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教子有方
曦曦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丢开手里的玩具,摇摇晃晃地走到向暖身边,把小脑袋靠在她膝盖上,嘴里含糊地叫着:“妈……妈……”
向暖的心瞬间软成一滩水,她把儿子抱起来,亲了亲他奶香的小脸蛋。家庭的温暖,像最有效的舒缓剂,洗去了她巡演一路的风尘与疲惫。
夜里,把两个孩子都哄睡后,宋聿和向暖才有片刻的独处时间。两人靠在阳台的栏杆上,看着远处城市的灯火和天际稀疏的星辰。“这次出去,感触很深吧?”宋聿轻声问。向暖点点头,目光悠远:“嗯。看到那些年轻的战士,很多也就比安安大不了多少,在那么艰苦的地方一待就是几年,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们做的这点事,跟他们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宋聿揽住她的肩膀,“你们送去的是精神食粮,一样重要。家里你放心,有我。”
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最深的理解和支持。向暖把头靠在他坚实的肩膀上,感到无比的安心。她知道,无论她走多远,身后永远有这个温暖的家和这个可靠的男人在等着她。
家庭的温情也在与北京爷爷奶奶的远程互动中持续升温。周蕙文几乎每周都会打来电话,话题总是围绕着两个孩子。“安安,最近考试怎么样?有没有听老师的话?”“曦曦,叫奶奶,奶——奶——”宋建邦虽然话不多,但每次视频,都会特意凑到镜头前,看着孙子孙女乐。有一次,曦曦在视频里清晰地喊了一声“爷爷”,把老爷子高兴得第二天就去老战友家串门,状似无意地“炫耀”了一番。
暑假快到了,周蕙文早早就在电话里规划:“今年夏天你们一定得回来住久一点,我让人把西厢房重新收拾了,给安安弄了个小书房,曦曦的儿童房也布置好了,全是环保材料……”宋聿和向暖笑着应下。这种被长辈时时刻刻记挂、疼爱的感觉,让家庭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牢。
生活并非总是波澜不惊。曦曦进入了传说中的“TerribleTwo”(麻烦的两岁),自主意识空前强烈,时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比如坚持要自己用勺子吃饭却弄得满地都是,或者非要穿那双不合脚的雨鞋出门。哭闹起来声震屋瓦,小脸憋得通红。
有一次,他又因为哥哥姐姐不肯把电视换到他爱看的幼儿频道而大发脾气,躺在地上打滚。安安试图讲道理无效,无奈地看向妈妈。
向暖没有立刻去哄,而是等曦曦哭闹的势头稍减,才平静地走过去,蹲下身看着他:“曦曦,想要什么要好好说,哭闹没有用。”曦曦抽噎着,委屈地扁着嘴。宋聿也走过来,没有斥责,只是把他抱起来,走到窗边,指着外面:“你看,小鸟飞累了,也知道要好好落在树枝上休息。我们曦曦是小男子汉,有什么想法,要像爸爸和叔叔们那样,好好说出来,对不对?”
夫妻俩一个温和坚定,一个理性引导,既不让步于无理取闹,也给予充分的情感安抚。几次之后,曦曦虽然偶尔还是会闹脾气,但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了,也开始尝试用更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安安也学到了重要的一课。她看到父母如何处理弟弟的情绪,自己也试着模仿。当曦曦因为搭不好积木而烦躁时,她会放下手里的作业,走过去说:“弟弟,姐姐帮你,我们一起搭个高高的塔好不好?”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姐弟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
一个普通的周五晚上,向暖做了一桌家常菜,红烧排骨、西红柿炒蛋、清炒油菜,还有曦曦最爱的蒸蛋羹。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温暖的灯光下,碗筷碰撞声、孩子们的说话声、夫妻俩偶尔的低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平凡却动人的家庭乐章。
安安兴致勃勃地讲着学校即将举行的诗歌朗诵比赛,她被选为代表班级参赛。“妈妈,老师让我选一首关于‘家’的诗,你帮我看看选哪首好?”曦曦努力地用勺子舀着蒸蛋,吃得满脸都是,还不忘举起勺子含糊地宣布:“曦曦……吃光光!”宋聿夹了一块排骨放到向暖碗里:“多吃点,最近又瘦了。”向暖笑着给他也夹了一筷子青菜:“你也一样,训练任务重,注意营养。”
时光如水,静静流淌。转眼间,曦曦已经三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九月初的早晨,秋高气爽,军区大院幼儿园门口熙熙攘攘。
曦曦穿着崭新的海军蓝园服,背着小书包,紧紧攥着向暖的手。小家伙脸上带着几分紧张,仰头问:“妈妈,幼儿园有像姐姐那样厉害的小朋友吗?”
