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我们运气好,买到今晚的
6点10分,火车如同一位守时的旅人,准时缓缓启动。
这趟行程全程长达11个小时,预计抵达庐州的时间是下午5点。
相较于夜里的那趟车,它还能快上一个钟头呢。
王科宝暗自思忖,等火车到了庐州,自己还得马不停蹄地奔赴汽车站买票,接着乘坐巴车赶回无城县。
这时间安排得着实紧凑,估摸着等自己到无城县的时候,夜幕早就降临了。
到那时,自己还得扛着洗衣机,提着箱子一路走回家……唉,好在这一学期自己咬牙坚持,锻炼出了一把子力气。
王科宝靠在椅背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这趟旅程。
清晨初升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纱幔,从右侧的窗口斜斜地倾洒进来。
车厢里,车轮与车轨持续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交织着人们扯着嗓子聊天的嘈杂声,构成了一曲独特的旅途乐章。
王科宝侧目瞧了瞧身旁那位鼾声如雷的中年汉子。
只见他脸上满是岁月刻画的痕迹,饱经风霜,身上的衣服打着好几个补丁,显得颇为破旧。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他携带的行李却不多。
再看向对面的小夫妻,他们的衣服虽有些陈旧,却几乎不见补丁,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想来家境应该还算不错。
王科宝抱紧自己的背包,缓缓闭上眼睛。
在这样晃动厉害的车厢环境里,要是看书,脑袋很快就会发晕,倒不如好好睡上一觉。
在半梦半醒之间,王科宝迷迷糊糊感觉到对面的男人站起身,把车窗给合上了,那原本透进一丝新鲜空气的唯一缝隙,此刻也被关得严严实实。
“这风吹着可真冷。
”对面的女人轻声嘟囔着。
“包里有围巾,你拿出来系上吧。
”男人一边说着,一边在包里翻找起来,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
他们压低声音交谈着,王科宝的眼皮愈发沉重,渐渐陷入了梦乡。
也不知睡了多久,王科宝只觉得脑袋突然被重重地磕了一下,瞬间从睡梦中惊醒。
他睁开眼睛,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头在列车晃动时,不小心撞到了车厢的墙壁上。
他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看向对面,那对小夫妻也睡得正香,女人的头温柔地靠在男人的肩膀上。
而自己身旁的中年男人却不见了踪影。
在那狭窄的通道上,坐着好几个没有座位的乘客,他们一个个耷拉着头,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不远处,传来小孩的哭闹声,可对于车厢里的众人来说,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王科宝抬手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快9点了。
这一觉睡得可真够久的。
他摸了摸肚子,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难受极了。
好在看这时间,下一站估计也快到了。
早上吃的那个“老虎爪”,实在是不经饿,早就消化得一干二净了。
他伸手摸出自己的军用水壶,轻轻喝了一口水。
不过,现在可不敢多喝,毕竟这一车厢都是人,要是想去趟厕所,那可麻烦得很。
王科宝勉强站起身来,在原地微微活动了一下腰身。
他个子高,一站起来,头顶都快顶到行李架下方了。
瞧,走道尽头,那名中年男人正艰难地往回走呢。
看来,他刚刚是去上厕所了。
王科宝一屁股坐回原位,后排有人打开了车窗,正在抽烟,那股子烟气夹带着室外的寒气,直往王科宝这边飘来,冻得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车窗外,天空阴沉沉的,沿途的景物愈发显得荒凉,将冬天的萧条展露无遗。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那些沿途路过的村落,房屋破旧,尽显沧桑。
王科宝收回目光,不再去看。
中年男人好不容易走了回来,小心翼翼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忍不住骂了一句:“这都哪儿来的这么多人啊,老子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地上坐着的一个男人立马回了一句:“你还不知足,好歹你还有个座位,老子可还得在这儿坐一宿呢。”
中年男人瞥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上扬,说道:“兄弟,你这算好的了,前面那车厢,好几个人都躺座位下面去了。”
“唉,别急,等再上几个人,我估计也得钻座位下面去了……”
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车厢里回应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开了。
王科宝听出了身旁这个汉子的口音,便开口问道:“大叔,您是无城县的人吧?”
