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全县观摩
“晚晚姐,你看这个腰省收得行吗?”春妮拿着件刚缝制好的列宁装走过来,看到苏晚坐在靠窗的工作台前,指尖捻着陆衍昨日带回来的新丝线,想的格外入神,没有回应。
距离那个雪夜已过去半月,生活似乎一如往常,却又有什么东西悄然不同了。
她与陆衍之间,少了那份若有若无的试探,多了几分心照不宣的亲昵。清晨醒来,他会在灶房默默准备好温水;夜里归来,她会在他换下的外衣口袋里发现几颗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糖。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只有这些细碎如星的日常,将两颗曾经冰封的心,一点点焐热,融化。
春泥小心戳戳苏晚的肩膀“晚晚姐?”这才打断了苏晚的思绪。
苏晚收敛心神,笑着回应,仔细检查了针脚和版型,点点头:“很好,比上次又进步了。就是这里,”她指着腋下的一处拼接,“下次可以再往里收半指,更显腰身。”
春妮认真记下,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了!晚晚姐,你说我以后能不能也像你一样,自己设计衣服?”
“当然能,”苏晚笑着鼓励,“你很有天分,只要肯用心学。”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热闹的说话声。苏晚起身望去,只见王婶领着几个面生的妇人走了进来,她们衣着体面,看起来不像本村人。
“晚丫头,快来看看谁来了!”王婶嗓门洪亮,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笑意,“这几位是邻公社妇联的同志,听说了咱们‘晚衍’和‘巧手姐妹’互助组的名声,特意过来取经学习哩!”
为首的是一位四十多岁、气质干练的妇女,她笑着上前握住苏晚的手:“你就是苏晚同志吧?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在邻公社就听说了你们‘晚衍’带动妇女就业、互助脱贫的事迹,非常受触动!这次冒昧来访,是想实地看看,学习你们的成功经验。”
苏晚有些意外,连忙将众人请进堂屋落座。李桂芹闻声出来,手脚麻利地端茶倒水。春妮和秋菊、冬梅也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张望。
“各位同志过奖了,”苏晚语气谦和,“我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一起想办法,把日子过好一点。”
“苏晚同志太谦虚了,”那位妇联干部——姓周的主任——摆摆手,目光扫过整洁有序的院落和传来缝纫机声的工作室,“能把一个家庭作坊做到这个规模,还能带动乡邻,这可不是简单的‘过河’啊!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你们这个‘互助小组’是怎么运作的?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技术培训是怎么开展的?”
问题一个接一个,既具体又切中要害。苏晚定了定神,结合“晚衍”和互助小组的实际发展,从最初的技术分享,到后来的订单分包、质量把控、收益分配,一一做了介绍。她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隐藏困难,连当初刘老歪家大棚失败反咬一口的事也坦诚相告。
“遇到困难不怕,关键是找到根源,解决问题。”苏晚最后总结道,“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周主任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说得太好了!不藏着掖着,有担当,有办法!苏晚同志,你们这个模式很有推广价值啊!”
她又详细询问了李桂芹、春妮等人在“晚衍”的工作和收入情况,听说连李桂芹这样的农村妇女每月都能有稳定且不菲的收入,更是感慨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周主任对同来的几位干部说,“咱们回去也要好好研究,看看怎么结合咱们公社的实际情况,把这条路子走通!”
送走邻公社的参观团,王婶激动地拉着苏晚的手:“晚晚,你可给咱们村,给咱们公社长脸了!连外公社的领导都来学习,这可是头一遭!”
苏晚心里也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名声越大,责任越重。“晚衍”和互助小组的发展,已然超出了她最初的预期,成了一种可以影响更多人的模式。
傍晚陆衍回来时,苏晚将白天的事说与他听。
陆衍安静地听完,舀了一瓢水慢慢冲洗着手上的泥土,沉吟片刻道:“是好事,也是压力。”
“是啊,”苏晚倚在门框上,看着天边绚丽的晚霞,“我在想,咱们的互助小组,是不是可以再规范一点?比如,定个简单的章程,把技术培训、接单流程、质量标准、收益分配这些都明确下来,形成个可以参照的模板。这样,既方便管理,以后其他地方想学,也有个依据。”
陆衍擦干手,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心上:“你想做,就做。需要我做什么?”