向暖蹲下身,替他整理好衣领,柔声说:“每个小朋友都很棒。曦曦记得妈妈教你的吗?要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有事就找老师。”
站在一旁的安安如今已是四年级的大学生姐了,她像个小大人似的拍拍弟弟的肩膀:“别怕,我们幼儿园可好玩了!中午还有好吃的肉龙呢!”
宋聿今天特意请了半小时假,亲自来送儿子。他看着小儿子那强装镇定又难掩忐忑的小模样,仿佛看到了几年前送安安入园时的情景。他一把将曦曦举高,让他骑在自己肩膀上:“走喽!爸爸送我们的小男子汉上幼儿园!”
这个举动果然有效,视野突然升高的曦曦立刻忘记了紧张,咯咯笑起来。
目送着曦曦一步三回头地跟着老师走进教室,向暖的眼眶有些湿润。宋聿轻轻揽住她的肩:“又一个里程碑。孩子们长得太快了。”
安安牵着妈妈的手,懂事地说:“妈妈别担心,下午放学我来接弟弟!”
孩子的成长总是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曦曦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每天回家都会叽叽喳喳地讲述园里的新鲜事:“今天老师教我们唱《小星星》了!”“我和乐乐一起搭了超级高的城堡!”“我中午吃了两碗饭,老师表扬我了!”
而安安则迎来了学业上第一个重要节点——小升初。课业明显加重了,每天晚上都要在书桌前学习到很晚。向暖会悄悄给她送一杯热牛奶,宋聿则负责检查她的数学作业。
“这道应用题有点绕,来,爸爸给你画个线段图分析一下。”书房里,台灯下,宋聿耐心地给女儿讲解。曾经在训练场上运筹帷幄的手,此刻正握着铅笔,在草稿纸上画下一道道清晰的辅助线。
安安托着腮,认真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父女俩讨论问题的侧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周末,为了缓解安安的学习压力,向暖提议全家去郊区的森林公园野餐。秋日的阳光透过泛黄的树叶洒下斑驳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甜香。
曦曦像只出笼的小鸟,在草坪上欢快地奔跑,追逐着翩翩起舞的蝴蝶。宋聿陪着他玩飞盘,父子俩的笑声在林中回荡。
向暖和安安并肩坐在野餐垫上,准备着食物。“妈妈,我有点紧张。”安安突然小声说,“万一考不好怎么办?”向暖切水果的手顿了顿,转头看向女儿。十一岁的安安已经初具少女模样,眉眼间既有宋聿的英气,也有自己的柔美。“尽力就好。”向暖温柔地说,“学习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爸爸妈妈更希望你健康、快乐。”
她给女儿讲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总是担心考试。后来才发现,那些让你紧张的考试,其实只是人生路上很小的一段。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会了坚持,学会了面对挑战。”
安安靠在她肩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时,曦曦举着一把野花跑过来,小脸上沾着草屑:“送给妈妈和姐姐!”向暖接过花,把儿子搂在怀里亲了亲。看着在不远处含笑望着他们的宋聿,她忽然觉得,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此。
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宋聿和向暖经常讨论的话题。他们不约而同地反对填鸭式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和综合能力。
宋聿经常带孩子们去军营参观(在允许的范围内),让他们感受军人的纪律和担当;向暖则通过文化站的工作,给孩子们创造接触艺术、开阔眼界的机会。
对于曦曦偶尔表现出来的畏难情绪,宋聿从不简单粗暴地批评,而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他的勇气和毅力。
“爸爸,这个拼图太难了!”曦曦对着满地碎片撅嘴。宋聿坐到他身边,捡起一块边缘碎片:“还记得爸爸给你讲的那个侦察兵的故事吗?他们执行任务时,也常常遇到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困难。但他们是怎么做的?”曦曦想了想,眼睛一亮:“一点点想办法!”
“对极了!来,我们先把边缘找出来,就像侦察兵先摸清地形一样。”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很对曦曦的胃口,他重新燃起斗志,专注地投入到拼图中。
而在安安进入青春期前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时,向暖敏锐地察觉到了女儿的变化。她不再事无巨细地追问,而是选择在适当的时机,用轻松的方式与女儿交流。
母女俩一起逛街时,向暖状似无意地说:“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开始有自己的心事了。有时候不愿意全部告诉外婆,就会写日记。”安安惊讶地看了妈妈一眼,小声问:“那外婆会偷看吗?”“不会。”向暖肯定地说,“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不过,如果遇到真正困扰的事情,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我们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80/1111107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