绝不容有失!

无论对手是谁,用什么手段,他都必须迎头痛击,将这股企图破坏他新政,动摇他统治基础的暗流彻底掐灭!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舆图,手指点在了桂林府周边的那几个县域上,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里正在涌动的暗潮。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悄然打响。悄然打响。

张启年领命退出书房,脚步急促,脸上的忧色与决断交织。他没有片刻耽搁,立刻召来了自己最得力的几名心腹幕僚和差役。

“王爷有令!”张启年站在府衙签押房内,声音压得低沉却充满力量,“临桂、阳朔、灵川三县粮价异动,恐有人在背后兴风作浪,意图动摇新政,扰乱民心!”

他目光扫过众人严肃的脸庞:“现分派尔等,即刻秘密前往三县,务必查清是哪些粮商囤积居奇,粮价上涨的真正缘由,尤其要留意那些与赵、李两家有牵连,或是对新政不满的乡绅富户!记住,要快,要隐秘,更要实证!”

“是!”几名精干的差役和幕僚齐声应道,眼中透出领命的决绝。

“府库与各县官仓存粮,立刻派人核查,日落前我要准确数目!”张启年又对另一名负责仓储的官员吩咐道。

“启文书局那边,传我的话,先印安民告示,揭露奸商图谋,安抚百姓,告诉大家王府有粮,无需恐慌!”

“遵命!”

张启年迅速将朱梓的命令一一分解布置下去,整个府衙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运转起来。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粮价如火,一旦蔓延,扑灭起来便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潭王府内,赵勇也接到了朱梓的命令。

“加强府城粮铺粮仓巡逻?”赵勇听完朱梓的吩咐,浓眉一扬,身上煞气隐现,“王爷放心!末将亲自带队去!哪个不开眼的敢在这时候跳出来捣乱,末将第一个拧下他的脑袋!”

朱梓看着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巡逻,监视,记录,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本王要看看,这水底下到底藏着多少鱼鳖虾蟹。”

赵勇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朱梓的意思,抱拳道:“末将明白!先摸清底细,再一网打尽!”

“去吧。”朱梓挥了挥手。

赵勇领命而去,很快,一队队盔甲鲜明的王府卫士便出现在了桂林府城内各大粮行和米市附近,他们虽然只是例行巡逻,但那肃杀的气势和警惕的眼神,无形中给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泼上了一盆冷水。

书房内,朱梓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久久停留在桂林府及其周边的区域上。

这次粮价风波,来得蹊跷,也来得正是时候。他刚刚处置了赵李黑虎,立威府城,新政刚刚有了起色,水泥路即将大规模动工,启文书局也步入正轨,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动了粮食。

“是试探?还是反扑?”朱梓手指轻轻敲击着舆图上“临桂”二字的位置,眼神冷冽。

他清楚,自己在广西推行的新政,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盘踞地方多年的士绅豪强,那些习惯了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绝不会轻易放弃他们手中的权力和财富。赵、李两家的倒台,或许只是让他们暂时蛰伏,寻找新的机会。

而粮食,永远是他们最容易下手,也最能制造混乱的武器。

“想用粮价逼本王让步?动摇民心,让本王的新政推行不下去?”朱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未免太小看本王了。”

他伸手,重重地点在了桂林府城的位置上。

“桂林府,是本王的根基所在,绝不容失。只要府城稳定,粮食充足,任凭你们在下面如何折腾,也翻不了天!”

他转身走回书案后坐下,拿起笔,开始在一张白纸上快速书写着什么。除了被动应对,他还需要主动出击。稳定粮价,不仅仅是查处奸商,更重要的是确保供应,打破恐慌。

或许,可以动用查抄赵、李两家所得的部分资产,从外地调粮?或者,以工代赈,提前开始部分道路基础工程,吸收劳力,发放粮食作为工钱,稳定底层民心?

一个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又被他一一权衡利弊。

夜色渐深,张启年再次匆匆来到书房求见,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更多的是凝重。

“王爷,”他将一份刚刚汇总好的报告呈上,“府库及三县官仓存粮已经清点完毕,数目在此。另外,派往三县的人手传回初步消息,情况……似乎比预想的还要复杂一些。”

朱梓接过报告,目光锐利地看向张启年:“说。”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