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活命的机会
瑶记食品厂的宿舍楼已落成,共上下两层。
楼梯转角处紧邻着厕所与洗漱房,中间一条宽敞的过道贯穿整栋楼,两侧各排布着十个房间,算下来总共四十个房间。
男工统一住在一楼,女工安排住二楼。
每个房间里,都整齐摆放着四张上下铺,还配了一张长木条桌子,足够容纳不少工人居住。
年前就订购好的机器设备,历经多日等待,终于陆续运抵厂区,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安装工作。
姜弘瑶早早在食品厂门口贴出了招工告示:包午饭,月薪八元;若选择住厂里的铺位,每月需交一元住宿费。
她不想让工人觉得 “包吃住” 就可以随意安排房间,特意定下住宿收费的规矩。
她在招工上有明确的年龄要求:只招收十五到四十岁之间的工人,为的是保证工人有足够的体力应对生产。
傅云州和丁子勇早已搬进了宿舍楼一楼,两人没闲着,一直在纸上记录着南市哪些人适合来食品厂做工,旁边还标注着各家的情况。
这天两人稍微乔装打扮一下就动身去南市接人,一过了桥头,就明显感觉到不对劲。
街上一点儿也没有刚过完年的热闹劲儿。
年前来这儿送馒头时,孩子们穿着棉袄,脸上还带着笑意;可如今再看,街上的人都低着头,桥头当铺门前哭泣的人更多了。
傅云州和丁子勇走进棚户区,远远就看见阿大带着阿狗,拉着竹筐从远处回来,竹筐里连一块小煤炭都没有。
阿大看见傅云州,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扯出一个笑,“傅哥,你来了?”
阿狗冻得小脸通红,看见他们时赶紧用袖子擦了把鼻涕,结痂的手背上满是冻疮。
傅云州领着阿大回了家,一进门就看见阿大娘苦着脸坐在木凳上,手里拿着缝了一半的布鞋底。
阿大爹则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望着窗外码头的方向发愣。
两人见傅云州和丁子勇来了,连忙起身,阿大娘搓了搓手上的线。
“傅小哥来了,快坐,我这就去烧水!”
傅云州赶紧拦住她,这才开口问起家里的情况。
阿大爹用粗糙的手抹了把脸:“码头会费又涨了,现在一个月要交两块大洋才能领活计。我天天不睡觉地干,也挣不到几个钱……”
他声音越来越低,“前天为抢一船货,老李头的腿都被踩断了。”
阿大娘一边往破陶罐里添水,一边叹了口气:“我也想着去挑货,不然家里真揭不开锅了,孩子还等着吃饭。”
傅云州听着心里不是滋味,“别烧水了,我们不喝。”
接着又对丁子勇说:“你去叫阿粮爹来一趟,有要紧事和他们说。” 丁子勇点点头,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等阿粮爹匆匆赶来,傅云州才开口说起姜姑娘在北区的食品厂招工的事。
“一人月钱八块,还包两顿饭,你们愿意去吗?”
阿大娘一下就愣住了,手里的柴火都掉在了地上。
她知道姜姑娘是个善心人,打心底里信姜姑娘,这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她当即回过神拍了拍自家丈夫,声音里满是激动:“孩子他爹,我们去!这是活命的机会!”
阿大爹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
他颤抖着手指算了又算:两人去做工,每月十六块大洋!就算在北区租间房花去五六块,剩下的钱也不少……
等过两年儿子阿大长大了能上工,一家每月就能有二十四块大洋,这样的好活计,打着灯笼都难找!
他当即激动地抓住傅云州的手,声音都有些发颤:“傅,傅小哥,我们去!什么时候走,你说一声!”
“就今天吧,早点去早点上工挣钱,早一天稳定下来,心里也踏实。”
傅云州刚说完,一旁的阿粮爹也忍不住发着颤问:“傅小哥,我…… 我也能去吗?我这年纪,还符合要求不?”
丁子勇赶紧接话:“能去能去!不到四十岁都能去试试,你这年纪正好,有力气干活!”
当傅云州说“现在就去找驴车”时,阿大娘终于忍不住用袖子捂住脸哭了。
她一边哭一边笑,从床底拖出个破竹筐,小心地把家里补满补丁的衣服叠好。
“收好你的小人书。”
她转身对阿大说,“我们去北区,往后……往后能天天吃饱饭了。”
阿粮爹已经跑回自家窝棚,远远能听见他哽咽的喊声:“阿粮!收拾东西!咱们要走了!”
他们家三口人,之前光是交各种人头费,就已经快揭不开锅了,再在南市待下去,日子只会越来越难。
如今能跟着阿大家一起去北区,相互间也能有个照应,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阿大还有些舍不得这里的小伙伴,阿大爹赶紧走过来,摸了摸他的头。
“听话,咱们先去北区,等以后稳定了,再回来看看。赶紧收拾,别让傅小哥等久了。”
傅云州和丁子勇没闲着,又在棚户区挨家挨户地找人。
把食品厂招工的事告诉大家,可最后愿意跟着他们去北区食品厂的,并不多。
有的家里犹豫着,觉得北区的食品厂从来没听过,不知道靠不靠谱,怕去了之后没活干,白跑一趟。
有的家里孩子小,已经把闺女送到纱厂做工了,觉得眼下的日子虽然难,但还没到必须去北区讨生活的地步。
还有的人主动找到傅云州,问能不能给家里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安排个活计。
哪怕让孩子住在厂里,每月扣除一元住宿费,也能剩下几块大洋拿回家。
还有拖家带口的人问,能不能全家都住进厂里,就算每月扣住宿费也愿意。
毕竟厂里的宿舍总比住在四处漏风的木棚里强。
傅云州全部都回绝了,阿瑶和他说过,太小的孩子不能收,个头不高,干活不方便,还容易出事。
而且厂里的宿舍也不允许有小孩子住,怕影响大家休息和做工。
倒是丁子勇那边有了些收获,他认识的几个单身汉子,一听有这样的活计,都愿意跟着去北区。
对他们来说,食品厂的工作是正经的活计,收入稳定,还管饭,总比在南市码头靠扛包谋生强。
码头的活又累又不稳定,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有时候却几天都没活干,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一切安排妥当,傅云州带着丁子勇,还有雇来的几辆驴车,载着几家人的行李,哒哒地驶出了南市。
街边,鼠爷拄着拐杖,瘸着腿站在那儿,浑浊的眼睛一直望着驴车的方向。
自己最大的一个孩子跑回来和他说了,这些人要去北区讨生活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年纪大了,干不了活,底下的几个孩子又还小,帮不上什么忙,如今能找到活路的人都走了。
只剩下他们这些老弱病残,在这南市熬一天算一天。
傅云州看在眼里,心里有些难受,当即跳下车,从怀里掏出剩下的几块大洋,一把塞到鼠爷手里。
“鼠爷,您就先在破庙里好好待着,我隔段时间会回来一趟,给你们送些粮食。”
听了这话,鼠爷紧绷的脸终于舒展开,咧开豁牙的嘴笑了。
他冲着傅云州他们用力挥了挥手,又朝着驴车上的阿大娘喊。
“阿大娘,到了北区好好过日子,有空也回来看看!”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驴车缓缓向前驶去。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687/433988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