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97章 东北军战力优化计划

第97章 东北军战力优化计划


王以哲这时也拿着靶纸走过来,看着纸上的弹孔,转头对张汉卿道:“少帅,装甲步兵跟坦克冲锋时,最缺的就是快速压制火力。”

“这枪能在运动中连续射击,对付鬼子的反坦克手正好!”

“之前用辽18,打一枪就得躲一下,总被鬼子钻空子。”

张汉卿看着几人围着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议论不休,指尖在膝头轻轻敲了敲,忽然朝靶场角落喊了声:“把那挺暴雨轻机枪端上来!”

两名军械兵立刻扛着枪弹走过来,他们肩上的轻机枪第一眼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通体是东北兵工厂特有的深灰烤蓝,方形机匣上布满菱形散热孔,短粗的枪管前端拧着喇叭状消焰器,枪管下方焊着折叠式两脚架。

机匣下方卡着个圆鼓鼓的金属弹鼓,枪托是黑色金属,握把处缠着防滑帆布,整体线条利落得像头蓄势的豹子,竟有几分日耳曼风格。

暴雨就是6毫米的MG42

“这枪……看着就比捷克式凶!”何柱国第一个冲过去,伸手摸了摸机匣上的散热孔,指腹蹭到冰凉的金属,又掂了掂枪身,“不轻不重,看着得有个八九公斤?”

“8.5公斤,带两脚架。”张汉卿示意军械兵装弹,又让人抬来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先试捷克式,再看暴雨——都是点射,咱们比精准、比续航。”

军械兵给捷克式装上20发弹匣,射手卧倒后扣动扳机,“哒、哒、哒”的短点射声断断续续,打了三个短点射才停,用时8秒。

报靶员喊:“100米胸靶,6发5中!”

“捷克式得打短点射,不然精度掉得厉害。”王以哲抱着胳膊,目光落在暴雨轻机枪上,“看暴雨的。”

这次换了装甲师的机枪手,他先检查了弹鼓卡扣,然后卧倒,将枪托抵紧肩窝,手指扣下扳机。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三个短点射连贯却不急促,每轮三发子弹几乎同时落在靶心区域,用时仅6秒。

报靶员跑过去看了眼,嗓门都高了:“暴雨轻机枪,9发9中!全部上靶!”

靶场瞬间静了,刘多荃快步走到机枪旁,蹲下身盯着那个圆弹鼓:“这弹鼓能装多少发?刚才打了9发,看着好像还不少。”

“75发。”张汉卿让军械兵卸下弹鼓,递到众人面前,“你们掂掂,这弹鼓满装才915克。因为用的是6×40毫米通用弹,每发才12.2克。”

“它优化了弹簧和拨弹滑轨后,内部采用双排单进设计,故障率大大降低。”

董英斌接过弹鼓,又拿起捷克式的20发弹匣,忽然眼睛一亮:“我算笔账,以前捷克式三人小组,最多带10个弹匣,200发子弹,7.92弹每发25克,总重5公斤。”

“现在暴雨两人小组,带4个75发弹鼓加100发散弹,总共400发,总重才4.88公斤!”

“啥?”何柱国凑过来,掰着手指头算,“两人带400发?比三人带的200发还多一倍?这后勤负担轻了一半啊!”

“骑兵行军最忌负重,要是骑1师装备暴雨,机枪小组不用额外驮马,俩人就能携带足够弹药,打完整场仗!”

张廷枢也算了算,语气里满是惊喜:“17师守油田,以前三个机枪手看一个阵地,现在俩就行,还能多派俩人巡逻!”

“而且400发弹,应付一般的战斗足够了,不用总喊后勤补弹。今后鬼子想趁补弹空当冲锋,门都没有!”

刘翼飞摸着暴雨的枪管,忽然注意到枪管根部的卡扣:“这枪管能快速换吧?刚才打了9发,摸着还不烫。”

“能,十秒就能换。”

张汉卿让军械兵演示,只见射手扳开机匣旁的卡扣,轻轻一抽就把枪管卸了下来,换上备用枪管,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要是打持续射击,换根枪管接着用,比捷克式拆护木换枪管快多了。”

“哈哈哈,好,太好了!”后者捧着枪,乐得合不拢嘴。

等众人的兴奋劲儿稍缓,张汉卿从公文包掏出一份油印文件,往木桌上一放。

“新枪虽好,可这分配是个大问题。毕竟东北军三十万部队,列装也要分个先后。”

“怎么拿到枪,今天就把规矩说透——这是《东北军战力优化计划》的考核细则,现在就跟你们说明。”

“只考三科,基础素养、信仰认同、实战演习。”

“基础素养:5公里跑25分钟合格、辽18拆解保养10分钟合格、枪法百米胸靶10发6中合格。”

“信仰认同:闭卷考“抗倭意义”,60分合格。农户评价方面,要求无欺压百姓记录。”

“  实战演习:模拟奉天保卫战,如三道岗战斗、丛林地形无重装备守阵地、武装越野等内容。由第三方评审团综合评价,也是60分合格。”

七名师长闻言立刻围了过来,刘翼飞先拿起文件,目光扫到“基础素养”那栏,眉头微微一皱。

“5公里跑25分钟合格?我3师里有几个老帅时期的老兵,体能确实跟不上,这要是不合格,总不能直接撵走吧?”

“分情况。”张汉卿指着细则上的备注,“两项不合格的,转去建设兵团当民兵,半年后还能再考;要是三项都不合格,就发三个月军饷清退。”

“咱们不亏待人,但也不养蛀虫。”

“而且50万民兵里有的是好苗子,他们在垦区扛锄头、修水渠,体能比不少老兵还强,考核要是比正规军好,直接补进来!”

“凭什么老兵就不能让贤?”

刘翼飞琢磨了会儿,点头道:“也是,新枪得给能扛住的人用,民兵要是真行,补进来也合理。”

李振唐这时指着“信仰认同”栏,语气带着几分谨慎:“闭卷考‘抗倭意义’倒还好说,农户评价这一条……士兵跟农户不熟,万一有人故意给差评,这不冤吗?”

“不会让他冤。”张汉卿解释道,“由民会督导员牵头,每个村选三个农户代表——得是口碑好、没跟部队起过冲突的。”

“评价前先公示士兵的姓名、驻地名、纪律记录,要是有士兵觉得冤,能找督导员申诉,咱们再追查到底。”

“就像装甲师,三道岗战斗期间坦克压坏了道路,但后来帮农户修路修房,损坏的庄稼照价赔偿,没一个人说他们欺压百姓,这种评价能有猫腻?”

李振唐放下心来,连连点头:“这么一来就公正了,士兵也不会有怨气。”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831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