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替考书童竟被钦点为当世文圣 > 第37章 神童书童,天下皆知

第37章 神童书童,天下皆知


赵大宝一脸得意地说:“那是,也不看看我老大是谁!”

钱家、司空家此次虽然没有直接因三国话本的热销获得巨大利润,但借着这股热潮和话本的招牌名头。

他们各自的生意也变得蒸蒸日上。

也有不少像陈道生这样的人,读了上册却没有下册,这种感觉就像有猫在心里挠痒痒,令人欲罢不能。

很快,不少人将注意力放在了话本的作者身上。

书册前面有江砚白的个人介绍。

几位少爷的读后感也和陈道生的批注夹杂在一起,没有分开。

“著书之人江砚白,没听说过,今年才八岁?确定不是已到弱冠之年?”

“我们南宁县何时出了这么个神童?”

一阵阵惊呼声接连从南宁县各处街头文人的口中传出。

很快,这个消息再次传遍大街小巷,南宁县内众人皆知。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问题:江砚白是谁?

神童如今在哪?

这本书到底是不是他写的,还是有人代笔,只是为了宣扬此子的神童之名?

……

各种各样的疑问在众人心中盘旋,却得不到任何解答。

天下聪明人不少。

于是很多人顺着这股热潮,直奔王家大宅而去。

“王老爷,这本书是你写的吗?”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诗篇,堪称我大顺开国以来的佳作,绝对是上乘水准。此书由你王家书房发售,下册到底什么时候能出?”

“这神童是真有其才,还是子虚乌有?”

……

王青山刚从府里出来,上一刻门前还空无一人,可随着他的身影出现,早已蹲点等候的众多文人一下子将他团团围住。

王青山瞬间感觉自己成了瓮中之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偏偏此时的王青山一脸茫然,面对众多文人的询问。

他的大脑一片混乱。

“什么书?”

“‘滚滚长江东逝水’,好诗?”

“我王青山写的?我怎么不知道,我王青山哪有这等才华?”

“难道是砚白?”

眨眼间,王青山就想到了大概方向。

但看着身边的众人。

他只能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王青山拱了拱手,面带歉意地说:“各位,实不相瞒,这本书确实不是我王青山写的。这样的诗篇和其中的见解,我王青山即便有心,也无此能力。”

堂堂举人在大白天说出的话,南宁县的文人们还是愿意相信的。

“哈哈哈!”

人群中突然响起一阵洪亮的笑声,“我就知道不是他王青山。王老爷虽有文才,但要写出这样的书,还是痴人说梦。”

“兄台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王老爷在我们南宁县文坛虽有一定地位,但想要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诗篇,恐怕还得再勤学苦练几十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别说几十年,恐怕一辈子也未必能写出来。”

众多文人面露失望,纷纷叹息。

看向王青山的目光中透露出浓浓的恨铁不成钢之意,仿佛他王青山身为举人,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

被南宁县的文人看不起。

“你们刚才说的话是在夸本老爷吗?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这一刻,王青山感到深深的挫败。

尤其是看着刚才还前呼后拥,此刻却冷冷清清的场景,这种落差感让他的挫败感更加强烈。

“我王青山不是神童又怎样?又没吃你们家大米,关你们什么事!”

王青山握着拳头,心中满是气愤。

平白无故被人说了一顿,委屈极了。

……

南宁县内书铺的火爆,以及此刻王府之外老爷王青山所遭遇的种种,江砚白很快就得知了。

王朗在他面前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仿佛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人是他自己。

“砚白哥,你现在可是神童了,南宁县的人都知道!”

“少爷,我本来就是。”

江砚白昂首挺胸,轻轻拍了拍王朗胖乎乎的小肉脸,笑着说道。

“那我呢?”

王朗一脸期待地问道。

江砚白没有丝毫犹豫,给出了和以前如出一辙的答案:“少爷当然也是!少爷如今的记忆力可不是寻常孩童能比的。

要是少爷都不算小神童,那恐怕没几个人是了。”

王朗听了,心里喜滋滋的。

他知道江砚白是在哄他,但就是乐意被江砚白哄,心里就是开心。

江砚白手中同样拿着一份如今市面上异常火爆的三国话本上册,其中不仅有钱有财、赵大宝等几位少爷写的批注。

让江砚白没想到的是,陈夫子也在上面添了几笔。

若是在前几日,陈夫子或许还不知道,但如今……

江砚白也并不打算一直隐瞒身份了,也该是时候了。

“老老大,我们来!”

“从此以后,老老大就是我们南宁县内众人皆知的神童。”

“老老大是神童,我们就是神童的小小弟!”

这时,钱有财、赵大宝、司空明三人迈着轻快的步伐,出现在江砚白和王朗面前。

他们三人随着三国话本上册的热销,如今在南宁县内也有了一些名气,不过没多少人过多提及。

论名气更是与江砚白相差甚远,但他们几人已经很满足了。

和几人玩闹了一阵后,管家傅老来了:“砚白少爷,老爷和夫人有请。”

傅老眼神复杂。

江砚白轻轻点了点头,和身后的王朗、钱有财几人打了个招呼,就跟着管家傅老先行离开。

看着江砚白离去的背影,刚才还欢乐闹腾的几人,一张张小胖脸瞬间都垮了下来。

“老老大这回真的出名了,成了神童。”

“我们和老老大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外面那些文人还说,老老大的三国话本虽然好,但唯一的不足就是我们几人写的读后感。

我们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在给老老大拖后腿。”

看着眼前一脸泄气的赵大宝、钱有财和司空明三人,王朗身为“老大”,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学着江砚白以前对他的鼓励式教育。

用慈祥、充满父爱的目光看向三人。

他清了清嗓子,神态显得庄重严肃,然后说道。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900/111111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