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穿书民国开蛋糕店 > 第133章 杨梅冰沙

第133章 杨梅冰沙


这边刚敲定了雇工的事,姜弘瑶又开始琢磨奶茶铺子的生意。

铺子不能只卖奶茶,得添些应季的夏季产品才行。

如今芒果正当季,之前做的杨梅果酱和杨梅罐头也囤了不少,她早就让表弟周求实定做了一批矮胖的竹筒和小木勺。

她打算用这些器皿做芒果、杨梅两种口味的冰沙,仓库里有一台露营时用的大号手摇碎冰机,暂时能先凑合用。

为了筹备冰沙,姜弘瑶加订了几桶牛奶,和大姐在空间厨房里忙活了几小时,熬煮出不少香甜的牛奶。

放进模具里冻得硬邦邦,变成透着奶白色的牛奶冰砖。

第二天,她把周求实和阿水叫到跟前,耐心地教他们使用手摇碎冰机。

“握住这个把手,用力均匀地摇,别太急,小心划到手,这机器的刀片可锋利着呢。”

周求实和阿水凑在旁边,看得仔细,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试做时,姜弘瑶把牛奶冰砖放进碎冰机,握住把手轻轻转动,只听  “咔啦咔啦”  的声响,原本坚硬的冰砖渐渐变成了细腻的冰沙,簌簌地从出料口往下掉,像落下了一层雪白的细雪。

她拿了个小碗接住,挖了一大勺鲜红的杨梅酱铺在上面,又摆上两颗饱满的新鲜杨梅。

瞬间,小碗里就像堆起了一座红宝石小山,酸甜的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姜弘瑶挖了一勺送进嘴里,牛奶的醇厚甜香裹着冰沙的清凉,混着杨梅酱的酸甜在舌尖化开,偶尔还能吃到杨梅的果肉颗粒,清爽又解腻,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

一旁的小妹阿琳和阿草看得直咽口水,等姜弘瑶分给她们两勺,两人飞快地吃完,还想再要。

姜弘瑶却笑着把碗收了起来:“不许再吃了,你们肠胃弱,吃多了冰的肚子疼。”

阿水好奇地凑到碎冰机旁,试着摇了几下,只觉得这铁家伙看着笨重,用起来却意外顺手,摇起来也不费劲。

看着冰块转眼变成细细的冰沙,他忍不住感叹:“这铁块也太神奇了!居然能把硬邦邦的冰块变成沙子似的!”

周求实尝过冰沙后,眼睛一亮,“这冰沙比奶茶还招人喜欢!大热天吃一口,浑身都凉快了,肯定能吸引不少孩子!”

说着,他就赶紧向来买奶茶的客人热情介绍起两日后新出的冰沙。

......

晨光刚漫过南市码头的石阶,带着咸腥的海风还缠在船桅上,傅云州已将一早的渔货清点分发妥当。

沾着汗渍的粗布褂子贴在后背,他正打算回附近的住处换身干净衣裳,再赶去租界见阿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丁子勇攥着顶旧草帽,额角沁着汗跑过来,“傅哥!渔公所的黄叔找你,八成是为了昨儿那桩走私的事!”

傅云州的脚步顿了顿。昨日清晨他在码头巡查时,撞见两艘不起眼的小渔船,舱底只装了一半鱼,倒塞着几十箱贴着洋文标签的烟酒,当时只悄悄记下船号,没敢声张,没想到黄叔竟已察觉。

他指尖捻了捻褂角上的渔线,沉吟片刻便点头:“走,去公所。”

黄叔早年也是在风浪里讨生活的老渔民,和他过世的父母是旧识。

当年父母在海上遇难后,若不是黄叔拉他一把,给了些整理渔货、登记船讯的杂活计,他恐怕只能在码头讨饭吃。

这位老人从不多言,如今特意找他,定然不是小事。

两人快步穿过码头的喧闹,渔公所的木门一推开,杂乱的声响便扑面而来。

大厅里弥漫着旱烟与鱼干混合的味道,墙上贴着的今日渔货市价表被风吹得卷了边,旁边几张泛黄的告示上,红印子还透着新鲜。

大鱼行的林老板穿着缎面马褂,正扯着菜市的蔡大叔争论,粮行的王掌柜则蹲在墙角,手里攥着算盘噼啪作响。

一群挑夫模样的汉子围在旁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什么,整个大厅像一锅煮沸的水。

“你去打听下动静。”  傅云州对丁子勇嘱咐道。

丁子勇性子活络,立刻把草帽往头上一扣,像条滑溜的鱼似的钻进人群。

老远就喊着  “林老板!蔡大叔!你们这是吵啥呢”,很快就被人群裹着往角落里去了。

傅云州则拾级而上,推开二楼茶室的木门。

晨光透过雕花木窗,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黄叔正坐在圆桌旁,面前摆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白粥,两碟小菜。

一碟腌萝卜,一碟咸鱼干,都是码头人家常吃的东西。

他见傅云州进来,放下手里的青瓷碗,声音带着老渔民特有的沙哑:“吃过早饭了?”

“吃过了,黄叔。”

傅云州点点头,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桌上那碗粥上。

黄叔向来节俭,即便如今管着渔公所,日常饮食也依旧简单。

黄叔没多寒暄,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得整齐的告示,递到他面前:“你看看这个。”

傅云州伸手接过打开,定睛细看,上面的字迹工整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实业部为  “平准市价,发展渔业,统制渔业经济”,计划在南市筹设申城鱼市场,待大楼建成后,原有的鱼市将改为官商合办。

“黄叔,这……  是什么意思?”

傅云州皱紧眉头,手指捏着纸边微微用力,他隐约觉得这  “官商合办”  四个字里藏着不对。

黄金刀放下碗,指尖在碗沿轻轻一磕,旁边候着的仆人立刻上前,悄无声息地收走了碗筷。

“‘官’字已经明了,就是实业部牵头,”  他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凝重。

“至于‘商’,按道理说,我们渔粮帮的可能性最大。”

傅云州刚松了口气,黄金刀却又拿起帕子擦了擦嘴角,说出的话让他瞬间僵住。

“但我刚收到个消息  ——  实业部还打算和大商行共同出资,组建一家‘渔业银行’,说是要给渔民提供借款,让大家能买新船、盖新房。”

“论‘初心’,听着确实是件好事。”

他说着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影比往日佝偻了些,目光透过木窗棂,落在码头上来来往往的人影上。

挑夫们扛着渔筐穿梭,渔民们正忙着修补渔网,远处的渔船正陆续靠岸,一派热闹景象。

可黄金刀的声音却冷了几分,带着些悲凉:“但我们渔粮帮的家底,根本不够拿下这个‘商’的份额。”

渔粮帮  “金字辈”  的黄金刀往石阶上一站,便是半个码头的主心骨。

三十年光阴浸在咸湿的海风里,他管着渔行的秤、漕运的船,手底下几百号人  ——  水手、渔民、挑夫、搬运工,全指着渔粮帮的字号混饭吃。

这些年虽谈不上富贵,却也算安稳,码头的号子声、渔市的叫卖声日日重复,这些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可今天,这份局面被打破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87/434573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