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六十四章 新机遇 该如何选择

第六十四章 新机遇 该如何选择


赵磊的彻底伏法,如同在清河村这片平静的湖面投下最后一块巨石,涟漪扩散至最边缘后,终归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澈与安宁。那盘踞在村民心头、关于“外来户”与“能人”之间微妙平衡的最后一丝疑虑,也随之烟消云散。陆衍和苏晚,不再仅仅是“能干”的代名词,更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定海神针,象征着一种靠双手、智慧与正道便能立足、乃至兴旺的力量。

“晚衍”工作间里,氛围愈发显得沉稳而富有活力。经此一役,秋菊和冬梅两个姑娘眼神里更多了份笃定,手上的针线也愈发稳健。李桂芹如今已能独当一面,不仅负责所有常规订单的最终质检,甚至开始尝试着根据客人的体型微调版型,那份专注与成就感,让她整个人都焕发着迥异于前的光彩。

春妮的进步更是神速,她似乎对线条和结构有着天生的敏感,苏晚开始将一些简单的设计草图交给她完善,她总能领会意图,并用清晰的线条表达出来。苏晚看在眼里,一个念头逐渐清晰——或许,春妮可以往打版师的方向培养。

这天傍晚,霞光满天。苏晚刚送走镇上来定制工装的小厂代表,转身便见陆衍推着自行车进了院门。车把上挂着一条新鲜的五花肉,还有一小包用油纸裹着、散发着甜香的桂花糖。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苏晚迎上去,接过他手里的东西,指尖触及那包还带着体温的桂花糖,心里微微一甜。

“坡地那边活计告一段落,鸡舍也加固好了。”陆衍将自行车支好,目光扫过院子里晾晒的各色布料,最后落在苏晚略显疲惫却明亮的脸上,“农机站那边介绍了个活,帮邻村调试新买的播种机,明天一早去,晚上可能回不来。”

“要去一整天?”苏晚下意识问了一句,随即又觉得自己这依赖的心思有些好笑,忙道,“没事,家里你放心。”

陆衍点点头,洗了手,走到堂屋桌边,拿起苏晚画到一半的新图样看。那是为公社即将召开的“年度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设计的礼服草图,男式是挺括的中山装,女式是改良的列宁裙,既要庄重,又不能失却时代气息与美感。

“颜色会不会太沉了?”陆衍指着女式列宁裙的藏青色主调。

苏晚凑过去:“表彰大会,太跳脱了恐怕不合适。不过……”她拿起铅笔,在领口和袖口处轻轻勾勒出流畅的银色滚边,“加上这个,再配一枚亮色的胸针,会不会好点?”

“嗯。”陆衍的目光随着她的笔尖移动,“画出来看看。”

两人头挨着头,在渐暗的天光下讨论着细节,灶房里传来李桂芹切菜的笃笃声,混合着院子里春妮教秋菊、冬梅辨认布料的软语,构成了一幅寻常却温暖的居家图景。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风”,有时并非来自恶意,而是源于过盛的名声。

几天后,公社妇联的林杏干事再次登门,这次她不是一个人,身后还跟着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

“苏晚同志,陆衍同志,打扰了。”林杏笑容满面地介绍,“这位是县里刚成立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办公室’的宋主任。宋主任听说了你们‘晚衍’的事迹,非常感兴趣,特意下来调研。”

宋主任推了推眼镜,笑容和煦,目光却带着审视,仔细打量着这个闻名遐迩的农家小院,尤其在看到那块“晚衍”木牌和井然有序的工作室时,眼中掠过一丝惊讶。“苏晚同志,陆衍同志,你们可是我们县里个体经济发展的典型啊!白手起家,夫妻同心,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乡邻就业,了不起!”

