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28章 进口发动机

第28章 进口发动机


“我接了钢盔生产任务,就是有点拿不准……这铁帽子真要大规模造?”

“它也挡不住7.92毫米步枪弹的攻击啊?”

张汉卿把钢盔递过来,浅灰色的钢壳还带着机床加工的纹路。

“谁说它是挡子弹的?”

钢盔虽是为了保护头部而设计,但实际上它是用来抵挡流弹、破片、手枪弹之类的伤害,以此大幅度提升士兵的战场存活率。

现阶段各国步枪多使用全威力弹,哪怕是500米的距离,也能一枪打穿钢盔。

他接过钢盔翻过来,指着内衬道:“你记不记得几年前,茂宸反奉的时候,咱们的兵冲阵地,十个伤兵里有六个是头伤?”

“还有之前跟冯玉翔的部队对峙,他们有少数人戴了法式亚德里安钢盔,咱们的伤亡就比人家高两成。”

他顿了顿,指尖敲了敲钢盔:“我接到消息,日耳曼帝国正在研发M35钢盔,用以替代之前的M17,它能防步枪弹的流弹,实用性很高。”

“咱们仿它的样式,内衬简化成棉麻衬垫,用附属炼钢厂的低碳钢,比进口钢软点,但防流弹、弹片足够了。”

说着,他拿起粉笔在地上画了个钢盔截面:“把冲压模具的弧度调大两度,边缘磨圆,避免刮伤衣服。”

“半年内月产能提到五千顶,先给第七旅和卫队旅,年底前让精锐旅全员戴上。”

钟毓灵掏出小本子记着,笔尖不停:“我之前还觉得这是浪费钢材,现在听您一说,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张汉卿笑了笑,拍了拍手里的钢盔:“打仗打的就是细节,一挺机枪、一枚手榴弹、一顶钢盔,凑在一起就是活命的底气。”

这年头,国内军阀部队大多穷得不行,甚至要靠抢民众家产来凑军费,所以对列装钢盔没多大兴趣。

就连大名鼎鼎的德械师,也要五六年后才能从日耳曼手中买到钢盔。

所以他现在搞,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两人说话间已经来到厂长办公室。

室内弥漫着新绘图纸的油墨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茶香。

钟毓灵挺直腰板,脸上因刚才的任务而泛着光:“少帅放心,钢盔的事我必全力以赴,尽快让它量产,护住弟兄们的脑袋!”

他顿了顿,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眼神里充满了技术狂人特有的好奇与渴望。

“不过…少帅,这钢盔毕竟还是防护的物件。‘狂风’机枪现在由米春霖管着,顺当得很。”

“我这边…您手里有没有更…更尖端的项目?我这浑身劲儿没处使,闲得都快生锈了。”

张汉卿正端着茶杯,闻言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指着他道:“你啊你啊,我就知道你闲不住!”

“翁之麟是块海绵,恨不得把我脑子里的东西都吸干。你倒好,像个寻宝的,总想着挖下一座金山。”

他放下茶杯,神色转为严肃,走到保险柜前,熟练地转动密码,取出一份厚厚的、封面上盖着“绝密”红印的文件。

“来得正好,坐下看看吧。”他将文件递给钟毓灵,“这才是真正的大菜。”

钟毓灵迫不及待地翻开,只看了几页,眼睛就瞪大了:“坦克?!我们…我们真要自己造坦克?还是中型的!”

“可是…少帅,咱们不是能仿造法式的雷诺FT-17吗?用的福特发动机也还算稳妥,为何要另起炉灶,还要花巨资进口米国的发动机?”

张汉卿走到墙边巨大的东北地图前,目光死死盯着关东军驻地。

“稳妥?毓灵,我们的敌人不会给我们‘稳妥’的时间!”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东瀛的关东军,早已不是守着铁路线的保安队。他们的八九式中型坦克已在图纸上,甚至可能已有了样车!”

“未来战场,雷诺那种小豆坦克,连鬼子的反坦克枪都扛不住,只会成为移动的铁棺材!”

他拿起一支粉笔,在旁边的小黑板上飞快地写下一组数据:

“雷诺FT-17:发动机39马力,装甲最厚22毫米,最大速度7.7千米/小时,37毫米短管炮。”

下面又写下一行:

“米国‘自由’L-12发动机:额定功率400马力!是雷诺的十倍还多!”

“看懂了吗?”张汉卿敲着黑板,“动力的差距,是天壤之别!”

“有了‘自由’发动机,我们才能造出重16吨、正面装甲等效30mm以上、公路时速能跑到35公里/小时的真正的中型坦克!”

“它不仅能扛能打,更能跟着我们的卡车纵队快速突击,而不是慢吞吞地在后面爬!”

钟毓灵被这一连串的数据和少帅磅礴的气势震住了,他喃喃道:“16吨…35公里的时速…那确实…确实完全不同了。”

“没错!”张汉卿接过话头,语气沉稳,“所以,我们必须跳过仿制雷诺的阶段,直接瞄准世界一流水平!”

“我已经通过北美公司的关系,着手进口第一批120台‘自由’发动机。以它为核心,打造我们自己的‘国产坦克’!”

其实身为军工专家,他首选的方案应该是自主研发,这样无需在核心部件上受制于外人。

但现实情况是,即便以他21世纪顶尖军工专家的水平,能够帮助兵工厂解决技术难题,以国内现有的工业基础,也生产不出来合格的发动机配件。

光是抗拉强度达到850MPa的“铬钼合金钢”,就能把他们卡得死死的。

自主研发想要攻克材料和零件等难关,少说也得两三年。

张汉卿等不了那么久。

现阶段,既能快速生产,还性能比鬼子的坦克强,那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进口外国发动机。

说起来这款发动机本来是航空发动机,给飞机使用的,它体积小、动力强,还是水冷散热。但这样的特点,恰恰适合用在东北自产的坦克上面。

要是应用到飞机上,以东北动辄零下三四十度的超低温,水冷系统分分钟冻崩,有保温层防护都不行。

后者看完资料,顿时对他天马行空的思路表示惊叹。

“真是想不到,航空发动机还有此等妙用!”钟毓灵看完发动机资料,转眼又皱起眉头,“可是如此先进的发动机,米国当真肯卖给咱们?”

“据我所知,米国十年前就颁布《武器禁运协议》,限制向我国出口武器了。”

“确实如此,但这个协议只针对‘整机’。”张汉卿显然是做足了功课,“自由L-12虽最初设计用于军机,但1920年后已广泛用于民用船舶、卡车和工业设备。”

“米国未将其明确列为“武器”,因此可通过“民用机械”名义出口。”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8319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