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第570章
张德坤闻言,眼神一亮:“哦?族老有何妙计?”
族老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隐瞒土地,伪造地籍,拆分田产。”
“首先,我们将自家大面积土地拆分,登记在佃户、仆役、宗族贫弱子弟甚至已去世的虚户名下,形成一户多名、一田多籍的混乱局面。”
“如此,我们可将万亩田地,分拆为数百户张家的‘佃农’所有,每户登记二十到三十亩,表面上符合‘小户标准’,实则仍由我张家控制,知县即便有心查证,面对如此庞杂的户籍信息,也必然束手无策。”
“其次是飞洒田亩,我们可以将自家不便隐瞒的田地,通过缴纳税银的方式,分摊到周边小农户名下。
如将一千亩田地的税赋,分摊给一千户小户,每户多承担一亩的税,这些小户因惧怕我张家报复,不敢反抗,清丈人员若不逐户核对,极易被均摊数据蒙蔽,以为田亩分布均匀,实则田地仍归我张家所有,只是税赋被分摊给了他人。”
张德坤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两招,可谓是釜底抽薪,让县衙清丈人员无从下手。
族老继续道:“但这两种方法,还不足以完全应对,毕竟,我张家拥有五万亩田产,佃户数量有限,难以完全覆盖,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勾结吏员。”
他压低了声音道:“清丈工作,最终要靠县衙的吏员去执行,要靠他们的笔杆子去记录,户房书吏、里正这些关键角色,他们长期在太康任职,熟知地方田亩情况,也深谙此中猫腻。”
“我们可以重金贿赂他们,让他们从源头篡改清丈结果,将我张家的田地,合法地缩减消失,只要田产在户籍黄册上做得天衣无缝,即便知县再想查,也查不出任何破绽!”
张德坤听完族老的计策,脸上露出了菊花般的笑容。
真是好计策!
只要牢牢掌控了县衙的基层吏员,那李椿这个年轻的知县,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很快,张家便开始行动。
首先被他们盯上的,便是各村的里正。
里正是乡里基层的管理者,也是清丈工作中的基层向导,对各村的田界、地主、佃户情况了如指掌。
清查人员需要依靠里正的指认才能准确丈量田地。
张家凭借其在地方上的巨大影响力,通过宗族关系和利益许诺,很快便买通了县内大多数的里正。
对于那些与张家沾亲带故的里正,如西头村的张里正,张家通过族内长老出面,言明利害。
张里正的儿子一直想在县衙谋个差事,张家便承诺,清丈事成之后,会帮助他的儿子在县衙户房谋得一职,或是州府衙门内的“承节郎”这类有前途的虚衔。
这对于世代为农的里正家族而言,是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足以让其子弟获得官身,光宗耀祖。
张里正权衡利弊,最终选择配合张家。
对于那些无亲无故的里正,如东邻乡的王里正,张家则直接砸下重金。
张家的管家在夜色掩护下,秘密拜访王里正,奉上五十贯银钱,外加两匹上等湖州丝绸。
同时,管家不忘提醒王里正:“王里正,你应该知晓我张家势力,与张家交好,福泽深远,若有不从,张家虽然不会明着为难,但日后王里正的亲族租赁田地,恐会有所不便,家中小孙子读书,学费或有波折,望王里正三思。”
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让王里正感到了威胁。
在巨大利益和潜在风险面前,老实人王里正也最终选择配合。
接着,张家将目光投向了直接负责丈量土地的清丈人员。
这些清丈人员大多是县衙的吏员或临时征募的识字乡民,收入微薄。
张家按“每亩田二百文”的标准,暗中行贿这些清丈人员。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776/434230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