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军婚三年不见面,挺着孕肚去随军 > 第七十六章 别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

第七十六章 别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


这番坦诚的交流,让安安紧绷的神情明显放松了。

除了孩子们的成长,夫妻俩的感情也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醇厚。结婚十二周年纪念日那天,宋聿神秘兮兮地提前回家,手里捧着一个长条形的盒子。

“这是什么?”向暖好奇地问。“打开看看。”

盒子里是一幅十字绣,绣的是他们全家四口的Q版形象,背景是军区大院的家。绣工不算特别精致,但一针一线都极其认真。“你……这是你绣的?”向暖难以置信地看着丈夫。宋聿难得地露出几分不好意思:“跟文化站李干事学的,练了挺久。想着送点什么特别的。”

向暖的眼眶瞬间红了。这个在训练场上叱咤风云的男人,居然为了她,偷偷学了几个月的十字绣。她珍重地抚摸着绣面上憨态可掬的四小人,声音哽咽:“这是我收到过最用心的礼物。”

宋聿握住她的手:“这些年,你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你所有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没有昂贵的礼物,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份笨拙却真挚的心意,比任何东西都让向暖感动。

日子就在这些温馨的日常中缓缓流淌。孩子们一天天长高,夫妻间的默契与日俱增。这个四口之家,像一棵扎根很深的树,在岁月的风雨中,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又是一个周末的傍晚,全家人例行散步。安安和曦曦跑在前面,争论着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是金星还是木星。宋聿和向暖牵手走在后面,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下个月我爸生日,咱们带孩子们回去一趟吧?”宋聿说。“好。妈上次说想学做我们这边的青团,我正好可以教她。”“安安的升学考试也快到了……”“别给她太大压力,顺其自然就好。”

他们轻声交谈着,话题从老人到孩子,从工作到生活。平凡的话语里,是相濡以沫的温情,是共同经营一个家的踏实。

前方,安安终于以丰富的天文知识说服了弟弟,姐弟俩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往回走。曦曦回头大喊:“爸爸妈妈快点!我饿了!”

深秋的北京,香山红叶正当时。为了给宋建邦庆祝七十大寿,宋聿提前协调好了年假,带着全家北上。

飞机上,曦曦兴奋地趴在舷窗边,指着下面的云海:“妈妈你看,像不像棉花糖!”已经上中学的安安则显得沉稳许多,正戴着耳机听英语,偶尔抬眼看看弟弟,露出“小大人”般的微笑。

周蕙文和宋建邦早早就在出口等候。两年不见,宋建邦鬓角又添了些白发,但精神矍铄,腰杆挺直。周蕙文则是一如既往地优雅,见到孩子们立刻笑逐颜开。

“爷爷!奶奶!”曦曦像颗小炮弹似的冲过去,被宋建邦一把抱起。老人掂了掂重量,满意地点头:“沉了,是个结实的小伙子。”

安安走到奶奶身边,乖巧地接过她手里的包:“奶奶,我扶您。”

周蕙文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孙女,眼里满是慈爱:“我们安安真是大姑娘了。”

回到那座熟悉的四合院,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西厢房果然如周蕙文在电话里所说,被精心布置过——安安的房间书架上摆满了适合她年龄的书籍,曦曦的儿童房里添置了新的乐高和拼图。

寿宴安排在周末,只请了至亲好友。向暖主动揽下了准备寿面的活儿,这是她家乡的习俗——生日当天要吃一碗亲手擀的长寿面。

厨房里,向暖系着围裙,在宽大的案板上揉面。周蕙文在一旁打下手,婆媳俩配合默契。“妈,您看这个硬度可以吗?”“正好。小暖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周蕙文看着儿媳熟练的动作,由衷赞叹。

曦曦好奇地跑进厨房,扒着料理台看妈妈擀面。向暖揪下一小块面团给他:“去和姐姐一起玩吧。”小家伙如获至宝,举着面团跑去找安安:“姐姐,我们捏小兔子!”

