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四年春光
龙历2002年的京都,银杏叶飘落时裹着几分肃杀。四合院的葡萄架下,空荡荡的藤椅上还留着林秋荷常披的灰蓝色毛线毯。
赵刚摩挲着褪色的毯边,眼前总浮现出老伴弯腰侍弄花草的身影。
四年前那个夏夜,她握着赵刚的手,带着对儿孙的牵挂安然离世,独留他在岁月里守着满院回忆。
这四年间,赵家的日历被奋斗填满。赵振邦从云省省长升任省委书记,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张泛黄照片——二十多年前他在贫困县挖水渠时,裤腿沾满泥泞却笑得灿烂。
如今他主持推进的“云岭天路”工程贯通滇西北,让最后三个不通公路的村寨通了车。
深夜加班时,秘书常看见书记对着窗外明月出神,那是他在思念母亲,也在琢磨着如何让边疆百姓的日子更红火。
赵继征的肩章上添了两颗星,成为新省军区司令员。训练场上,他独有的沙哑嗓音依旧铿锵:“战场无亚军,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某次高原演习中,部队遭遇极端天气,他带着参谋徒步二十公里勘察地形,靴子陷进沼泽三次,却咬牙完成部署。战士们私下说:“跟着赵司令,骨头再硬的仗也敢打!”
最让赵刚牵挂的,是刚从汉东大学毕业的孙子赵立春。毕业典礼那日,老人戴着老花镜,在电视新闻里寻找孙子的身影。
当镜头扫过土木工程系方阵,他一眼认出那个站得笔直的少年——白衬衫领口微微敞开,胸前别着父亲当年在贫困县获得的“脱贫攻坚标兵”徽章。
出乎众人意料,赵立春放弃了省城设计院的优渥岗位,主动申请到汉东省青岩镇当镇长。
报到那天,他卷起裤腿走在坑洼的土路上,身后跟着扛行李的同学。镇政府的老科员直摇头:“赵家的公子来镀金,咱们可得伺候好了。”
可当看到年轻人连续三个月住在漏雨的宿舍,带着村民修水渠、修路,养鸡,甚至自掏腰包垫付修路款时,质疑声渐渐变成了真心赞叹。
小孙女赵雅从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当高中老师。
三尺讲台上,她常给学生讲爷爷在南疆的故事、父亲在军区的坚守。有次暴雨冲垮了学校围墙,她冒雨转移学生,自己却发了高烧。
学生们偷偷在她办公桌上放了盒润喉糖,纸条上写着:“赵老师,您比将军还勇敢!”
这年春节,赵家四合院格外热闹却也透着空落。赵振邦带回云省的普洱茶,茶饼上印着“脱贫纪念”字样;赵继征带来军区特供的苹果,个个红得透亮。
赵立春风尘仆仆地从青岩镇赶来,帆布包里塞满村民送的土蜂蜜和晒干的野山菌。唯有林秋荷的座位空着,摆着她生前最爱的君子兰。
年夜饭前,赵刚站在全家福前,给老伴斟了杯米酒:“孩子们都出息了,你放心。”
转头望向满堂儿孙,目光扫过赵立春晒黑的脸庞、赵雅教案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声音里带着欣慰与沧桑:“咱们赵家,从延安窑洞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两个字——踏实。当官别想着享福,教书别误人子弟,搞建设别糊弄百姓!”
饭后,赵立春拉着爷爷到葡萄架下,掏出青岩镇的规划图:“爷爷,我想在镇西建座‘连心桥’,连通三个自然村。
可资金还差......”赵刚没等他说完,从书房取出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历年的退休金:“拿去,但有个条件——每笔钱都要公示,每袋水泥都要验明正身。”
少年郑重地点头,月光照亮他眼中的坚毅。
夜深人静时,赵刚翻开尘封的日记本。新添的字迹记录着这四年的点滴:“振邦今日来电,云省GDP突破新关口;继征在演习中立下集体二等功;立春在镇上推广茶树种植,首季增收三成......”写到此处,钢笔尖顿了顿,又缓缓落下:“秋荷,你看到了吗?孩子们走的,仍是咱们当年选的路。”
窗外,京城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赵家的四合院像艘小船,载着三代人的坚守,在时代的浪潮中稳稳前行。
赵刚望向远处,仿佛看见青岩镇的新桥飞架,看见云岭山脉的高速蜿蜒,看见教室里的莘莘学子目光如炬——这些,都是他用一生守护的山河。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196/436510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