他总是这样,在她想要迈出新的一步时,毫不犹豫地站在她身后。苏晚心里一暖,笑道:“暂时不用,我先琢磨着把章程草拟出来,到时候你再帮我看看。”
“嗯。”陆衍点头,像是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她。
苏晚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崭新的、黄铜打造的——尺子?不,不是普通的尺子。它比裁缝尺更厚实,一侧是标准的刻度,另一侧却带着精巧的卡口和可以滑动的游标,做工极其精细,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金色光泽。
“这是……游标卡尺?”苏晚有些惊讶,她在县里百货大楼见过类似的,是精密加工用的工具,价格不菲。
“托刘师傅从省城捎的。”陆衍语气平淡,“你做高级定制,量体更需精准。”
苏晚摩挲着冰凉的铜尺,上面还残留着他怀中的体温。这份礼物,比任何华服珠宝都更让她心动。他懂她的事业,尊重她的追求,并用最实在的方式支持着她。
“谢谢,”她抬头,眼中漾着真切的笑意,“我很喜欢。”
晚饭后,苏晚没有立刻投入工作,而是拿出纸笔,就着油灯,开始梳理互助小组的管理思路。陆衍则坐在一旁,就着同一盏灯的光芒,翻看一本从县里借来的关于规模化养殖的书籍。两人各忙各的,偶尔交流几句,气氛宁静而温馨。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一边忙着完成省城方经理的订单,一边着手起草互助小组的章程。她走访了王婶、张嫂等核心成员,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又将“晚衍”这几年积累的经验教训融入其中。
章程草案出来后,她先拿给陆衍看。陆衍看得仔细,在一些涉及风险控制和利益分配的条款上,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他虽不多言,但每每开口,总能切中要害,让章程更加严谨周全。
经过几轮修改和完善,一份名为《清河村“巧手”妇女互助小组章程(试行)》的文稿终于定稿。苏晚将其工整地誊抄了好几份,一份留在“晚衍”,一份交给王婶负责的互助小组,一份送到了公社妇联林杏干事那里。
林杏看到章程后,大为惊喜,连声称赞苏晚想得周到,表示要将这份章程作为典型材料上报县里。
就在苏晚忙于互助小组章程之时,陆衍的生态养殖也迎来了新的进展。第一批肉鸡成功出栏并获得市场认可后,他并没有急于扩大规模,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鸡蛋的品质提升。
他发现,果园里散养的鸡,虽然活力足,抗病强,但产蛋率不如集中笼养的。而完全笼养,又违背了他“生态”的初衷。如何平衡?
这天,他从县里科技站回来,带回了几个设计新颖的“立体鸡窝”图纸和几包据说能提高产蛋率的特殊草种。
“这是……”苏晚看着那些图纸,有些好奇。那鸡窝像是多层的小阁楼,每一层都有独立的栖架、食槽和产蛋箱,节省空间,又保证了每只鸡的活动范围。
“试试看。”陆衍将图纸铺在院里的石磨上,解释道,“分层饲养,密度可控。下面两层养产蛋鸡,保证光照和营养;顶层养青年鸡,活动空间大。果园还是它们的活动场,白天放出去,晚上引回窝。”
他又指了指那几包草种:“紫花苜蓿和黑麦草,营养高,鸡吃了对产蛋好。种在果园空地上,不占地。”
苏晚看着他专注解说的侧脸,心中感慨。他总是这样,不声不响,却总能找到最务实、最有效的办法。这种将传统经验与新技术结合的思路,正是“晚衍”和养殖场能不断前进的关键。
说干就干。陆衍找来王叔等人帮忙,利用农闲时间,砍竹伐木,按照图纸开始搭建立体鸡窝。苏晚偶尔得空,也会去搭把手,递个工具,送碗水。
村里人见陆衍又鼓捣出新花样,都跑来围观。看到那结构精巧、层层叠起的鸡窝,无不啧啧称奇。
“衍子这脑子,就是活络!”
