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搬空家产去海岛随军,错嫁未婚夫小叔 > 第277章 裴晔&舒雪

第277章 裴晔&舒雪


墩墩离开后,四合院一下子安静下来。

  清晨,没有了年轻人大清早跑步、朗读英语的动静;饭桌上,从三人变成了两人,尽管保姆刘阿姨依旧精心准备着菜肴,但舒雪总觉得少了点胃口,一向好的食欲变得不佳。

  头几天,舒雪总会下意识地在餐桌上多摆一副碗筷,走到墩墩房门口才想起来,儿子已经远行,不在家里了。

  她推开墩墩的房门,里面收拾得整整齐齐,书架的书和桌上的电脑上,蒙了一层细细的灰。

  舒雪没有让保姆打扫,而是每隔两三天,便亲自拿了布细细擦拭,每一本书、每一个小摆设,都勾起了她无限的回忆。

  舒雪拿起墩墩小时候的全家福,照片上那个虎头虎脑,依偎在她怀里的孩子,如今长成了挺拔的青年,远渡重洋了,她心中是说不出的空落。

  裴晔将妻子的落寞看在眼里。

  这天下午,他泡了一壶舒雪最爱的龙井,准备了一些小点心和水果,在院中的葡萄架下摆开棋盘。

  “小雪,来,陪我来一局。好久没跟你下棋了,看看你的棋艺生疏了没有。”

  下棋这个爱好,还是这两年才培养起来的,两人有了空闲,便时常在院中摆开棋局。

  “好呀。”

  舒雪知道丈夫的用意,在他对面坐下。

  楚河汉界,兵马对峙,她的心思却难以完全集中。

  裴晔也不急,时不时品一口茶,说些研究所的趣事,或者回忆年轻时两人在琼岛的往事,慢慢将舒雪的思绪从离愁别绪中牵引开来。

  “时间过得真快。”

  裴晔落下一子,感慨道。

  “感觉昨天他还是个需要咱们时时操心的小不点,一转眼,就能独自去闯荡世界了。”

  舒雪叹了口气,也落下一子。

  “是啊,墩墩在的时候,我也没多大感觉,等他走了,才明白什么叫做儿行千里母担忧。以前总觉得日子还长,现在才知道,孩子长大的每一刻,都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倒计时。”

  “小雪,孩子总会长大的。”

  裴晔看着妻子,目光温柔。

  “现在,是咱们的二人世界了。以前忙工作、忙孩子,很多想做的事都没顾上。我记得你以前说过,想好好学学国画,还想等退休了,一起去周游世界。现在,正好可以规划起来了。”

  裴晔的话,像一缕春风,吹进了舒雪的心田。

  是啊,孩子的人生展开了新篇章,他们夫妻的生活,也不应只剩下等待和思念。

  她原本就是个洒脱的人,怎么现在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了?

  “可能真的是老了吧…”

  舒雪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我是该找点事情做,充实起来。国画班我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还有雪晔助学基金,也可以投入更多精力,把它做得更好。”

  裴晔轻轻握住舒雪的手,棋盘上的局势被他悄然带偏,胜负不再重要。

  “小雪,你一点都不老,还和我第一次见你那样,很漂亮很明媚。”

  舒雪娇嗔地看了他一眼。

  “你呀,在我面前的时候最不正经。”

  话虽如此,舒雪心里却甜滋滋的,那些因儿子离开而产生的空落与惆怅,也被这一句温柔的话语冲淡了不少。

  她抽回手,佯装生气地瞪了裴晔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贫嘴。”

  裴晔笑着,又伸手握住了舒雪的手,紧紧地,一点也不想松开。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夫妻俩向来是行动派。

  几天后,舒雪便让助理联系了一位在京城颇有名气的国画老师,每周固定时间上课。

  起初,舒雪还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学起来会吃力,没想到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竟渐渐入了门。

