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北派寻龙笔记 > 第36章 山村往事

第36章 山村往事


袁大头扶着腰,站直了身子,本意是要理论几句,想着能不能讹点医药费。

没想到听村民继续说明了缘由,强如袁大头这么厉害的嘴皮子,也只能自认倒霉,白挨了顿打。

原来,这个村叫石磨村。

在很多年之前,有个外地来的老板在石磨村附近开了一个养猪场。

养猪场实行半封闭管理,具体养了多少头猪不知道,只知道规模挺大,大卡车三天两头不是往这运饲料,就是往外拉活猪。

石磨村位于沈阳、辽阳、本溪三地交界,地理位置好,再加上老板的脑子活泛,抓了几只野性十足的公野猪作为种猪,打着跑山猪的招牌,生意做的那叫一个红红火火。

听说他每次去银行存钱,都不是成捆成箱的存,而是用装猪饲料的麻袋,成车成车往银行送。

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总之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个老板发财了。

具体有钱到什么程度?

去往养猪场的山路,都铺成了沥青路,场子后面还专门开辟出来一块空地,盖了一座三进的四合院。

外地老板索性把老婆孩子都接到了山里,一边享受着世外桃源的环境,一边数着钱,生活那叫一个自在。

有道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好日子没过几天,养猪场里就发生了变故。

那日,也是一个冬天。

老板的儿子,七八岁,正是贪玩任性的年纪。

他本来蹲在四合院里放鞭炮,炸雪堆玩,玩了一会总觉得不够过瘾。

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想的,突然冒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那就是把鞭炮塞进猪屁股缝里,让猪夹住、夹紧了,再点燃引线。

这孩子越想越觉得好玩,于是趁着夜色偷偷溜出院子,翻墙进到了养猪场。

如果换做平常,所有的猪都是一个槽子一个槽子的卡在圈里。

唯独这一天不同。

恰逢临近过年,老板接了个大订单,有人一次性买空了场子里所有的猪。

老板把猪都赶进了猪池子,准备等着装车运走。

谁料大雪封山,交通不便,前来拉猪的货车迟迟没有赶到。

就这样,上百头猪在大池子里饿了整整一天一夜,哄哄乱叫。

贪玩的小孩哪里知道这些,心中还在想,现在叫的就这么欢,一会拿炮仗一崩,那得叫成啥样?

老板一直在打电话安抚买家,压根就没注意到小孩已经翻身进了池子。

所谓池子,就是用水泥圈出来的一块空地,学名叫做中转站。

前面一个赶猪进去的入口,后面一个送猪上货车的出口,怕猪受惊跳出去,还特意把池子垒了两米多高。

小孩翻进池子之后,瞬间就被猪群团团围住。

猪群饿是真饿,但毕竟没吃过人肉,再加上没有牵头的,哪头猪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只是瞪着眼睛直勾勾的看向小孩。

小孩只把猪群当成待宰卖肉的牲口,心中没有丝毫畏惧,翻身跨步,骑到一头猪的背上,从兜里摸出鞭炮,精准的插进猪屁股缝里,直接点燃了引线。

只听“嘭”的一声巨响,鞭炮把猪屁股炸开了花,疼得它上蹿下跳,惨叫连连。

猪池子外的老板听到了动静,急忙挂断电话往里面一看。

只见自己的儿子乐的前仰后合,还在不停追着猪跑,想要继续塞鞭炮,炸屁股玩。

老板浸淫养殖行业多年,怎能不知道“杀生不虐生”的道理?

他急忙喝止儿子,可是为时已晚。

养猪场里的这些猪,本来就是家猪和野猪的杂交,看似温顺,实则野性未消。

随着第二声鞭炮炸开,小孩的行为彻底激怒了猪群,刻在基因深处的野性,瞬间被激发出来。

猪群嗷嗷大叫,一声高过一声。

可怜那小孩,还没来得及呼救,就被猪群踏成了肉泥。

几头胆子大一点的猪,更是连吃带拱,眨眼间小孩便尸骨无存。

老板看到这一幕如遭雷击,巨大的打击让他精神崩溃,翻身下了猪池子,抡起赶猪棍,就要和猪群拼命。

谁料吃过人肉的猪,早已不是当初的家猪,它们的眼珠子从白到红,已然成了嗜血的猛兽。

老板哪里是猪群的对手,只是一个照面就被扑倒在地,其结局,可想而知……

直到惨剧发生的第二天,前来拉猪的大货司机才姗姗来迟。

一进养猪场,眼前的一幕宛如人间炼狱。

一段段的肠子和骨头散落满地,沾满血迹的头发棉絮到处都是。

司机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就见一头白皮家猪,瞪着血红的眼珠子朝自己扑来。

司机一看猪眼睛,就知道坏事儿了,准是猪群暴乱,一夜之间屠了整个场子。

要说家猪没有这个实力,野猪配出来的种,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司机想也没想,头也不回的撒腿就跑,开上货车一路奔回沈阳。