寿宴当天,院子里张灯结彩,充满喜庆气氛。当向暖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来到主桌时,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细长的面条盘在碗中如龙须,上面卧着荷包蛋,点缀着碧绿的葱花,香气扑鼻。

宋建邦看着这碗面,眼神柔和了许多。他拿起筷子,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尝了一口,细细咀嚼,然后点点头:“很好,有心了。”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向暖眼眶发热。她知道,这碗面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她被这个家庭完全接纳的象征。

寿宴后,宋建邦把儿子叫到书房。红木书桌上摊开着几本相册,都是宋聿小时候的照片。“时间过得真快。”宋建邦抚摸着照片上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一转眼,你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他打开抽屉,取出一个古朴的木盒:“这是你太爷爷传下来的,一方端砚。我用了大半辈子,现在传给你。”宋聿郑重接过:“爸......”

“你做得很好。”宋建邦打断他,目光中带着难得的温和,“工作、家庭,都很好。我和你妈,很欣慰。”

这一刻,父子间多年的疏离感终于冰消雪融。

从北京回来后,生活很快回归正轨,但有些东西在悄然改变。宋建邦和周蕙文视频电话的频率明显增加了,话题也不再局限于孩子们,开始关心宋聿的工作、向暖的文化站活动。

初冬的一个周末,向暖在整理衣柜时,无意中翻出了宋聿那件旧军装。领口已经磨得发白,肩章也有些褪色,但洗得干干净净,熨得平平整整。

“这件怎么还留着?”她好奇地问。

宋聿正在教曦曦下象棋,闻声抬头,眼神温柔:“这是你第一次来看我演出时穿的那件。”

向暖愣住,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他们恋爱不久后,宋聿所在的文工团(当时他还在基层连队,临时被抽调到演出队)到她们学校慰问演出。台上那个弹着吉他、歌声清越的年轻军官,与眼前这个沉稳持重的丈夫重叠在一起。

“都这么多年了......”她轻声说,手指轻轻抚过军装上的褶皱。

“是啊,这么多年了。”宋聿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可有些东西从来没变。”

曦曦仰着小脸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突然冒出一句:“爸爸妈妈真好。”

童稚的话语让夫妻俩相视而笑。是啊,真好。岁月改变了容颜,改变了身份,却让他们的心靠得更近。

十二月初,向暖负责的文化站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筹备新年军民联欢晚会。有了之前全军汇演的经验,这次她更加得心应手,但在节目创新上遇到了瓶颈。

一天晚饭时,她无意中提起这个问题:“传统的歌舞节目大家都看腻了,想要些新意,又要有军地特色......”

安安放下筷子,眼睛一亮:“妈妈,我们学校话剧社最近在排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小品,可感人了。要是能改成军娃的故事......”

曦曦也抢着说:“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会跳《小苹果》!”

孩子们天真却真诚的建议,给了向暖新的灵感。她决定大胆尝试,组织创作一个反映军娃生活的话剧片段,同时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参与一个充满童趣的舞蹈。

接下来的日子,向暖更加忙碌。宋聿主动承担了更多家务,每天变着花样给全家准备营养餐。就连曦曦都表现得特别懂事,自己收拾玩具,不再缠着妈妈讲故事。

联欢晚会当晚,话剧《我的爸爸是超人》成为最大亮点。当小演员说出“我爸爸是超人,他在很远的地方保护大家”时,台下许多军属都红了眼眶。而幼儿园小朋友表演的《小小兵》,稚拙可爱的动作引来阵阵欢笑和掌声。

晚会结束后,一位两鬓斑白的老首长握着向暖的手说:“小向同志,你这个节目搞得好!既反映了我们军人的奉献,也展现了军属的不易,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下一代!”

这份肯定,让向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新年钟声敲响时,全家聚在客厅里看跨年晚会。曦曦已经困得睁不开眼,还强撑着要守岁。最后他歪在宋聿怀里睡着了,小手里还紧紧攥着爸爸的衣角。

安安靠在向暖身边,看着电视里绚烂的烟花,轻声说:“妈妈,明年我就要考初中了。”“紧张吗?”“有一点。但是想到有你们在,就不怕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80/1111107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