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枇杷樱桃
进了五月,天气时好时坏,气温像过山车似的一会儿热一会儿冷。
奶油小方从柜台上下架了,如今要尝口那甜软,得提前预定才行,隔几日才做一批。
为了不影响生意,姜弘瑶在铺子里推出了蜂蜜脆底小面包和黄油牛角包。
那蜂蜜小面包,可是姜弘瑶小时候最喜欢的。
烤得蓬松的小面包先刷上一层稠稠的蜂蜜水,烤盘底倒上些油,再撒一把白芝麻,簌簌落在油里,跟着再送进烤箱。
等再取出来时,面包底脆生生的,裹着芝麻香,咬一口,蜂蜜的甜润混着麦香,满口都是童年里那实打实的快乐。
这小面包也实惠,六个铜板就能买上四块,没多久就比奶油小方还受街坊待见。
下午的铺子最是热闹,姜弘瑶带着春玲在后厨里忙得脚不沾地,一炉接一炉地烤着面包,烤箱的热气混着面包香往外冒。
可就算这样,铺子里候着的学生还是排着队,眼瞅着刚出炉的面包转眼就见了底。
表弟周求实的奶茶早就卖得精光,正站在柜台边帮着冬妹给面包打包,两人手都没停过。
正忙着呢,小妹嘴里叼着半块面包,颠颠地跑到后厨告诉姜弘瑶,买回来的薄荷被姜弘瑶养死了。
同时死的还有两盆玫瑰。
姜弘瑶听了也不意外。
她做美食是一把好手,但是养植物就是废人一个。
明明总养不活,偏偏她还很喜欢养,越挫越勇,越勇越挫。
当下也不纠结,转头就叫春玲:“春玲,你回家问问你爹,看他明日下午有没有空,再找个工友搭个伴,跑一趟南市,酬劳给一人半块大洋。”
她盘算着,明日得带表弟一起去趟南市,买点枇杷和樱桃,再挑两盆薄荷回来。
这时节,正是枇杷和樱桃新鲜的时候。
枇杷买回来能做些枇杷罐头屯着,冬天拿出来冲水喝,润得很。
樱桃呢,熬成樱桃酱,冬天抹在面包上,又是一番好滋味。
第二日因着下午要出门,周求实的奶茶就没煮多少,早早卖完了也省心。
何父还没到,姜弘瑶难得得了会儿闲,坐在铺子靠窗的位置翻起了《申报》。
报纸上除了些时局分析的新闻,长长短短地列着些社会热点。
翻着翻着,一条 “青洪帮与渔粮帮码头争夺战” 的消息落进眼里,姜弘瑶多瞧了两眼,才知这阵子两帮正为了滨江南码头较着劲。
那青洪帮,向来做的是大烟、赌场、烟酒走私的营生。
渔粮帮呢,主业是渔业、粮食,偏也掺着烟酒走私的活儿。
这么一看,可不就撞在一块儿了?
都是争利的事,谁也不肯服谁,闹得正凶。
她看得有些热闹,反正这些事离自己远着呢,犯不上操心。
念叨着,就翻过这一页,寻着后面的连载小说看了起来。
那会儿她没料到,和傅云州的第二次见面,会来得这么快。
次日进了南市,先挑了两箱黄澄澄的枇杷,又选了两箱红彤彤的樱桃,都嘱咐表弟在街边看着。
自己则熟门熟路地进了先前买花草的铺子,仔细挑了两盆精神的薄荷。
正付着钱要走,就见阿大带着他弟弟阿狗,俩孩子都光着上身,赤着脚,晒得黝黑,慌里慌张地在街上跑。
姜弘瑶站在铺子门口喊了声 “阿大”,那小子听见声音,立刻牵着弟弟停了脚。
转头瞧见是她,赶紧拉着弟弟跑过来。
黝黑的小脸上满是汗,顺着脸颊往下淌。
他仰着脸,带着点热乎劲儿问:“贵人姐姐,今天是要搬东西不?”
“今天不搬东西。”
姜弘瑶弯下腰,跟他平视着,看着他瞬间低下去的脑袋,想了想笑着说。
“今天你们告诉我,你们多大了,我就一人给一个铜板。”
姜弘瑶喜欢这个孩子,他身上有股机灵劲儿,还有股生命力。
阿大的眼睛 “唰” 地亮了,像被骤雨洗过的星子。
他想起上次揣回家的那几枚铜板,娘攥着去街角的馒头铺换了两个白面馒头。
热气裹着麦香扑进鼻腔,咬在嘴里时,连牙缝里都浸着淡淡的甜。
“我十二岁,我弟弟八岁!”
阿大抬着头立马回话,粗布裤子上满是补丁,还沾着泥点,却挺得笔直。
姜弘瑶望着这俩孩子 —— 瘦得像根抽了芽的芦苇,眉眼间还带着未脱的稚气,瞧着远远小于实际年纪。
心里暗自叹了口气,指尖在布包里摸索着,掏出两枚铜板,一人递了一个。
阿狗的手已经伸到了半空,指尖都要碰到那枚闪着光的铜板了,阿大却猛地抬手拦住了弟弟。
他抬眼望了望姜弘瑶,那双沾着尘土的眼睛里先是有些犹豫,接着涌上来一股豁出去的劲。
上前一步竟要往地上跪:“贵人姐姐,求您…… 能不能帮我们救救傅哥?”
姜弘瑶吓了一跳,连忙伸手去拉他,指尖触到了他胳膊上硌人的骨头,有些烫人。
急着问道:“慢着慢着,这到底是怎么了?”
阿大也不耽搁,领着姜弘瑶往江边带,脚步踉跄却快得很。
绕过几丛半枯的芦苇,江边立着个破旧的木棚,棚顶的茅草都秃了好几块,风一吹就 “沙沙” 响。
姜弘瑶弯着腰钻进棚子,刚站稳就瞧见草堆上躺着个人。
一身是血的,歪着脑袋一动不动。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87/434574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