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61章 三十万民兵

第61章 三十万民兵


在张汉卿的规划中,民会武装力量共分三级:卫队、民兵、新军。

其中卫队负责保护乡村田地和组织成员安全,维护新垦区治安,保护群众利益,打击地方劣绅豪族,守护重要设施和物资。

民兵则以地方群众为基础,平时参与生产,战时开展游击战、袭扰敌军、破坏交通线等,配合正规军作战,按县、乡、村分级组建。

新军,也是民会中唯一的正规军。它在东北军中有编制,负责正面作战、大规模军事行动,具备较强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按师、团、营等正规编制组建。

目前的新军,仅有一个装甲师。这也是民会最核心的力量。

王以哲指着装甲第一师的编制表:“新军不设新番号,全部补充进装甲师,少帅此策高明。”

“目前装甲师编制一万四千人,尚有空额四千。是否从民兵中遴选精锐,再调入第七旅骨干,尽快满编?”

张汉卿却摇了摇头,目光锐利:“不是调入第七旅骨干,而是直接将第七旅整体并入装甲一师。毕竟经过这一年的改造,第七旅的官兵基本都加入了民会。”

“装甲师是我们的尖刀,宁缺毋滥。这支部队连级的督导员、团级的司训员、师级的司训长,必须配齐,一个都不能少!”

“鼎方,你兼任师长,务必将‘组织指挥枪’的原则,给我扎进根子里!”

最后,张汉卿将一份民会核心成员名单递给王以哲,语气凝重:“民会现在的核心成员仅八千人,太少了。我要你在年底之前,将其扩大到两万人!”

“人选要从合作社骨干、民兵小队长里挑,必须是‘吃过苦、真心认同民会’的人。这件事,由你牵头落实。”

王以哲“啪”的一个立正,神情肃穆:“请您放心!我立即与方显廷对接,他管垦殖和合作社,能协助筛选可靠人选。”

“武器盘点调拨,我让后勤部本周内就办,第一批旧枪尽快发到民兵手上。卫队所需的冷兵器,交由生产建设科组织各地铁匠铺连夜赶制!”

张汉卿绕过桌案,重重拍了拍王以哲的肩膀,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鼎方,这件事,比我们打赢仲原大战还要紧!”

“手中有这三十万民兵、一个满编的装甲师,再加上民会两万核心成员,今后面对大风大浪,我们才算真正有了一点底气!”

他转过身,语气变得极为严肃,向自己最信赖的将领剖析其中深意:

“你我要清楚,这三十万民兵,绝非乌合之众,他们是未来战场上,咱们主力部队的‘血库’和‘筋骨’!”

“一旦战事惨烈,前线将士出现重大伤亡,这些经过基础训练、知根知底的民兵,就能成建制、有组织地迅速补充进去,保证我们的主力师团战斗力不断档,骨架不散!”

“这才是我们未来能跟鬼子打持久战、消耗战的根本所在,容不得半点马虎!”

王以哲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正是现代战争的精髓所在。

张汉卿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之所以这民兵必须全部从新垦区的移民中挑选,原因无他——我看不上旧式招兵买马的那套!”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那些旧军队里补充来的兵油子,匪气太重,思想僵化,满脑子还是当兵吃粮、甚至欺压百姓的那套老黄历!”

“这样的兵,打顺风仗尚可,一旦遇上硬仗、恶仗,靠不住!”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那片广袤的新垦区,语气转为坚定和期望:

“只有这些刚刚在东北安家落户、分得了土地、实实在在享受到民会新政实惠的底层百姓!他们的身家性命,已经和这片黑土地、和我们推行的新制度牢牢绑在了一起!”

“他们才是民会最铁杆的拥护者,才是我们未来新军队的基石。”

“由这样的兵源补充到部队里,他们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才会真正爆发出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成为敢打敢拼、不畏牺牲的钢铁之师!”

王以哲肃然立正,他完全明白了少帅的深远布局。

这不仅仅是在扩军,更是在为未来的东北军进行一次彻底的“换血”和“铸魂”。

他沉声应道:“明白!请少帅放心,我必严格把关,将此事作为头等要务,为您、为东北,练出一支真正的预备部队!”

王以哲迎着张汉卿的目光,坚定地点头。

张汉卿这番布局,并非为了争霸关内,而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中,为东北保住最后一丝元气,乃至扭转命运的契机。

毕竟鬼子虽然兵力不多,但“在乡军人”可不少,真正打起来,爆兵潜力不容小觑。

王以哲离开帅府后,立刻开始着手执行任务。

接下来的大半年,整个东北的新垦区,如同一部庞大而精密的机器,依据这份规划高速运转起来。

当月,三千个重点村落率先立起了“民间保卫队”的木牌,铁匠炉的火光映红了夜晚,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

预计年底,三十万民兵名册将造册完成。尽管许多人是几人共用一杆老枪,但每月五天的操练场上,口令声、脚步声已初显声势。

大量经过严格筛选的民兵骨干和第七旅老兵,带着崭新的辽十八式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补入了装甲第一师的战阵。

民会的核心成员也悄然突破万人,他们像无数颗火种,深入村社,将“保家卫国”的信念与具体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一场静默而伟大的力量积蓄,在黑土地下汹涌澎湃。

……

8月的奉天。

秋日阳光洒在城东的“国际人才安置区”里,红砖小楼前的草坪刚修剪过,飘着淡淡的青草香。

张汉卿踩着碎石路往里走,身后跟着负责人才安置的刘鸣九,还有两名卫兵。

这里住的都是近一年从欧美招揽来的技术人才,没有大人物,却都是能实打实做事的工程师、技术员。

“少帅,前面就是机械组的办公区,住的多是日耳曼、奥地利来的工程师。”

刘鸣九指着一栋带阁楼的小楼,话音刚落,就见个高鼻梁的中年男人从门里出来,手里攥着张图纸,见到张汉卿立刻停下脚步,拘谨地行了个礼:“总司令!”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831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