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猪头肉
何大娘果真是个手脚麻利的爽快人,一来店里见着人不论熟生都先打招呼,脸上还总挂着热络的笑。
碰到店里的几个半大孩子,更是没半点长辈的架子,说话时还会特意放柔语气,透着股亲切劲儿。
来铺子的当天,姜弘瑶便领着何大娘和彭一麦直奔菜场。
这一路三人分工明确,何大娘讲价是出了名的厉害,几句话就能把菜价压到实惠价,还能顺带让摊主多添一把小葱。
彭一麦挑食材的眼光也不含糊,肉新不新鲜的一上手便知,连带着摊主都忍不住夸他懂行。
买东西时,彭一麦还特意揣着纸笔,边选边记,详细标注着食材的价格—— 往后这采买的活儿,估计就归他们俩管了。
姜弘瑶不担心他们不诚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要不耽误铺子的生意都好说。
只是这租界的菜场,和现代菜场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猪牛羊的下水本就少见,更别提反季节蔬菜了,木架上摆着的都是当季的寻常食材。
姜弘瑶也不挑剔,想着这两日先试菜,便只买了些肉菜和素菜,分量不算多。
肉菜里,鸡爪和鸡腿堆在一处,牛肉泛着新鲜的暗红色,猪头肉和猪耳朵带着一层薄薄的油脂,还有几只圆滚滚的猪蹄。
素菜则多是适合做凉拌菜的,豆干、豆皮、腐竹、千张,再加上脆生的黄瓜、芹菜、海带和藕等,满满当当都买上一些。
几人拎着沉甸甸的大竹篮回到铺子,一进门就忙活起来。
何大娘按照姜弘瑶的要求,把蔬菜挨个洗得干干净净,随后拿起菜刀切好,一一摆进青花大瓷盆里。
六个瓷盆在案台上一字排开,翠绿的黄瓜、橘红的胡萝卜丝…… 五颜六色的食材衬着青花釉色,好看得像幅画。
旁边还摆着五六个小巧的瓷罐,何大娘只认得里面装的芝麻花生碎和蒜泥,剩下四个罐子里的调味汁,东家说是特意调配的,自己也不知是什么。
转眼到了下午,店里后厨的两个炉灶 “嘟噜嘟噜” 地煮着卤肉,浓郁的香气裹着热气在厨房里打转,又顺着窗户飘到后巷。
阿琳和阿草两个小姑娘蹲在后巷的石阶上,鼻子一抽一抽地闻着香味,连平日里最爱的蛋挞都放在一边忘了吃。
连院子里的猫都绕着后厨的门转圈圈,时不时喵喵叫两声,像是在讨口吃的。
卤料可是卤味店的核心秘诀,彭一麦盯着锅里翻腾的卤汁,却看不出姜弘瑶丢进去的那包卤料里到底有什么。
只能从飘来的香味中,隐约分辨出八角、桂皮这些常见的香料。
可就这香味,已经让他暗自咋舌 —— 东家肯定花了大价钱才弄来这方子,不然怎么会这么香?
那香味里,既有肉类油脂的丰腴醇厚,又有酱汁的浓郁厚重,还混着八角桂皮的辛香,更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勾得人心里直发痒。
闻过这味道,再闻其他香味,竟都觉得寡淡无味了。
等卤肉盛出锅时,天已经快到黄昏。
几人围在卤菜铺子的小桌边,盯着眼前两个大铁盘里的卤肉,喉咙都忍不住动了动,悄悄咽着口水。
三只大猪蹄子泡在深褐色的卤汁里,一半露在外面,表皮泛着诱人的油亮红光,随着汤汁轻轻晃动,颤巍巍的,看着就软嫩;
旁边的猪耳朵红亮油润,边缘还带着点胶质;一大块猪头肉堆在盘里,油光闪闪,透着十足的食欲。
除此之外,卤牛肉切得厚薄均匀,鸡腿和鸡爪裹着卤汁,还有些泡在卤汁里的海带结和小土豆,每一样都让人挪不开眼。
姜弘瑶笑着招呼彭一麦:“快切些给大家尝尝!” 说着自己先洗了手,拿起一个卤好的小土豆 —— 这可是她的最爱。
小土豆吸满了卤汁,咬一口,内芯绵密得像芋泥,牙齿轻轻一压,粉糯的口感便在嘴里化开,满是卤汁的香味。
她又蘸了点辣椒面,辣味瞬间勾出肉香,一口下去,满足得眯起了眼。
这简直是碳水炸弹,若不是想着留些给大家,她恨不得再吃两个。
其他人也陆续拿起筷子尝了起来,一时间,小桌边满是赞叹声。“这个猪耳朵好吃!软弹软弹的,还带着脆骨,越嚼越香!”
“这猪头肉太适合下酒了,要是有口酒,一口肉一口酒,美得很!”
“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猪蹄,一下就脱骨了,吃到嘴里黏糊糊的!”
“这鸡腿比炒着吃香多了,卤汁都渗到肉里了!”
你一言我一语,热闹的声音裹着卤香,在铺子里久久不散。
姜弘瑶目光扫过众人,见他们围着卤肉吃得满脸满足,有的咂着嘴舔手指,有的还忍不住追加一块,心里顿时有了底 —— 这卤肉生意,稳了!
她脚步轻快地转到另一边的案板前,手脚麻利地拌起凉菜:黄瓜丝、胡萝卜丝码得整齐,泡软的粉条透着晶亮,翠绿的芹菜碎撒上去添了几分清爽。
最后舀上几勺深褐色的秘制调料,手腕轻轻一转,筷子翻飞间,各色食材便裹满了酱汁,香气瞬间飘了出来。
她端着凉菜走过去,笑着递到众人面前:“尝尝这个,配着卤肉吃解腻。”
众人尝了一口,冰凉的口感混着调料的鲜香在嘴里散开,刚吃卤肉的油腻感一扫而空,纷纷点头称赞:“这凉菜太绝了!这料汁怎么搭配的,清爽得很!”
姜弘瑶有些小得意,这凉拌菜的料汁连学带买料,她当时前前后后可是花了近一万的学费。
给她心疼的不行,这回可得挣回来!
眼看日头偏西,姜弘瑶看了眼天色,对彭一麦说道:“时间不早了,你把剩下的卤肉和凉菜分一分,给大家都包上些带回家,剩下的咱们留着明天当午饭。”
彭一麦应了声,找来了油纸仔细打包,每份都裹得紧实,还不忘多添一小勺卤汁。
等店里收拾干净,姜弘瑶才转向何大娘和彭一麦,语气认真起来:“你们俩明天就正式来上工,后日咱们就得开业,还有不少东西要提前准备。”
说着,她从布包里拿出两张拟定好的契约,一字一句地念起内容,从每日工时到薪资发放,条条都写得明明白白。
将契约分别递过去,“你们看看,没问题的话就按手印。”
何大娘第一个月工钱是十块大洋,彭一麦是十五块大洋,两人接过契约,毫不犹豫地在名字上重重按了手印。
何大娘不识字,擦擦手把契约叠好,递给身边的闺女:“快收好了,这可是我的生计凭证。”
她心里偷偷乐开了花 —— 一个月十块大洋,比在家缝补浆洗强多了。
手里还拎着刚打包的猪头肉,回家能给孩子好好加个餐。
这活计不仅能挣钱,还“又吃又拿”,往后可得掏心掏肺地干,绝不能出岔子。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87/4345738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