苏晚和陆衍将人请进堂屋落座。宋主任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县里希望树立几个“共同富裕”的标杆,计划将“晚衍”纳入重点扶持对象,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低息贷款,帮助他们扩大规模,甚至可以考虑在镇上设立门市部。

“这是好事啊!”林杏在一旁笑着附和,“有了县里的支持,‘晚衍’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苏晚与陆衍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谨慎。天上不会掉馅饼。

“感谢宋主任和林干事的看重,”苏晚斟酌着开口,“不知道县里对我们‘晚衍’……具体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

宋主任呵呵一笑:“要求嘛,当然也是有的。既然成了典型,就要起到示范作用。比如,生产规模要上去,雇工数量要增加,年产值要达到一定标准……我们会派专人指导,帮助你们规范化、标准化。当然,相应的,你们的经营数据、账目,也需要更加透明,便于我们统计和宣传。”

他话语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规划意味。仿佛“晚衍”不再仅仅是苏晚和陆衍的“晚衍”,而是成了县里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需要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

陆衍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切入话题核心:“宋主任,如果接受了扶持,‘晚衍’的设计、定价、接哪些订单,还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吗?”

宋主任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陆衍同志多虑了。大的方向肯定还是你们自己把握,但既然是典型,总要符合整体的规划和发展需要嘛。比如,可能要优先完成县里指派的某些生产任务,或者在产品风格上,适当向主流靠拢……”

话说得委婉,意思却明白——一旦戴上这顶“典型”的帽子,自主权难免受限。

苏晚的心沉了下去。她想起丽华师傅私下跟她抱怨过,有些被树为典型的作坊,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指标,不得不放弃利润高但量小的精品订单,转而大量生产粗制滥造的“标准货”,最后口碑做塌了,反而难以为继。

“晚衍”的根,在于苏晚精益求精的手艺和独特的设计,在于那份带着温度与灵气的“定制感”。若为了规模和指标,变成流水线式的生产,那还是“晚衍”吗?

送走宋主任和林杏,小院里的气氛有些凝滞。

“你怎么看?”苏晚看向陆衍。

“枷锁。”陆衍言简意赅,眼神锐利,“看似是扶持,实则是框住了手脚。”

苏晚叹了口气:“可若是拒绝,会不会得罪县里?以后办事恐怕……”

“脚踏实地,不靠虚名。”陆衍语气坚定,“‘晚衍’能立住,靠的是手艺和信誉,不是谁的扶持。”

他的态度给了苏晚底气。是啊,他们一步步走来,何曾依靠过额外的恩赐?最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如今根基已稳,反而要为了虚名放弃根本吗?

然而,拒绝“好意”并非易事。没过两天,风声便在村里悄悄传开,说什么苏晚和陆衍眼界高,连县里的扶持都看不上,怕是以后要单干,不带乡亲们玩了。甚至有人跑到王婶那里探口风,问“晚衍”是不是要搬去镇上了。

流言蜚语,有时比真刀真枪更让人心烦意乱。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悄然而至。

丽华师傅引荐了一位省城来的客人——省轻工进出口公司的业务经理,姓方。方经理四十出头,打扮干练,说话条理清晰。他是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看到了那件墨绿色丝绒晚礼服的照片,几经周折才找到这里。

“苏晚女士,您的作品令人惊艳。”方经理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表达了来意,“我们公司正在寻找有特色、有潜力的手工服饰合作方,尝试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这种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设计,很有吸引力。”

他拿出几份资料,是国外一些手工艺展会和精品店的介绍。“我们不需要大规模的量产,强调的是独特性和高品质。如果合作,我们会提供最新的国际流行资讯和面料样本,由您这边负责设计和打样,每款作品数量不多,但溢价很高。当然,对工艺的要求也极其苛刻。”

这无疑是一条与宋主任规划的“规模化”截然不同的道路。高风险,却也高回报,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契合“晚衍”的核心优势——创意和手艺。

苏晚的心怦怦直跳,她强自镇定,与方经理详细讨论了合作模式、版权归属、利润分成等细节。陆衍坐在一旁,大部分时间沉默,只在关键处插言,问题都切中要害。

送走方经理,苏晚看着桌上那份充满诱惑的合作意向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但门后的世界也充满了未知。

“你觉得……能行吗?”她问陆衍,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的兴奋。

“手艺上,你没问题。”陆衍看着她,目光沉静,“其他的,有我。”

