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组建装甲师
“这款发动机虽然放在东亚比较先进,但实际上是米国S1赛季的旧产品了。”
“如今米国已经有了普惠R-1340这类更先进的发动机,咱们买自由发动机,根本不会对其形成军事威胁。”
“不光如此,最近米国汽车和机械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自由发动机在市场上降价都难卖,咱们单台折合约5000美元就能拿下,简直再合适不过!”
他凭着21世纪的记忆,清楚米国很快会进入大萧条,时间越往后拖,采购成本只会更低。
说起来有些心酸,这些快被米国淘汰的设备,对东北来说仍是“高科技宝贝”。若非占了这天时地利的便宜,还真难买到手。
“原来如此,看来少帅早有筹谋。”
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其余部分,只需在兵工厂现有基础上略加改进,就能研制出新型坦克。
不过当钟毓灵看到计划投资时,还是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
“总投入990万银元,其中发动机采购150万银元、生产线改造150万银元、原材料采购400万银元、人员培训80万银元、后勤保障210万银元……”
“这还只是武器装备方面的投入,若是算上士兵招募、训练、军饷,以及开战后的各种消耗,这一个师的造价要奔着2000万银元去了。”
“我的总司令啊,您知不知道,中央军一个甲种师一年的消耗也才280万银元!”
“您一个师,顶别人三五个了!”
在他看来,如此豪华的配置要想打造出来,起码得花2000万。
“如此奢靡的挥霍金钱,只为打造一个精锐师,未免也太过浪费了吧?反正对待东瀛帝国我军也是采取守势,不如把这些钱拿出来,多打造几个步兵师。”
“等您的师改旅落实到位,咱们每个师都将拥有一个独立炮团,再加上数量巨大的迫击炮和12毫米的狂风重机枪,火力配置已然不弱。”
“装甲师这等吞金巨兽,真不好养啊!”
张汉卿闻言露出理解的神色,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
越是穷的国家,越要减少重武器的数量,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数量庞大、易于普及的轻武器上面,比如单兵步枪。
未来的抗战中,很多部队一个师拿不出一门大炮,重机枪少得可怜。这样就可以用最少的钱武装最多的部队,最终用兵力优势在战场上稳扎稳打,获得胜利。
但上一世,张汉卿亲眼见过这么做的后果。
血流成河,骸骨如山!
十四年下来,全国军民伤亡超三千五百万,其中光军人就三百八十万!
历史书上简简单单的一行数字,远远无法承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更体现不出那用巨大牺牲换来胜利的沉重代价。
早年他就想,如果能重来一次,一定不能坐视这等悲剧发生。
所以,组建装甲师,是他计划里的关键一环。
张汉卿抬起下巴,直视后者的眼眸:“我知道你的意思,其实这件事很好判断。无非是看这一个装甲师的战斗力,能否顶得过三五个步兵师。”
“我的答案是,能!”
“装甲师的机动速度,远远超过步兵和骑兵,更关键的是它的高攻高防特性,使其具备执行穿插包围,强攻突击等多种特殊任务。”
“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钢铁洪流,将彻底颠覆以往的两军远距离对射、堑壕战的战争模式。”
“它的实战能力,我想不久的将来你就能亲眼见到。”
钟毓灵听这话,只觉得热血上涌,浑身血液都快烧起来了,当即抬手敬礼:“是!少帅放心!新坦克的研发交给我,保准没问题!”
“现在有了发动机的尺寸和参数,我先设计车体,等发动机进口到了,就能赶紧组装试车。”
虽说他对少帅的不少战术思路还没完全吃透,但先前60迫击炮、狂风重机枪这些武器,早已让他彻底见识到少帅的高瞻远瞩。眼下结果没出来,他也不好硬反驳。
张汉卿点点头,回到文件,手指点着上面的计划表:“此计划3月1日启动,为期两年。我们要完成的,不仅仅是一款坦克和一款装甲车!”
“第一是研发量产:今年年底前,样车必须定型。明年一月开始小批量生产,到31年2月底,我要看到120辆‘东北虎’坦克下线!其中包括100辆战斗型和20辆指挥、维修型。”
“第二是组建部队:”张汉卿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构建历史的激动,“同步组建我们东北军第一支装甲师!”
他翻到编制页:
“总兵力14000人!”
“除师部直属部队,下辖3个旅。”
“其中装甲旅下辖2个坦克团、2个装甲步兵团。共120辆“东北虎”中型坦克、180辆“猎豹”轻型装甲车、108门60毫米迫击炮。”
“轮式装甲车让步兵能跟上坦克的速度,实现‘步坦协同’。”
“炮兵旅下辖2个野榴炮团、1个混合支援团、防空营、反坦克营。共72门77毫米野榴炮,12门150毫米重型迫击炮、60挺“狂风”重机枪、12门37毫米战防炮。”
“还有一个超4800人的后勤保障旅!装备大量运兵卡车、载重卡车、油罐车、火炮牵引车等。”
“没有他们,这支钢铁猛虎一天都动不了!”
全师除了120辆坦克、180辆装甲车外,还有450辆载重卡车、150辆运兵卡车、150辆摩托车、80辆油罐车、80辆火炮牵引车、40辆救护车、30辆专用维修车。
总车辆超过一千!
钟毓灵已经完全沉浸在这幅宏伟的蓝图里,他仿佛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车辆、火炮和士兵组成的钢铁洪流,在战场上将鬼子狠狠碾碎。
他轻吸一口凉气:“一个师…一万四千人,近千台车辆,这…这手笔太大了!”
“不大,如何保家卫国?”张汉卿斩钉截铁地说,“这只是骨架。未来还会有空中支援,会有更多的装甲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鬼子动手之前,把刀磨得足够快,把盾铸得足够厚!”
他合上计划书,目光灼灼地看着钟毓灵:“怎么样,毓灵?这个项目,够不够尖端?有没有兴趣来挑更重的担子?”
钟毓灵猛地站起,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清晰而有力地回答:
“有!少帅!请您下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831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