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四十五章 破冰与新生

第四十五章 破冰与新生


苏富贵在医院住了七天。

这七天,对苏家每个人来说,都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洗礼。苏晚和陆衍奔波于医院、家里、田地与工作室之间,疲惫却默契十足。李桂芹放下了往日的精明算计,寸步不离地守着丈夫,眼神里是纯粹的担忧。连苏明也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每天放学后就主动来医院替换姐姐姐夫,帮忙打水买饭,沉默却可靠。

出院那天,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陆衍借了王婶家的板车,铺上厚厚的被褥,小心翼翼地将苏富贵接回家。苏富贵靠在板车上,看着沿途熟悉的村庄景致,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不再像以往那样冰冷坚硬,偶尔掠过田里金灿灿的稻穗和远处自家屋顶的炊烟时,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

到家后,李桂芹和苏明扶着苏富贵进屋休息。苏晚和陆衍站在院子里,看着焕然一新的家——院子里堆放的柴火被陆衍重新码放得整整齐齐,水缸里的水是满的,连鸡窝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都是陆衍在这些天抽空做的。

“这几天,辛苦你了。”苏晚看着陆衍眼下的青黑,心里满是感激和心疼。

陆衍摇摇头,目光落在她略显清瘦的脸上:“你也是。”他顿了顿,又道,“叔刚出院,需要静养。地里的活和大棚有我,你专心照顾家里和……做衣服。”他很自然地将她的小事业纳入了家庭分工。

苏晚心头一暖,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苏家的气氛发生了微妙而切实的变化。苏富贵因为生病体虚,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屋里或坐在院中晒太阳,脾气似乎也随着病痛减弱了不少,不再动不动就甩脸子、发脾气。李桂芹忙着调理丈夫的身体,变着法子做些清淡有营养的吃食,对苏晚和陆衍的态度也越发亲近自然,偶尔还会絮叨些村里家长里短,俨然将他们当成了可以商量的自家人。

这天下午,苏晚正在工作室里赶制一件客人定做的秋装。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工作台上,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她专注地踩着缝纫机,哒哒的声音充满了节奏感。

忽然,门口的光线暗了一下。苏晚抬头,竟看见苏富贵拄着拐杖,站在工作室门口。他脸色还是有些苍白,但精神看起来好了许多,目光正落在她手中那件即将成型的藏蓝色女士外套上。

“爹?您怎么过来了?快坐下。”苏晚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起身要去扶他。

苏富贵摆了摆手,示意不用。他慢慢走进来,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几张服装草图、工作台上堆放的各种布料和那台擦拭得锃亮的旧缝纫机,眼神里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最终停留在苏晚脸上。

“这……都是你弄的?”他声音还有些虚弱,但语气里的惊讶却很明显。

“嗯。”苏晚点点头,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父亲会对她这“不务正业”的营生有什么看法。

苏富贵没再说话,而是走到工作台前,伸出粗糙的手指,轻轻摸了摸那件外套的料子,又看了看上面细密均匀的针脚。他沉默了很久,久到苏晚几乎以为他要发火。

“这针脚……比你妈强。”最终,苏富贵闷闷地说了这么一句,然后便转身,拄着拐杖,慢慢地又走了出去。

苏晚愣在原地,看着父亲略显佝偻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没有指责,没有反对,甚至……还有一丝极其隐晦的肯定?这比她预想中任何一种反应都让她震动。

晚饭时,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平和。李桂芹炖了鸡汤,特意给苏富贵盛了满满一碗。苏明埋头吃饭,偶尔偷偷瞄一眼沉默的姐夫和似乎心情不错的姐姐。

“晚丫头,”苏富贵喝了几口汤,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桌上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你那个做衣服的活儿……忙得过来吗?”

苏晚心里一跳,谨慎地回答:“还行,接的活不算太多,能应付。”

“嗯。”苏富贵应了一声,夹了一筷子青菜,像是随口说道,“要是忙不过来,跟你妈说,让她搭把手。她年轻时候,针线活儿也还成。”

这话一出,不仅苏晚愣住了,连李桂芹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苏明更是差点被饭噎住,不可置信地看着父亲。

苏富贵说完,便不再看任何人,自顾自地继续吃饭,仿佛刚才只是说了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

但这句话,在苏晚听来,却无异于一道惊雷。父亲这不仅仅是默许,几乎是……支持了?她下意识地看向陆衍,陆衍也正看着她,眼神平静,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微微弯了一下,带着鼓励。

李桂芹反应过来,脸上立刻堆起了笑,连忙对苏晚说:“对对对!晚晚,你要是有需要,妈给你打下手!锁边钉扣子这些我还是行的!”

