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睡了徐妙锦,但家父朱元璋 > 第737章 粮价异常波动

第737章 粮价异常波动


书局内光线明亮,一排排书架整齐地靠墙而立,虽然大部分是些蒙学读物和相对基础的经义策论,但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几张长条书桌旁,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年轻人,大多衣衫朴素,有的甚至带着补丁,但神情都极为专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特有的味道。

一名穿着青色长衫,看起来像是管事的中年文士注意到了门口的动静,当他看清来人是朱梓时,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册,快步迎了上来,躬身行礼:“草民刘文清,参见王爷!不知王爷驾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朱梓抬手虚扶:“刘管事不必多礼,本王只是过来看看。”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埋头苦读的学子,看到他们虽然察觉到有人进来,但大多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又迅速沉浸到书本之中,并未引起太大的骚动,眼中露出一丝满意。

“书局近来一切可好?”朱梓一边缓步向里走,一边随口问道。

刘文清跟在旁边,恭敬地回答:“托王爷洪福,一切都好。自从上次……自从王爷严惩了恶徒之后,大家心安了不少,来书局读书的人也比之前更多了些。”他小心翼翼地措辞,提及李明之事。

朱梓点了点头:“李明那孩子,现在如何了?”

刘文清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回王爷,李明前几日已经回来书局了。他受了些惊吓,但身体已无大碍,如今正在后院温书,精神头看着还不错。这孩子也是个有毅力的,没耽误什么功课。”

“嗯,那就好。”朱梓走到一张书桌旁,看到一个年纪约摸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对着一本《论语》蹙眉苦思,手指在书页上划来划去。

“可是遇到了难解之处?”朱梓温声问道。

那少年听到声音,猛地抬起头,看到是潭王殿下,顿时涨红了脸,慌忙站起身,结结巴巴地道:“参……参见王爷!学……学生愚钝,只是……只是对‘君子不器’这一句,有些……有些不甚明了。”

朱梓微微一笑,并未摆出王爷的架子,反而像个寻常师长一般,拿起少年桌上的书,翻到那一页,指着那四个字道:“‘君子不器’,圣人之言,意味深长。器者,形也,用也。寻常器物,各有其用,如杯盏用以饮水,舟车用以行路,皆有定规,难作他用。”

他看着少年,继续解释道:“圣人此言,是告诫君子,为学修身,当志存高远,通达事理,不应像器物一般,局限于某一狭窄的才能或用途。要有广博的胸襟和见识,能够应变无穷,担当大任,而非仅仅成为某一种‘工具’。”

少年听得入了神,脸上的困惑渐渐散去,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王爷指点!学生明白了!君子当如海纳百川,不拘一格,方能成其大!”

“孺子可教。”朱梓赞许地点点头,将书还给他,“好好用功吧,莫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

“是!学生定当谨记王爷教诲!”少年激动地应道,重新坐下时,腰杆都挺直了许多。

周围其他学子也都被这边的动静吸引,纷纷抬起头,看向朱梓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和感激。这位潭王殿下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免费读书的机会,还如此平易近人地亲自指点学问,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朱梓又勉励了其他几句,便不再打扰学子们读书,与刘文清一同走到了书局后院。后院相对安静,有几间小屋供人休憩温书。

“王爷,”刘文清轻声道,“书局如今运转顺畅,只是……这书籍种类还是偏少,尤其是些农桑、算学、地理等实用之学,更是匮乏。前来读书的学子,大多家境贫寒,他们除了科举正途,也希望能学些安身立命的本事。”

朱梓停下脚步,看向刘文清,眼神深邃:“刘管事所言,正合本王之意。”

他负手而立,缓缓道:“科举取士,固然重要,但治国安邦,富民强桂,仅仅依靠经义文章是不够的。农桑水利、工商算学、行军布阵、舆图地理,皆是经世致用之学问!”

“本王之前查抄赵、李两家,得了不少藏书,其中不乏此类书籍。待清点整理完毕,本王会挑选一部分,送到书局来,供大家阅览。”

刘文清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躬身:“王爷英明!此举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此一来,启文书局才真正名副其实,能为广西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朱梓摆了摆手:“这只是其一。其二,本王打算扩大书局规模,不仅要收集书籍,还要刻印书籍!尤其是那些通俗易懂的农技、医方、蒙学读物,要让更多的人能读得起书,看得懂书。”

“刻印书籍?”刘文清有些惊讶,“王爷,这……耗费巨大啊!无论是雇佣刻工,还是购买纸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朱梓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钱粮之事,本王自有办法解决。查抄所得,加上本王后续的投入,足够支撑书局的初期运营。你只需将书局管理好,将那些真正有用的书籍挑选出来,组织人手校对即可。”

他拍了拍刘文清的肩膀:“刘管事,启文书局,本王寄予厚望。它不仅是读书人求学之所,更应是开启民智、传播新知、培养人才的摇篮。这个担子,你要给本王挑起来!”

刘文清感受到朱梓话语中的决心和信任,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他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铿锵有力:“王爷放心!草民定不负王爷所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朱梓满意地点点头,“去忙吧,本王也该回府了。”

离开启文书局,走离开启文书局,走在返回潭王府的路上,朱梓的心情颇为不错。启文书局的景象,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以及刘文清的热忱,都让他看到了希望。

“开启民智,任重道远啊。”朱梓心中暗忖。仅仅提供一个读书的地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引导什么样的风气。他要的,绝不仅仅是培养出一些只会引经据典的酸腐文人。

随从们默默地跟在身后,街道两旁的百姓看到潭王的仪仗,依旧是恭敬地避让。但与之前纯粹的敬畏不同,似乎多了一些别的意味,或许是方才在书局门口看到王爷与学子亲切交谈的缘故。

“王爷,是直接回府吗?”一名随从低声问道。

朱梓脚步未停,目光扫过街边那些忙碌的身影,思索着桂林府乃至整个广西的未来蓝图,沉声道:“回府。”

水泥路要修,矿要开,书局要办,人才要培养……千头万绪,都需要他一步步去推动落实。岜沙寨和黑岩峒的石料问题解决了,周全也派出去了,接下来,就是全力推进水泥工坊的生产和道路的规划勘测了。

回到潭王府,朱梓刚踏入书房,便有侍从上前禀报:“王爷,张同知求见,已在外厅等候多时。”

“哦?让他进来。”朱梓放下手中的事务,走到主位坐下。

很快,穿着一身官服的张启年快步走了进来,神色间带着几分急切,拱手行礼:“下官参见王爷!”

“张同知不必多礼,坐。”朱梓抬手示意,“看你神色匆忙,可是有要事?”

张启年依言坐下,却未放松,立刻禀报道:“王爷,正是。下官今日接到几处县衙的急报,言及……府城周边部分地区,近来出现了粮价异常波动的迹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