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24章 狂风试射

第24章 狂风试射


翁之麟上前一步,声音洪亮的介绍:“辅帅,是咱们兵工厂根据少帅提供的图纸,新研制成功的‘狂风’重机枪,口径,十二毫米!”

“十二毫米?”张作相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他久经沙场,对武器极为了解。

常见的重机枪多是七八毫米口径,这十二毫米的口径,听起来就更像炮而不是枪了。

那粗壮的枪管、简洁却充满力量感的结构,与旁边两款“纤细”的机枪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下意识地觉得,这玩意儿肯定轻不了。

“开始测试吧。”张汉卿平静地下令,嘴角却噙着一丝自信的笑意。

第一项:火力与毁伤效能测试。

靶标在150米、500米和1000米外设置完毕,不仅有寻常的木靶、人形靶,更在500米和1000米距离上额外放置了厚度不等的钢板、沙袋墙和砖混结构的掩体模拟物。

首先开火的是辽造三十节式,熟悉的“哒哒哒”声响起,子弹精准地命中目标,木屑纷飞,显示出奉军主力机枪的可靠性能。

接着是九二式,其射速更快,“嗒嗒嗒”的节奏声如同骤雨打芭蕉,同样在靶子上留下密集的弹孔。

轮到“狂风”了。

射手扣下扳机。

“咚!咚!”

“咚!咚!咚……”

一种完全不同于前两者的、沉闷而极具威慑力的怒吼猛然炸响!

那声音不像机枪,更像是什么小口径炮在开火!

即便是短点射,每一声轰鸣都仿佛敲在人的胸口上。

举着望远镜的张作相清晰地看到:

150米处,12毫米的弹头如同热刀切黄油般,轻易将一堵砖混结构的矮墙打得碎石崩裂,出现一个个海碗大的窟窿。

500米处,模拟坦克装甲的10毫米钢板被直接洞穿,边缘扭曲;其后堆垒的沙袋被击中时,不是被打穿,而是仿佛被重锤砸中一样,整个炸开,沙土飞扬!

1000米外!这个距离基本超出了寻常重机枪的有效精准射程。然而,“狂风”射出的子弹依然带着可怕的动能。

“铛!”一声巨响,一块5毫米厚的钢板靶心赫然出现一个触目惊心的破洞!更远处的厚木板靶更是被直接撕裂、粉碎!

翁之麟在一旁激动地解说:“辅帅您看!狂风的重弹存能极好,远超寻常机枪!一公里外破甲穿墙,不在话下!”

“它的弹头打到工事上,崩溅的碎石破片本身就能杀伤敌人!鬼子那薄皮豆战车,500米内它就能正面敲开!”

张作相放下望远镜,深吸了一口冷气,半晌才道:“这……这哪里是机枪,这分明是抱在怀里的小炮啊!这分量,怕是比那九二式还得重吧?”

“那倒没有,即便算上三根备用枪管,也比九二式要轻得多。”张汉卿笑着回答。

“嘶……”

在场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张作相更是露出难以置信的震惊。

狂风重机枪的毁伤能力,断崖式领先其它两款机枪。

但还不待他细问,测试已经进入下一项。

第二项:持续射击与可靠性测试。

士兵们开始装填长弹链,进行持续射击。

水冷的辽造三十节式打了不到十分钟,便不得不暂停加水,蒸汽氤氲。

气冷的九二式射击节奏很快,但连续射击数百发后,枪管灼热发红,不得不减缓射速,甚至出现了两次卡壳。

而“狂风”则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画风。

副射手紧盯着射手的动作,每当两三个60发的弹链打完,感觉到枪管过热时,他立刻高喊“换管!”。

只见射手打开卡榫,副射手戴着石棉手套,握住枪管上的提手,一抽一拧,仅重3.2公斤的灼热枪管便被卸下,另一根预冷的备用枪管在几秒钟内便被迅速装上!

弹链更换同样迅速流畅。整个过程中,那沉闷致命的“咚!咚!”声几乎没有长时间的中断。

“好!换管如换弹,这设计绝了!”张作相忍不住喝彩。

这意味着“狂风”在理论上拥有无限持续作战的能力,只要枪管和弹药跟得上。

不过即便如此,狂风在三款枪中,可靠性也只能拿个第二名。

水冷式的重机枪可以持续射击上万发,甚至几万发,都不出现任何精准度下降的问题,这一点狂风还做不到。

第三项:机动性测试。

三组士兵需要扛着机枪及其三脚架,并携带至少一个基数的弹药,进行快速阵地转移。

携带辽造三十节式的四人小组最为吃力,近49公斤的全重让四个精壮汉子也气喘吁吁,水冷筒里的水晃荡着,更是增加了负担。

携带九二式的四人小组同样苦不堪言,55公斤的重量分摊下来,每人负荷极大,且形状不便携行,到达阵地时已近乎脱力。

轮到  “狂风”组。

只见射手深吸一口气,独自一人便将那拥有粗壮枪管的18公斤枪身扛上了肩,虽然沉重,但姿态明显比前两组的士兵要轻松!

副射手则一手拎起12公斤的轻型三脚架,另一只手提着装有两根备用枪管的袋子。

另外两名弹药手一起抬弹药箱,里面共装着四条60发弹链,总计240发。

这是没办法的事,12毫米的大口径子弹,单发重量就有122克,是7.92毫米步枪弹的五倍!

当然,大重量也代表着大威力,它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和震慑力无人可比。

四人小组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以近乎小跑的速度,敏捷而协调地完成了数次阵地转移与架设,速度和质量远远将前两组抛在身后!

在场众人都是行家,没人会小看机动性在实战中的作用。

机枪的克星是谁?

毫无疑问,火炮!

尤其是机枪火力点暴露后,如果不能尽快转移,等待它的必定是炮火打击。

因此射击完毕后,哪个机枪组能够更快的拆卸转移,就意味更容易活下来,这个战术意义非常重大。

众人属实没想到,三者中口径最大的狂风重机枪,居然总重最轻,转移时机动性最好。

除了子弹携带量少一些,几乎挑不出毛病。

测试结束,张作相快步走到“狂风”旁,难以置信地亲手试了试枪身和三脚架的重量。

18公斤的枪身在他这老行伍看来,虽沉却绝非不可驾驭,而那18公斤的三脚架更是轻便得超乎想象!

“三……三十六公斤?全重才三十多公斤?”他猛地转向张汉卿,眼中充满了震撼与狂喜,“汉卿!这……这怎么可能?”

“十二毫米的口径,炮一样的威力,重量却比小鬼子的七点七毫米机枪还轻上一大截!这……这简直是神兵利器!”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831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