“这鸡住得比人都讲究了!”
“看来这鸡蛋以后得更金贵喽!”
刘老歪也混在人群里,伸着脖子看,眼神复杂。自打上次大棚事件后,他消停了不少,虽然偶尔还是偷奸耍滑,但再不敢明着找“晚衍”的麻烦。此刻看着陆衍带着人热火朝天地干,他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缩着脖子走了。
立体鸡窝的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公社那边传来了消息——县里对苏晚起草的那份互助小组章程高度重视,认为其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决定在清河村召开一个现场交流会,邀请各公社妇联干部和有意愿的妇女代表前来观摩学习。
消息传到“晚衍”,众人都很兴奋。这意味着,清河村和“晚衍”的模式,真正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推广。
苏晚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现场交流会,不仅仅是展示成绩,更是分享经验、提供借鉴的机会,必须准备充分。
她召集互助小组的核心成员开会,商量交流会当天的流程和展示内容。大家群策群力,最终决定:由苏晚介绍整体情况和章程要点;由李桂芹和春妮展示“晚衍”的服装制作流程和成品;由王婶分享互助小组如何调动成员积极性、解决实际困难的经验;还要安排参观“晚衍”工作间和大棚、养殖场。
任务分配下去,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晚衍”工作间里,大家加班加点,将最好的作品整理出来,精益求精;李桂芹反复练习解说词,生怕给女儿丢脸;王婶更是把互助小组的账本、记录整理得清清楚楚。
陆衍则带着人,将院落、大棚、养殖场收拾得焕然一新。立体鸡窝正好在交流会前完工,成了展示中的一个新亮点。
交流会那天,天气晴好。清河村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来自全县各公社的几十名代表,在县、公社领导的带领下,涌入了这个原本宁静的小村庄。
苏晚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靛蓝色改良旗袍,站在收拾一新的院门口,迎接来宾。她身姿挺拔,面容沉静,眼神清亮,落落大方地介绍着“晚衍”和互助小组的点点滴滴。
代表们参观了井然有序、充满活力的工作间,看到了李桂芹熟练的技艺和春妮灵巧的打版,听到了王婶朴实又生动的分享,更亲眼见证了那片生机勃勃的大棚和设计新颖的立体养殖场。
尤其是在看到那份详实严谨的《互助小组章程》时,许多代表都拿出本子认真抄录,不时提问,苏晚都一一耐心解答。
现场气氛热烈,交流充分。许多代表表示,清河村的模式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回去后一定要尝试推广。
县里来的领导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赞扬了苏晚和陆衍敢闯敢试、乐于分享的精神,称他们是“新时代农村青年的榜样”,并当场表示,县里将在政策、贷款等方面给予“晚衍”和清河村更大的支持。
送走所有来宾,喧嚣散去,小院重归宁静。夕阳西下,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王婶激动地抹着眼角:“活了半辈子,没想到还能有今天,跟着晚晚和衍子,算是活出点滋味来了!”
李桂芹也红着眼圈,看着女儿,满脸骄傲。
春妮和秋菊、冬梅几个年轻姑娘,更是兴奋地叽叽喳喳,讨论着白天的见闻,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苏晚和陆衍并肩站在屋檐下,看着眼前这一切。三年的风雨坎坷,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累了?”陆衍侧头看她,声音低沉。
苏晚摇摇头,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异常振奋。她看着身边这个始终沉默却无比可靠的男人,轻声道:“有你在,不累。”
陆衍深邃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掌心相贴,温暖而有力。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84/1111108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