汉子转过头,看了王科宝一眼,笑着说道:“我是附近乡里的。
小伙子,看你这样子,还在上学吧?”
王科宝点了点头,回答道:“是啊,放寒假了,准备回家过年呢。”
汉子擦了擦手,在那件看不出原本颜色的老棉袄里摸索了一阵,摸出一个油纸包。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两个已经被压得有些碎的烧饼。
他犹豫了一下,转头问王科宝:“小伙子,来一个不?”
王科宝连忙摆手拒绝,说道:“不用了,大叔,我等火车靠站了,去买点外面的小吃。”
汉子听了,像是松了口气,拿起一个烧饼,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吃的时候,烧饼掉下的芝麻和碎片,他都眼疾手快地接住,一粒都没让它们掉落在地上。
“我一大早赶车,都没来得及吃饭。
小伙子,你也是在庐州下车吧?”汉子边吃边问。
“对,下了车还得再转一趟车。
”王科宝回答道。
“我还得转两趟车呢。
”汉子似乎对这样的行程早已习以为常,脸上没有丝毫抱怨的神情,只是平淡地说道,“到家都得第二天了。”
“夜里还有车啊?”王科宝疑惑地问道。
“有啊。
”汉子吃完一个烧饼,把另一个烧饼重新包好,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
他转过头,看着王科宝说道:“你不会不知道吧?你到了庐州,还不一定能买到汽车票呢。
要是买到当天的票,你还得坐10个小时的车,而且那车是夜里开的,等你到了县里,天也该亮了。”
听到这话,王科宝愣了一下。
上回无城中学的江主任开车,半天时间就到了。
现在仔细想想,那是因为江主任开的是吉普车,而且沿途都不停车……可当下的巴士,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实在是一言难尽。
王科宝原本还想着四个半小时就能到家,现在看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可事到如今,也只能坐巴士回去了。
汉子笑了笑,脸上的褶子更深了,说道:“没事儿,我路熟,到时候我带着你一起走……”
“太感谢您了,大叔。
那您是在申城务工吗?”王科宝问道。
大叔点了点头,回答道:“是啊,我是个漆匠,靠手艺吃饭。”
怪不得王科宝总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子桐油的味道。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对面的小夫妻也睡醒了,两人睡眼惺忪,无精打采地听着王科宝和汉子聊天。
没过一会儿,火车缓缓靠站了。
王科宝立刻站起身,迅速将车窗打开。
还没等他把头探出窗外,一个推车就推了过来,一位阿姨的脸凑近了窗口,热情地叫卖着:“茶叶蛋、馒头、肉包子,还有热水嘞……”
(站台的推车)
“阿姨,给我来两个肉包子,两个茶叶蛋,两个馒头,再帮我把水壶装满,谢谢啊。
”王科宝连忙说道。
阿姨一听有生意上门,脸上立刻笑开了花,连忙应道:“好嘞。
”说着,伸手接过王科宝递过来的水壶,动作娴熟地将水壶装满了热水。
一旁的汉子忍不住嚷嚷道:“你这小伙子,咋也不问问价格就买啊?”