没有过多的分析利弊,只有全然的信任和支持。苏晚知道,他将是她探索新领域最坚实的后盾。

与此同时,陆衍的生态养殖也迎来了第一个小小的收获。第一批鸡开始稳定下蛋了!虽然数量不多,但那粉白椭圆的鸡蛋,看着就喜人。他精心挑选了一篮子,让苏晚带去送给丽华师傅、王婶和招待所的杨主任尝鲜,既是分享成果,也是维系人情。

杨主任拿到鸡蛋,喜出望外,当场就表示招待所食堂可以长期订购。连带着,之前有些淡下去的“晚衍”工装话题,又热络起来。

一边是县里“规模化”的规划带来的困扰与流言,一边是省城“高端定制”的橄榄枝和养殖副业的初见成效,苏晚和陆衍面临着一次重要的选择。

这天夜里,两人没有点灯,就着明亮的月光,坐在院里的枣树下。

“宋主任那边,我想好了。”苏晚轻声开口,“明天就去公社,找林干事和相关的领导诚恳说明情况。‘晚衍’体量小,能力有限,暂时承担不起‘典型’的重任,感谢领导好意,我们还是想先踏踏实实把眼前的路走稳。”

月光勾勒出陆衍清晰的侧脸轮廓,他点了点头:“嗯。实话实说。”

“至于省城方经理那边的合作……”苏晚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我想试试。”

“好。”陆衍应道,伸手握住了她放在膝上的手,“一步一步来。”

他的掌心干燥温暖,带着常年劳作留下的薄茧,那稳定的触感,瞬间抚平了苏晚心中最后一丝彷徨。

第二天,苏晚去了公社,一番坦诚的沟通后,虽然领导面上略有遗憾,但也表示理解。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而关于“晚衍”高傲不合群的流言,也在苏晚主动将一批缝纫技巧整理成册,通过妇联“巧手姐妹”互助小组分享给村里感兴趣妇女的举动中,不攻自破。

苏晚开始着手为省城的合作准备第一批设计稿。她不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订单,而是翻阅着方经理留下的国外资料,吸收着全新的元素,画笔下的线条变得更加大胆而富有表现力。她将传统的盘扣技艺与更现代的建筑线条结合,在棉麻布料上尝试大胆的撞色与拼接。

挑战是巨大的,常常为了一个细节反复修改,废掉的草图堆了厚厚一摞。但苏晚的眼睛里,却燃烧着久违的、充满探索欲的火焰。

陆衍则默默调整了养殖场的布局,预留出未来可能扩建的空间。他甚至还托人找来了关于基础外贸流程和包装要求的书籍,在油灯下看到很晚。他不一定能完全看懂,但他想知道,苏晚将要踏足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天,苏晚终于完成了为省城方经理准备的三套系列设计稿,分别是“竹韵”、“青瓷”和“远山”,融合了中式意境与现代剪裁。她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漫长的跋涉。

她拿着图纸走出工作室,想第一时间给陆衍看。院子里,陆衍正低头检查着新孵出的一窝小鸡雏,暖黄的灯光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柔和了平日的冷硬。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

苏晚将设计稿递到他面前,眼睛亮晶晶的,带着些许忐忑,如同献宝的孩子:“画好了,你看看。”

陆衍接过图纸,一页页翻看。他看得极慢,极仔细。月光与灯光交织,落在他深邃的眉眼间。苏晚屏住呼吸,等待着。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落在苏晚因紧张而微微抿起的唇上,又移到她清澈的眼底。

“很好。”他低声说,声音比平时更加沙哑,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简单的肯定,却让苏晚的心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填满。所有的疲惫,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夜风拂过,带来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枣树的叶子在风中轻轻作响。

陆衍放下图纸,向前一步,伸手,轻轻将苏晚被风吹乱的一缕发丝别到耳后。他的指尖温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

苏晚仰头看着他,没有躲闪。他的眼神不再是平日的沉静无波,里面翻涌着深沉的爱意、骄傲,还有一丝对她即将展翅高飞的、复杂的守护之情。

他俯下身,额头轻轻抵上她的额头,呼吸相闻。

“去做你想做的。”他在她耳边低语,气息灼热,“我在这里。”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84/1111108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