  铺开宣纸,研墨挥毫,在笔墨丹青中,她找到了久违的宁静和专注。

  从最初的临摹简单花鸟,到后来能独立创作,进步之快连老师都称赞不已。

  有时裴晔下班早,会来画室接她,看着妻子专注的侧脸和笔下渐渐生动的花鸟,眼中满是欣赏和爱意。

  等到舒雪下课了,两人手牵手漫步在回家的路上,分享着一天的所见所闻,甜甜蜜蜜,一点没有中年夫妻的乏味和无趣。

  对于雪晔助学基金,舒雪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我们的目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

  舒雪一直跟林芳等人强调。

  “要重点关注那些真正贫困,但愿意学习上进的孩子,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女童。资助金额要能覆盖基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让孩子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读书。”

  在舒雪的推动下,雪晔助学基金不断扩大,在国内多个贫困地区建立了资助点。

  林芳的团队也招募了更多年轻的成员,他们深入偏远山区,走访一个个贫困家庭,将温暖送到孩子手中。

  与此同时,跨洋沟通,也成了舒雪生活中新的期待。

  2000年初,国际长途电话费依然昂贵,但电子邮件已经开始在大学和机构普及。

  墩墩到达伯克利安顿下来后,第一时间就申请了邮箱,给家里发来了第一封邮件。

  邮件内容很长,墩墩详细描述了他的行程,初到伯克利的见闻,校园里的文化差异,他和一位德国的同学合租公寓环境,以及上课的情况。

  “爸,妈,这里的学习氛围真的太浓厚了,图书馆24小时开放,到处都是讨论问题的学生。我的导师史密斯教授在操作系统领域是权威,虽然要求严格,但人很和善。”

  “其他的一切都好,就是饮食还不大习惯,汉堡披萨吃多了真的好腻,还好听妈妈的话,从家里带了些调料,可以自己煮点面条。小舅婆的妹妹索菲亚姨婆来看过我了,带了很多吃的,你们放心…”

  舒雪反复看了好几遍,然后认真敲键盘回复,叮嘱他注意身体,一定不要太累,要劳逸结合,絮絮叨叨,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等打完之后,她自己看了那长长的文字邮件,都被吓了一跳。

  “原来年纪大了真的会唠叨…”

  裴晔一本正经地反驳。

  “怎么会?这明明是慢慢的爱。”

  他也会在邮件后加上几句,但多是鼓励,其他多余的话就没了。

  这种跨越太平洋的电子邮件往来,成了两口子生活中的固定项目。

  旅游的事,也被裴晔提上了日程。

  他们再次去了天津,吃了舒雪一直惦记的各种小吃,看那个城市的各种变化,还去拜访了许小梅。

  许小梅和老周只有苗苗一个女儿,苗苗嫁给了当地的一个中学老师,早就生了孩子,日子过得很不错。

  等到天气热起来,二人又重游故地,去了承德。

  承德的山水依旧如画,但建设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了不少建筑。

  他们曾经住过的那家招待所,早就推翻重建,变成了一个大酒店,这次二人依旧选择住在这里。

  走在山林间的小道上,看着远处似曾相识的山峦,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两人去了当年一起去过的地方,在湖边的亭子里坐下,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裴晔只觉得岁月对他真的很好。

  “小雪,这些年咱们一起经历了很多,现在孩子也长大了,以后咱们就多出来走走,看看这大好河山。”

  舒雪顺势靠在裴晔的肩膀上。

  “好啊,有你陪着,去哪里都好。”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2001年的春节。

  舒家老宅,所有人都聚在一起。

  因为墩墩不在身边,吃年夜饭时,他们特意给墩墩打了越洋电话。

  “爸,妈,新年快乐,我想你们了!”

  虽然信号时有断续,电话费也十分昂贵,但听到儿子的声音,舒雪和裴晔的眼眶还是湿润了。

  “墩墩,新年快乐,爸爸妈妈也很想你。”

  冬去春来,院子里的树木冒出了新芽。

  舒雪的国画有了进步,助学基金也顺利资助了一批批贫困学生,她和裴晔开始计划五一假期,准备去江南旅行。

  生活如书页般一页页翻过,舒雪与裴晔的脚步,却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停歇。

  在这异时空的世界里,舒雪获得了新生,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她看着着始终陪伴在身边的裴晔,心中涌起一股满足:此生,足矣。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19/433285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