他没有大哥大,只能亲自去局子报案。

帽子叔叔一听,知道这是个大事,绝对不能马虎。

立刻从周围的所里调来二十多名警力,荷枪实弹,直奔养猪场救人。

等赶到之后才发现,养猪场早已成了一个空壳,没有人也没有猪。

大伙心知肚明,人早都被吃完了,猪也都跑进了山里。

经过现场残存的毛发和血迹,可以粗略推断。

整个养猪场的十二名员工,外加老板一家三口,全都在这次猪群暴动中丧生。

名噪一时的养猪场,外加那座豪华的三进四合院自此彻底荒废,沦为当地人都不愿涉足的禁地。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跑进山里的猪群又经过几轮繁殖,彻底退化成了野猪。

猪群的数量巨大,让周围的村子深受其害。

特别是那些吃过人肉的猪,更是凶残无比,见人就咬。

当地政府甚至专门组织民兵和猎户进山打猪,可是收效甚微。

直到2000年,国家把野猪移出“三有”名录,彻底不再是保护动物。

周围的村子这才联合起来,自筹资金请来登高狗场的人,只为驱除猪患。

潘氏兄弟直言,想要把野猪群都杀光是不可能的,只能把它们往大山深处驱赶。

而且保证五年之内,不会再有猪群进攻村落的情况发生。

村民们没有异议,交了定金。

潘氏兄弟收了钱,自然是火力全开。

兄弟俩带着百十来条大狗上山,只用了一个月的功夫,就杀得猪群不敢靠近村子,不愧是训狗世家。

偶尔一两头不长眼的野猪跑进村子,这是在所难免的,村民们自己就能处理。

我和袁大头哪里知道当地发生过这种事,傻乎乎的披着野猪皮进村,结果被村民一顿好打。

袁大头想要讹钱又觉得理亏,只能自认倒霉。

反倒是村民们把我俩数落了一顿之后,这才陆陆续续的散去。

这种规模的村子,别说饭店和招待所了,就连一个小卖部都没有。

挨家挨户敲门,想去借宿,都被人家拒之门外,说我俩扮野猪吓唬人,村里可不收留这样的坏人。

无奈,我和袁大头只能往村子深处走。

直到最后一户人家,也是最后的希望。

这户人家点着灯,透过窗子可以看到一个女人的剪影,手上一刻也没闲着,不知道在忙活什么。

小院不大,停了一辆带翻斗的三轮车,在那个年代,农村能开上这样的车,也不是一般的人家。

门口的柴火垛子垒了一人多高,整整齐齐,一侧挂着穿成串儿的干辣椒,还有一套新鲜的肠子,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

袁大头说:“瞅这个架势,这家人手上有活,一直在忙,估计不知道咱俩的事,要不进去试试?”

我点了点头,敲开了这户人家的大门。

开门的是个20多岁的妇人,大众脸,穿了一件花布马甲,里面衬着黑毛衣。

打扮还算朴素,唯独这个发型,有些说不出的怪异。

我第一次见一个姑娘家,把脑壳周围的头发全都剃光了,只留脑瓜盖上的。

而且脑瓜盖上的头发还特别长,扎成了一条又粗又黑的单马尾。

妇人看我俩这副打扮,还以为是要饭的。

正要轰我俩走,袁大头直接从裤裆深处掏出一张绿票子,拍在妇人手心里,说:“姊妹儿,我俩不是要饭的,我们是买饭的,这是50块钱,有什么好菜尽管上。”

妇人把钱凑到鼻尖闻了闻,嫌弃的揣进兜里,说:“叫什么姊妹儿,我和你很熟吗?”

“那……那叫你啥?”

“叫我雨姐。”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538/4352231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