王科宝笑着指了指推车旁挂着的纸板,说道:“价格都写在纸板上了,大叔。”
阿姨一听,眉毛一扬,说道:“我们这都是明码标价,站里的食品,可比外面的干净多了。
”阿姨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将王科宝要的食物打包好,用油纸袋装在一起,递给了王科宝。
等阿姨找好零钱,王科宝接过来直接揣进兜里,这才缩回头,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对面的男青年见状,也买了两个茶叶蛋,和他媳妇一人一个。
阿姨探着头,继续在窗口大声喊道:“茶叶蛋、肉包子、馒头,都是现做的,还有人要吗?”见没人再买,她这才推着车,慢慢往前面走去……
汉子刚吃了烧饼,肚子还不饿,他看了一眼王科宝刚买的食物,笑着说道:“你们这些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跟我儿子一样。”
王科宝打开纸袋,一股诱人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车厢里有好几双眼睛都看了过来。
那些带了食物的乘客,见状立刻取出自己的食物吃了起来;没带食物的乘客,只能无奈地咽咽口水,闭上眼睛,眼不见为净。
王科宝取出一个馒头,递给汉子,说道:“大叔,您也来一个吧。”
汉子连忙摆手拒绝,说道:“那可不行,我咋能吃你的东西呢。”
“我买得多了,您就帮我吃一个吧。
”王科宝坚持道。
汉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伸手接了过来。
馒头还是热乎乎的,王科宝特意选了最便宜的食物给汉子,就是怕他会有心理负担。
见汉子接了馒头,王科宝笑着问道:“大叔,您带水杯了吗?”
“带了带了,我有茶缸。
”汉子连忙站起身,嘴巴咬住馒头,伸手将上面的蓝白袋子拉开一道口子,在里面翻找起来。
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掉了漆的旧茶缸,茶缸里面已经被茶垢染成了不均匀的暗色。
王科宝举起自己的水壶,给汉子的茶缸倒满了水,然后把茶缸放在靠窗的搁板上。
做完这些,王科宝这才剥开一个茶叶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火车突然“吱呀”一声抖动起来,对面的男青年起身将窗户关好。
火车伴随着“哐当、哐当”的声响,以及一声响亮的鸣笛声,缓缓朝前驶去……站台上的推车又一辆辆聚拢过来,工作人员们站在一旁,目送着列车渐渐远去……
“下一站,我们也买肉包子吃吧。
”对面的女青年看了一眼王科宝,小声对身旁的男青年说道。
“行,听说还有蒸糕卖呢……”男青年砸吧了一下嘴巴,接着说道,“还有盒饭……”
王科宝看了一眼手表,才9点三刻。
他把茶叶蛋都吃完了,又吃了一个肉包子,这才停了下来。
他顺手将油纸袋扎好口,水壶里的水也没那么烫了,王科宝仰头灌了一口水下肚,只觉得浑身都舒畅了许多。
汉子也把馒头吃完了,喝了一口茶缸里的温水。
此时,他再看向王科宝的眼神,已经多了几分亲近的感觉。
“我姓崔,乡里人都叫我崔家老五,家住在鹤茆乡。
你要是过年有时间,就到我们那儿去玩,我带你去捉鸟。
”汉子热情地说道。
“崔大叔,我叫王科宝。
你们那儿都有什么鸟啊?”王科宝好奇地问道。
“那可多了去了,最多的就是白鹤……”崔大叔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对面的小夫妻对这个话题似乎不太感兴趣,两人凑在一起,小声地嘀咕着什么。
这一站又上来了好几个人,通道里变得更加拥挤了。
行李架上面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其余的行李只能堆在地上。
那些没有车票的人,有的靠在行李上休息,有的干脆直接躺在地上,还有几个在车厢连接处坐着闲聊。
好在现在是冬天,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气味还不算太难闻。
崔大叔讲了好长一段时间,说得口干舌燥,这才停了下来,端起茶缸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
王科宝闲着也是闲着,干脆从背包里取出自己的袖珍收音机。
对面的小夫妻看到王科宝拿出收音机,立刻停止了交谈,饶有兴致地看着他摆弄。
没过一会儿,王科宝就搜到了频道,收音机里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崔大叔忍不住夸赞道:“这曲子真好听。”
对面的男青年也笑着附和道:“这歌我还买了磁带呢。”
女青年想了想,说道:“这是朱明瑛唱的《大海啊,故乡》!”
“她的声音可真好听。
”女青年又补充了一句。
坐在地上的几个人听到歌声,也跟着嚷嚷起来:“小伙子,把声音调大一点!”