家庭的坚冰,似乎在父亲这场大病之后,开始真正地、迅速地消融了。这种变化让苏晚有些恍惚,又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温暖。

然而,生活的考验并未停止。苏富贵这场病,花光了苏晚和陆衍几乎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些外债。虽然陆衍说由他来还,但苏晚知道,那是他们共同的责任。

这天,苏晚去公社给一位客人送做好的衣服,顺便结账。客人对她做的改良版列宁装非常满意,爽快地付了钱,还多给了五毛钱,说是介绍费。

“苏师傅,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我几个姐妹看了都喜欢,都想找你做呢!就是你这价钱……能不能再便宜点?”客人拉着苏晚的手,热络地说。

苏晚心里快速盘算着。单件定做,费时费力,价格确实不低,限制了更多客源。她之前就有过想法,但一直没敢尝试。现在家里急需用钱,或许是个机会。

“大姐,谢谢您和您姐妹们的喜欢。”苏晚笑着回应,“单件定做确实成本高些。如果您姐妹们真的喜欢,而且身材尺寸差不多的话,其实可以试试小批量一起做。同样的款式,用同样的布料,我一次裁好几件,工费就能降下来不少,每件至少能便宜一块钱。”

“真的?”客人眼睛一亮,“还能这样?那我回去跟她们说说!要是能做,我们至少定五件!”

送走客人,苏晚捏着刚到手的工钱和那五毛钱介绍费,心里有了计较。小批量定做,虽然单价低了,但效率高,总收益可能更好,还能快速回笼资金。这或许是解决眼下经济困境的一个办法。

晚上,她把想法跟陆衍说了。陆衍听完,沉吟片刻,问道:“布料和样子能保证一样?时间来得及?”

“布料可以一起去选,样子就定最受欢迎的那两款。时间上,集中做的话,应该比单件快。”苏晚分析道,“就是需要先垫一部分布料钱。”

“钱的事我想办法。”陆衍没有犹豫,“你觉着可行,就试试。”

他的支持总是这样干脆利落。苏晚心里有了底,第二天就开始行动起来。她先去找了王婶和另外两个相熟的嫂子,说了小批量定做的想法和优惠价格,果然引起了她们的兴趣。接着,她又去公社供销社,软磨硬泡,终于说动售货员,以稍低的价格批给她几匹适合做秋装的布料。

第一批小批量定做的订单,很快就接到了八件。苏晚将工作间重新规划,裁剪区、缝纫区、整理区分开,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李桂芹也真的过来帮忙,负责一些简单的锁边和熨烫工作。母女俩在工作室里忙碌着,偶尔交流几句,气氛是前所未有的融洽。

苏晚发现,母亲虽然有些爱计较,但做事细致,针线基础确实不错。而李桂芹在参与女儿的事业后,似乎也找到了新的价值感,脸上的笑容都真切了许多。

这天傍晚,苏晚和母亲刚忙完手里的活,正准备做晚饭,陆衍从地里回来了。他手里拎着一条用草绳穿着的巴掌大的鲫鱼,鱼还在微微扭动。

“河里捞的,给叔炖汤。”陆衍将鱼递给迎出来的李桂芹。

李桂芹喜滋滋地接过:“哎呦,这鱼好!正想着给你爹换换口味呢!衍子你可真有心!”

苏晚看着这一幕,心里暖融融的。她走到陆衍身边,低声说:“第一批衣服快做好了,估计能赚不少,先把欠王叔他们的钱还上一部分。”

“嗯。”陆衍点点头,目光落在她带着倦意却亮晶晶的眼睛上,“别太累。”

这时,苏富贵拄着拐杖从屋里走出来,大概是闻到了鱼腥味。他看了看李桂芹手里的鱼,又看了看站在院中的陆衍和苏晚,沉默了几秒,忽然对陆衍说:“明天……我去地里看看。”

这话没头没脑,却让陆衍和苏晚都愣了一下。苏富贵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医生嘱咐要静养。

陆衍反应很快,应道:“地里的稻子快收了,长势不错。您要去,我陪您慢慢走。”

苏富贵“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转身又回了屋。

但苏晚明白,父亲这是开始重新介入家庭的生产生活,也是一种对陆衍能力的侧面认可。他不再将自己隔绝在外,开始尝试着接纳和融入这个由女儿和女婿支撑起来的家。

夜色渐浓,小院里飘起炖鱼的鲜香。苏晚和陆衍并肩站在屋檐下,看着母亲在灶房忙碌的身影,听着屋里父亲偶尔的咳嗽声,一种平淡却真实的幸福感将她包围。

家庭的危机正在过去,新的事业摸索初见成效。前路依然有债务的压力,有未知的挑战,但苏晚觉得,只要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陆衍悄悄握住了她的手,干燥温暖的掌心包裹着她的指尖。苏晚侧头对他微微一笑,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长,紧密地交融在一起,投射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84/111111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