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106章 贵部这个忙,我张汉卿帮了!

第106章 贵部这个忙,我张汉卿帮了!


整理军装时,张汉卿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墙上的库存报表,一个模糊的念头突然闪过。

若是南方局势有变,这些堆积如山的军火,或许正是某些人急需的物资?

他加快脚步,第一次对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产生了强烈的期待。

……

初冬的夜风已有刺骨寒意,但西花厅内却暖意融融。

陈真如——这位统率着三四万粤军的领袖,此刻正坐在张汉卿对面。

他年近五旬,眉宇间透着岭南人特有的刚毅。作为北伐时期“铁军”的缔造者之一,他率领的部队素以善战著称。

更难得的是,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国府内各派系间保持着独立姿态,是少数敢于公开质疑常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高级将领。

粤军虽然隶属于中央军,但却不是常申的嫡系。甚至在整个国军序列中,都属于被打压排挤的对象,处境并不好。

而且听闻,他们最近被调去了沪城。

陈真如脱下深色呢绒大衣,露出里面的青灰色长衫,对着眼前这位年轻的东北统帅拱手道:“副总司令,东北军三月前力挫倭寇,扬我国威。”

“陈某在南方闻讯,每每思之,都不禁热血沸腾啊。”

张汉卿从紫檀木书案后起身,唇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真如先生过誉了。”

他特意在“真如”二字上稍稍加重了语气,果然看见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讶异。

“倒是您,”张汉卿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如刀,“不在沪城整军经武,以防宵小,怎有闲暇到这苦寒之地的市井之间体察民情?”

陈真如闻言,不禁抚掌长叹:“汉卿先生果然明察秋毫。”

“实不相瞒,陈某抵奉三日,未敢即刻叨扰,却是在周围走了走,看了看。”

他望向窗外,语气渐渐深沉,“闯关东的流民有了自己的田地,工厂里的工人在为‘咱东北自己的坦克’而自豪。”

“这种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与我在关内所见,截然不同。”

他转回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张汉卿:“我原本不解,一支军队为何能爆发出如此战力。”

“但见了您的‘民会’,见了百姓眼中的光,我方明白,您这里有‘根’。这,正是我粤军弟兄们所求而不得的。”

“民为兵之本,兵为民之盾。”张汉卿轻轻颔首,示意对方继续。

陈真如神色骤然凝重:“想必您也听说了,近期我部奉调沪城,名为驻防,实为弃子。”

“东瀛在东北受挫,其在沪上的浪人与水兵挑衅日甚。沪城乃国家经济命脉,万不能有失。然我部孤悬在外,内无强援,外临强敌……”

他深吸一口气,“此来,实为将士们寻一条生路,为沪城求一线生机。”

其实常申早就嗅到了沪城的火药味,如今把粤军这种“刺头部队”调过去,就是存了借刀杀人,让其跟鬼子拼个两败俱伤的念头。

这跟两年前撺掇张汉卿武力夺回滨绥铁路的计谋,如出一辙。

还真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好手啊。

张汉卿心如明镜,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沉吟不语。

粤军这是来求援了。

三十万东北军正在换装,淘汰下来的辽十八、捷克式机枪堆积如山,正是缺个大客户来回血。

奉天兵工厂的新产线要扩充,海军那吞金兽还眼巴巴等着新舰……这或许是个机会。

“真如先生,”他缓缓开口,“若沪上战端一开,贵部最缺何种装备?”

“巷战之中,最缺攻坚之火器,与压制敌军之自动武器。”陈真如答得干脆。

张汉卿忽然起身:“纸上谈兵终觉浅。真如先生,不如随我去看看,我东北的‘家当’。”

后者眼神一亮:“正有此意!”

片刻后。

奉天兵工厂秘密测试场。

探照灯将夜空照得亮如白昼。

“此乃‘狂风’重机枪,射速每分钟五六百发,配可快速更换枪管。”

张汉卿话音未落,震耳欲聋的枪声已然响起,远处靶标应声撕裂。

陈真如目不转睛,暗暗心惊。

这重机枪倒是可以卖,产能已经跟上。但真正的好东西,是仓库里那些新家伙……

紧接着,一辆钢铁巨兽轰鸣着驶过测试场,厚重的装甲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这是‘东北虎’坦克,创新性的采用了倾斜装甲,装备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越野性能卓越。”张汉卿解释道,“此乃国之重器,恕难外售。”

坦克和飞机暂时不能卖,这是底线。

至于步枪和机枪这类基础武器,则可以稍稍放开点限制。

不过张汉卿现在考虑的是,除了辽十八、捷克式,最新量产的五六半和暴雨,究竟要不要放在出售清单上。

一方面新武器他想尽量保密,将来打鬼子的时候才容易出其不意。鬼子虽然知道东北军正换装半自动步枪,但对这种划时代武器还是缺乏实战体验,这是个机会。

但另一方面,东北刚刚跟鬼子签署了停战协议,短时间内可能打不起来,与其把这些家伙攥在手里用旧生锈,不如卖出去创造利润,再用卖枪的钱反哺兵工厂,提升产能。

毕竟据他所知,陈真如的粤军,接下来可是要跟鬼子在沪城打一场恶战。

就在他内心激烈权衡时,陈真如却走到一名警卫兵身旁,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手中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汉卿先生,”陈真如的声音有些激动,“常申将我部调往沪城,确实存着借刀杀人之心。但我粤军上下,从无怨言!”

他转身直面张汉卿,目光如炬:“我们愿向东北军学习,顶在四万万同胞身前,率先与鬼子交战。不计代价,不为其他,只为——”

他的声音突然提高,“多杀倭寇,守我疆土!”

“若我粤军儿郎,人手一支如此利刃,必让鬼子每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这番话如一道惊雷,劈开了所有的算计。

张汉卿看着陈真如眼中毫不掩饰的赤诚,看着他那两次伸出想要抚摸,又颤抖着放下的手,忽然觉得方才那些关于保密、利害关系的考量,在“多杀倭寇”这四个字面前,是何等渺小。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犹豫尽去,转为前所未有的坚定。

“真如先生,”张汉卿的声音中气十足,“我方才一直在盘算,这笔生意该怎么跟你做,才划算。但现在,我改主意了。”

他斩钉截铁地说:“贵部这个忙,我张汉卿帮了!”

“不仅是仓库里那些替换下来的旧枪旧炮,这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暴雨轻机枪,我也首批提供一千多支给你,连同五十万发子弹!”

“不为赚钱,就为让你粤军的弟兄们,能替全国的同胞,多杀鬼子!”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088/436700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