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招揽人才的进展
“是穆勒先生吧?”张汉卿认出他。
这位日耳曼机械工程师原在鲁尔区的工厂上班,去年工厂裁员,走投无路时看到东北的招聘启事,带着全家来了奉天。
他笑着走上前,目光扫过穆勒手里的图纸:“听说你在改进兵工厂的机床齿轮?”
穆勒眼睛亮了,连忙展开图纸:“是的!原来的齿轮磨损太快,我试着改了齿形,现在耐用度能提高30%!而且……”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感激,“这里的工资是我在家乡的两倍,还配了带暖气的房子,孩子能去新建的国际学校,太太每天能去市场买新鲜的牛奶。”
“在日耳曼,我们连食物都要排队抢,您是不知道那边面包有多贵。”
张汉卿点点头,露出了然的笑容。
他跟着穆勒走进小楼,实验室里摆着几台锃亮的机床,几名金发碧眼的工程师正围着一台设备讨论,见他进来,都停下手里的活。
“汉斯,你不是说想把家人接来吗?”张汉卿看向角落里的年轻工程师,汉斯是奥地利人,之前在维也纳的机械厂当学徒,经济萧条后失了业。
汉斯挠了挠头,脸上带着不好意思的笑:“总司令,已经在办手续了!”
“我给家里写了信,说这里有单独的宿舍,每月还有补贴,我妹妹也想来东北的纺织厂做工,她在维也纳连工作都找不到。”
刘鸣九在一旁补充:“少帅,咱们给每位人才都配了生活助理,帮他们办签证、找房子,还在安置区建了杂货店、医院,连面包房都是按欧洲口味开的。”
张汉卿点点头,又往生活区走。
路过一栋小楼时,看见个穿连衣裙的女人在院子里种菜,身边跟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
“那是史密斯太太,她先生是米国来的化工专家,之前在匹兹堡的化工厂上班,工厂倒闭后过来的。”刘鸣九介绍道。
史密斯太太见到他们,热情地迎上来,手里还拿着刚摘的西红柿:“总司令!您尝尝,这是我自己种的,比别人家的甜!”
“我先生说,东北的化工实验室比他以前待的舒适,上周还收到了额外的科研补贴。我们打算在这里长期住下去了。”
小女孩抱着个布娃娃,怯生生地看着张汉卿,史密斯太太笑着说:“她昨天还跟我说,想在东北上大学呢!”
一路走下来,张汉卿听到的都是满意的声音。
日耳曼工程师夸待遇好,米国专家赞实验室设备齐全,勃烈的技术员说孩子在国际学校适应得很好。
走到安置区的广场上,他停下脚步,拍了拍刘鸣九的肩膀:“鸣九,你做得不错。”
“安顿好一个人,就是安顿好一颗心。这些专家,是我们东北工业发展的‘种子’,未来能长出参天大树。”
刘鸣九却叹了口气,眉头微微皱起:“少帅,这些小人物好招,可咱们‘星火计划’要的大人物,还是没进展。”
“上个月给爱因斯坦先生发了邀请函,到现在都没回信;还有薛定谔教授,他的助理回信说,他更愿意留在欧洲,觉得东北太遥远,也太落后。”
“这些学术泰斗,看重的是学术环境、科研氛围和同行认可,我们东北……在他们眼里,恐怕还是片荒漠。”
此时,夕阳的余晖给花园里的菊瓣镀上了一层金边。
张汉卿停下脚步,目光掠过那些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的屋舍,以及远处兵工厂高耸的烟囱。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仿佛在欣赏这片他正努力塑造的新天地。
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你说得对。对于站在云端的人物,我们不能用请穆勒先生他们的办法。”
“重金和优渥的生活,对于大师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打动他们的,必须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不过,我倒有个主意,或许能从爱因斯坦先生这里破局。”
刘鸣九眼睛一亮:“少帅有办法了?”
“还得再琢磨琢磨细节。”张汉卿笑了笑,目光望向远方的帅府,“走,咱们回办公室,把具体的计划捋一捋。”
“要让这些西方的大人物来东北,得下一盘不一样的棋。”
晚风拂过安置区的树梢,带来阵阵凉意,实验室的窗户里依旧人影晃动,那些从欧美而来的小人物,正在这里扎根。
返回帅府后,两人直奔办公室。
此时阳光洒在木质办公桌上,桌面摊着两叠文件。
左边是《星火人才计划进展报告》,右上角用红笔圈着“国际人才招揽率不足 5%”;右边是张汉卿刚批注完的东北大学章程,墨迹还带着几分湿润。
刘鸣九手里攥着份皱巴巴的人才名单,递交给他。
张汉卿拿起名单,目光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几个字上停了片刻,指尖轻轻敲着桌面。
他当然知道1930年的爱因斯坦有多难请,此时对方刚完成环球演讲,在普林斯顿声望正盛,怎么会轻易来一个被西方视为“军阀盘踞地”的东北?
但他更清楚,再过三年,日耳曼剧变,这位科学巨匠将沦为流亡者,现在不搭线,将来再想争取就晚了。
“鸣九,急不得。”张汉卿放下名单,忽然笑了笑,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东北大学的方向,“咱们之前的法子太‘直’了,上来就提任教、定居,人家自然警惕。”
“得换个思路,先让他们看见东北的‘不一样’,再谈合作。”
“不一样?”刘鸣九愣了愣,“咱们给的酬金已经是欧洲高校的两倍了,还不够不一样?”
“少帅,不是我小气,咱们东北大学物理系教授吴有训先生,年薪才3600银元,史密斯之类的外国专家,最高也不过9600。”
“而面对爱因斯坦,咱们开口就是10万银元,这还不够诚意啊?”
“钱是基础,但留不住天才。”张汉卿转回身,从抽屉里抽出张空白信纸,提笔在上面写了三个词:引力透镜、宇宙常数、量子纠缠。
“你看这几个,是现在物理学界最绕的坎儿,连爱因斯坦自己都在琢磨。”
“咱们第一步,就从东北大学入手,以校方和我的共同名义,给爱因斯坦发邀请,不说‘招揽’,只说‘学术交流’,请他来给学生做场演讲。”
“此行我方保证他的安全,再给予十万美元的高额酬金,想必能够令他动容。”
“十万美元?嘶……”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831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