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穿书民国开蛋糕店 > 第159章 风向反转

第159章 风向反转


不知不觉间,近一个小时过去了。

顾彦起身准备离开时,特意走到柜台前,眼底带着几分笑意,冲姜弘瑶点头道别。

全程没有打扰两人谈话的姜弘瑶,也笑着挥了挥手,目送他走出店门。

冯远钧还坐在原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脑海里反复回放着方才与顾彦的对话。

他从前总觉得国内的文人多是腐朽不堪,可今日一见顾彦,才发现竟有人能将理想与现实结合得如此紧密。

那种对未来的清晰构想,让他模糊的人生方向似乎也有了一丝光亮。

可具体要往哪里走,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和顾彦交个朋友。

回过神时,他见姜弘瑶正忙着招呼伙计春玲将蛋挞打包好,便站起身走到柜台边,单手撑着台面,笑着打趣。

“姜美玉,看不出来啊,你竟还有这般本事,都会‘编故事’了。”

方才与顾彦闲聊,他才知晓,原来近期在报上大热的《消失的爱人》,竟是姜弘瑶提供的故事素材,由顾彦执笔撰写,再经由孟书知的妹妹刊发。

这三人竟在背地里悄悄做着这样一件大事,实在让他意外。

姜弘瑶接过春玲递来的纸盒,听到冯远钧的夸赞,当即微微扬起下巴。

“我会的可不止这些!记得多买点报纸啊,你好歹也算朋友,总得支持一下吧?”

冯远钧瞧着她这副毫不谦虚的傲娇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

笑意顺着嘴角蔓延,连眼尾都染上了几分温柔:“行行行,算你厉害!我这就去多买几份,给你撑场面!”

付了钱,接过蛋挞,冯远钧脚步轻快地走出店门。

路过街角的报摊时,他想起方才的承诺,便走上前问道:“老板,麻烦给我来五份近期的《她字报》。”

报摊老板却摆了摆手,无奈地笑道:“这位公子,实在对不住,今早一开门就被抢空了,连最后一份样报都被人买走了!”

冯远钧愣了一下,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份登了《消失的爱人》的报纸,竟红火到了这般地步。

回头回家,不知道能不能找娘借几份报纸来看看......

顾彦先初时在申城的境遇,堪称被半边天的唾沫星子  “淹没”。

街头巷尾的妇人看了他的文章,恨得直拍八仙桌,指着报上的字骂他:“这写的什么负心汉!看得人牙根直痒痒!凭什么妻子被丈夫害了性命,那杀妻的男人倒能日日锦衣玉食,过得比谁都滋润?这世道还有没有天理!”

可谁曾想,随着《她字报》最后一期发出,风向竟骤然反转。

这回轮到全申城的男人拧着眉头唾骂他,茶馆里的茶客拍着桌子斥他  “道德败坏”,说他把  “心毒如蛇蝎的女子”  捧上天,简直是颠倒黑白。

还有酸儒摇着折扇冷笑,称他笔下的女性  “纯属无稽之谈,世间哪有这般敢与男子叫板的妇人?”

可就在这满城争议声里,不少女作者却纷纷提笔为他声援:有人赞  “顾生的文章是开天辟地的新意,让女子从旧时代的裹脚布里挣脱出来,终于能抬头说话”。

有人叹  “女子复仇哪里是‘恶毒’?那是对着不公世道的反抗,是心里的自我意识觉醒”。

更有人直言  “女子从不是只会哭啼的柔弱样子,面对迫害时,她们也敢攥紧拳头站出来,这才是真真切切的人”。

顾彦早料到这篇文章会搅得申城天翻地覆,索性揣了几两碎银躲清净,一路往杭县去了  ——  那里有青山绿水,正好避开这满城的喧嚣。

这边《她字报》的编辑部也没闲着,每日信箱里都塞满了读者来信,有字迹娟秀的鼓励,也有满纸火气的谩骂。

孟书媛干脆让人把报社大门落了锁,带着伙计们去了常去的茶楼厢房,围着八仙桌讨论起小人书的后续安排,倒把外头的纷扰暂时抛在了脑后。

另一边的小店里,大姐又让舅舅给方叔邮寄了十块钱,她已经算好了两三个月寄一次,十块钱不算多也不算少,够禾香吃就够。

刚回到店就和春玲凑在一起,为《消失的爱人》的结局拍手叫好,又去拉上何大娘,在后巷坐着聊天。

何大娘听完故事,半天憋出一句  “这女人,真是报纸上说的那什么……  模?”

春玲赶忙接话:“是楷模!”  何大娘连连点头,眼里满是佩服。

姜弘瑶则把《申报》上文人的  “笔墨官司”  当成了每日的乐子。

那些拐弯抹角的骂战,字句里藏着的机锋,不多读两遍还真品不出其中的意味。

她笑着把报纸叠好,抬头就见阿琳和阿草两个小丫头跑了进来。

这夏天的日头把两个孩子晒得黑黝黝的,一路从家里疯跑过来,鞋尖还沾着灰,转眼就窜进了后巷。

姜弘瑶刚想张嘴叮嘱两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眼瞅着就要开学了,这样撒欢的日子可没几天了,随她们去吧。

正想着,后厨传来悠悠清脆的声音:“东家,榨菜鲜肉月饼又出炉啦!”

姜弘瑶赶忙上前,对着店里等候的几位妇人笑着说:“可以开售啦!”

话音刚落,春玲就端着一大盘月饼从后厨出来,金黄的酥皮上还冒着热气,刚摆到柜台上,就引得妇人们凑上前闻香味。

大姐在一旁麻利地收钱,嘴里还不停安抚:“不着急啊,每人都能买到,放心!”

姜弘瑶则帮着把月饼装进油纸袋,递到顾客手里。

说起这榨菜鲜肉月饼,还是前几日姜弘瑶去菜场时想到的。

这年头的月饼花样太少,基本都是皮厚馅硬还甜腻,她便想着做些咸口的试试。

起初她还担心大众接受不了,没成想刚一出炉就被抢着买,反倒比传统月饼受欢迎得多。

那酥皮咬一口掉渣,里头的肉馅混着榨菜的鲜,咸香适口,越吃越有滋味。

也正因如此,店里的面包都来不及烤制,蛋挞也少做了些。

好在鲜肉月饼做法不算复杂,烤制时间也短,顾客不用等太久就能拿到热乎的。

姜弘瑶把价格定在五个铜板一块,附近的邻里妇人、老婆婆们最是捧场。

不少人先买一小块尝鲜,尝过之后就忍不住四块、五块地买,说要带回家给家里人也尝尝。

送走最后一位提着油纸袋的客人,姜弘瑶掏出手帕擦了擦额角的汗,转身去后厨吩咐:“再烤一炉出来卖,剩下的半炉就留着咱们自己吃,不卖了。”

说完,她仔细装了四块刚出炉的月饼,往戴先生家去了  ——  到了门口,把月饼交给门房梁叔,又特意叮嘱  “趁热吃才香”。

之后,她又拿着画好的礼盒图纸,往木匠铺子走去。

她想要做些冰皮月饼,特意设计了竹制礼盒,既雅致又轻便。和木匠师傅敲定好竹材、花纹、尺寸等细节,姜弘瑶才慢悠悠地回了店。

刚推开店门,就见大姐正给一位五六十岁的妇人倒茶。

穿着件暗蓝色老式斜襟袄衫,手里还攥着个布包。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87/4345735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