王科宝笑了笑,伸手将收音机的音量按钮调大。
有了这悠扬的歌声,车厢里的氛围一下子好了许多。
原本大家因为在狭窄的通道里进进出出,难免会发生碰撞、拥挤,偶尔还会吵上几句。
可现在听着歌声,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彼此之间也渐渐熟络起来,再要吵起来,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半个钟头后,收音机的信号变差了,声音开始变得断断续续。
王科宝见状,赶紧换了个频道,这回里面传来的是评书。
车厢里的人一听是评书,又有人嚷嚷开了:“哎,就听这个,这个好……”
王科宝很是顺从大家的意愿,停下了手里换频道的动作。
大家反正闲着没事,议论声渐渐少了,都开始认真听起评书来。
临近中午的时候,餐车推了过来,列车员一边推着车,一边大声喊道:“瓜子、香烟……热水,让一让啊,同志,把腿缩一缩……”餐车所到之处,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乱。
王科宝上午已经填饱了肚子,油纸包里还剩下一个包子和一个馒头,所以暂时什么都不想买。
他看着餐车缓缓推过去,心里想着,这些列车员可真有本事,在这么拥挤的车厢里,还能推着餐车进进出出,游刃有余。
列车在中途又停了几次。
到了下午,王科宝把收音机收了起来。
上午大家都兴奋了一阵子,中午又吃了东西,在这晃晃悠悠的车厢里,众人渐渐又困了起来。
没过多久,就连王科宝也开始打起盹来。
下午5点,列车准时抵达站台。
王科宝胸前背着双肩包,手里提着箱子,使出浑身解数,奋力朝着门口挤去。
有些着急上车的乘客等不及了,直接示意坐在窗口的人帮忙把窗子打开。
他们先把行李从窗口塞进来,然后整个人从窗口爬进车厢。
王科宝和崔大叔好不容易挤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崔大叔笑着说道:“我以前也爬过车窗,今天这还算人少的呢。
再过几天,你看看,那人才叫多。”
王科宝也经历过春运,不过那是在后世,那时候交通工具选择多了,大家不用像现在这样,挤得这么夸张。
王科宝拿着行李票等了好一会儿,才等到行李运送过来。
他赶忙拿着行李票,去取自己的洗衣机。
车站里的工作人员很热心,用推车帮他把洗衣机运到出口处。
让王科宝没想到的是,崔大叔竟然一直在出口处等着他。
看到王科宝出来,崔大叔连忙迎了上去,说道:“你这小伙子,怎么才出来啊?你带的东西可真不少,我帮你背。
”说着,他弯下腰,也不等王科宝回应,就把洗衣机背在了背上。
他的身体因为洗衣机的重量,几乎弯成了90度,单手还提着自己的蓝白袋子。
“崔大叔,快放下,我自己能行的……”王科宝赶紧伸手,扶住洗衣机,想要把它从崔大叔背上拿下来。
“别磨蹭了,再不走就赶不上了,还得去买票呢。
”洗衣机底下传来崔大叔低沉的声音。
崔大叔脚步不停,朝着前方走去。
王科宝无奈,只好紧紧跟在后面,顺手接过崔大叔手里的蓝白袋子。
长途客运站就在火车站的斜对面,看着距离不远,可真走过去,却花了十几分钟。
(80年代的候车室)
两人走进大厅,崔大叔累得满头大汗,这才把洗衣机放在地上。
崔大叔不识字,他看了看售票窗口的位置,对王科宝说道:“小伙子,你帮我也买张票吧,叔把钱给你。”
王科宝接过钱,快步走到售票窗口。
此时,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好在现在临近傍晚,很多人买的都是第二天的票。
轮到王科宝的时候,还真让他买到了两张回无城县的汽车票。
王科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快步走到崔大叔身旁,兴奋地说道:“叔,咱运气真好,买到今晚的票了。”
之前崔大叔说过,如果买不到票,他就打算在候车室将就一晚。
车票是晚上6点15分的,两人顾不上多说什么,扛起洗衣机,朝着站台的方向快步走去。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4/1111077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