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砌烤炉
半下午收了摊,姜弘瑶和大姐挑着空了大半的竹篮,带着小妹坐上了摇摇晃晃的乌篷船。
等回到家时,天边只剩最后一抹淡紫。
晚上姜弘瑶累的不想做饭。
大姐就煮了锅南瓜疙瘩汤,撒了把葱花,还加了点香油,暖乎乎的一碗下肚舒服多了。
姜弘瑶解开腰间的小布包,哗啦一声倒出今天赚的铜板,圆滚滚的在桌上滚得叮当作响。
小妹活脱脱像个小财迷,捏着几根细麻绳就凑过来数,嘴里还念叨着 。
“一百五一根绳,凑够就是一块大洋啦。”
油灯的光落在三人脸上,映得眉眼都柔和。
最后小妹把串好的铜板往桌上一放,数了数竟是六串还多出来半串,清脆地喊:“姐,你看!六串半呢!”
大姐捏着账簿算了算,去掉白天给集市的摊位费,还有买油盐零碎花的钱。
指尖顿了顿,抬头时眼里带着不敢信的亮:“纯利…… 至少五块大洋。”
大姐不知道,花生和板栗都是没花钱的,姜弘瑶报的时候说是一块大洋的成本。
即便这样,也是实打实挣了五块。
“一天五块大洋……” 大姐喃喃重复着,声音都有些发颤。
先前家里开酱菜店,忙一个月也凑不齐五块。
如今她们姐妹三个,不过出去摆了一天摊就挣到了。
“大姐,” 姜弘瑶忽然开口,“我还没给你和小妹开工钱呢,得从这里面扣掉咱们仨的工钱。”
“要什么工钱!” 大姐急忙摆手,语气又急又实,“这本来就是自家的营生,我和小妹搭把手是应当的,哪能算工钱。”
姜弘瑶耐着性子劝了半天,说该算的得算清楚,往后日子长着呢,可大姐就是不应。
没法子,姜弘瑶只好自己在账簿上记着,笔尖在纸上划下字迹。
大姐每日五十个铜板,小妹每日十个铜板,一笔一划写得认真。
记完账,姜弘瑶往灶边凑了凑,看着灶里跳动的火星子沉吟道。
“大姐,今天是头一天,集市上好多人是图新鲜才买,往后买的人未必有这么多,也不能指望人家天天来。”
“咱们得增加些品种,同时把眼下这几样的数量减减。”
大姐正用布擦着桌上的铜板,闻言立刻抬头,眼里满是信得过的神色,点点头:“嗯嗯,你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姐都听你的。”
“怪味花生能接着做,爆米花挣得少些,但省事,也能留着。” 姜弘瑶掰着指头数。
“就是糖炒栗子,准备活儿太多,往后隔一天去摆一次摊就行,每次少做点。”
她顿了顿,又说着:“对了,明天找个砌烤炉的师傅来吧,在院里砌个烤炉,咱们在家做点糕点卖。”
眼下又不能直接靠空间,还是得砌个烤炉。
“好!” 大姐起身就往灶台添柴,准备烧热水洗漱。
“我明天一早就去上河村找朱二叔,他跟爹熟,先前咱家厨房的灶台就是他搭的,结实着呢!”
“街那头张家饼店的烤炉,也是找他砌的,保准靠谱。”
灶膛里的火又旺了些,把三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忽悠悠地晃。
院子里的夜风吹过,带着河边的水汽,潮湿的很。
第二天花了两块大洋在后厨砌好了烤炉,朱二叔下午走时特意嘱咐,这炉子得好生风干两天才能用。
姜弘瑶姐妹仨照旧挑着竹篮往县城的市集去。
出门前,大姐姜弘静把院门锁钥匙塞给了禾香,笑着叮嘱:“我们下午才回来,你到后院剥些花生吧,把门关上就好。”
禾香是个伶俐的姑娘,接了钥匙便应下了,自去后院寻了小板凳,守着半袋花生剥起来。
到了市集的老位置,姐妹仨麻利地摆开摊子。
先前姜弘瑶瞧着有些客人对着怪味花生犹豫,便改了主意。
今日只做了二十斤怪味花生,另添了十斤五香花生试卖。
五香花生没放那些花哨的料,只凭盐、花椒、八角慢慢卤透了再炒干,闻着是朴实的香。
果然,新添的五香花生合了不少人的意。
定价本就比怪味花生低两个铜板,一上午光景便卖得精光。
连带着上午炒的两锅爆米花,也早被围着的孩童抢空了。
只剩糖炒栗子还剩小半篮,栗子壳裂着缝,甜香顺着风往远处飘,勾得人不住回头。
“腊月真是好做生意!”
大姐一边给客人称栗子,一边笑着跟姜弘瑶念叨,“连吆喝都省了,都是来备年货的。”
正说着,就见郭丰叔拎着条鲜活的鱼溜达过来。
见了她们的摊子眼睛一亮:“昨天我来绕了两圈没见你们,还当是记错了地方!快,再给我称一斤怪味花生。”
说着俯身往竹篮里一瞧,又笑了,“哟,没剩多少了?这要是来晚点,怕是又赶不上你们收摊了。”
“郭叔您来得巧!” 大姐麻溜地拿起秤,用油纸兜了花生称足了分量,“这几日活儿堆得满,如今是隔一天来一回市集。”
郭丰叔接了花生,付了钱刚走出两步,又猛地转头:“对了,爆米花还有没?”
大姐歉然摇摇头:“就炒了两锅,上午早卖完了。”
“那可不巧!” 郭丰叔叹口气,笑着解释。
“前天给我那小崽子买了些,回去他就分给街坊的孩子们了,昨儿一早就念叨着还想吃,今特意赶早来,还是没赶上。”
“郭叔别急,” 姜弘瑶上前一步,“后天我们还来,到时候给您留一包!对了,后天我们还带新式吃食来,您带孩子来尝尝。”
郭丰叔一听乐了:“那敢情好!后天我准来!” 又笑着挥挥手,拎着鱼和花生往家去了。
中午饭食简单,姐妹仨就在隔壁摊贩那儿各叫了一碗浇头面。
面条筋道,浇头是雪里蕻炒肉末和熏鱼块,热热乎乎吃下去,浑身都暖了。
正收拾碗筷时,酒馆的朱掌柜颠颠地来了。
往姜弘瑶手里塞了一串钱,“这是定金!你再给我备二十斤怪味花生,过两天我派人来取,得给酒馆的过路客人们当零嘴。”
姜弘瑶接过铜板,算钱时特意按了优惠。
先前怪味花生是半斤十二个铜板,给朱掌柜按半斤十个铜板算。
大姐在一旁听到有订单,凑到姜弘瑶耳边低笑:“这一下就多赚了,我们现在就回家,帮着禾香一起剥花生去!”
姜弘瑶被她逗这副急切的样子逗笑了,拍了拍她的手:“别急,往后生意多着呢。”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87/434574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