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响云楼
听沈愈和甄氏的对话,沈愈对沈扶摇的来历心知肚明,不以为耻,甚至将那当成是他的得意之作。
可是对沈明月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深以为耻。
但两人又没有提及这个孩子的来历分毫,就像是连他们也不知道明簪雪这个孩子究竟从何而来。
“娘那时候已经神智失常,而且据我所知,宁平侯府的下人在那之后基本都换过了,如果连沈愈和甄氏都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来历,那其他人更不会知道。”
明寒川神色凝重:“那时宋彰篡权,明家人都不在京中,沈愈和甄氏未必会善待姑母,会不会是……府中哪个下人……”
楚姮断然说道:“是什么来历不重要,只要知道是娘的女儿就足够了。”
明寒川深以为然:“没错,只要知道表妹是明家的血脉就足够了。”
“表兄,还是那句话,今日之事你知我知,我不希望娘被人诟病,镇北侯府也不宜在此时成为众矢之的。”
“那沈愈那边……”明寒川如今再不愿喊一声姑丈,想到过往唤了那人那么多年的姑丈,他都觉得恶心。
楚姮声音沉冷,说道:“我留着沈愈尚有用处,暂时不宜一拍两散,但我也绝不会再送娘回去,发生这样的事,外祖母想多留娘一阵子也是合情合理的,拖着便是。”
……
翌日一早,沈愈便亲自登门,告知了甄氏的死讯。
甄氏名为平妻,实则为妾,连个正式的丧仪都不会有,这也是沈愈给明家的交代。
沈愈不愿将事情闹大,可明老夫人却一定要给女儿和外孙女正名。
甄氏换女的秘辛很快便在京中传扬开,沈愈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近几日沈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指指点点,每日下朝后便躲在府里不愿出门应酬。
但还是有事情自动找上了门。
“侯爷,这是响云楼的胡掌柜送来的契书。”
管家将一个洒金红封放到了沈愈的案头。
“响云楼?”沈愈取出红封内的契书。
这响云楼他似乎在哪里听过。
管家已经说道:“这响云楼是盛京近日新开的一间酒楼,排场比水云楼还阔,占了大半条街,说是酒楼,其实与瓦舍差不离了,里头流水的筵席,歌舞,戏台子,杂耍,赌局,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个销金窟。”
光听管家这么一讲,沈愈便能想得到,这响云楼必然是日进斗金,财源不绝。
“这响云楼背后的东家是何来历?竟敢与秦家叫板?”
响云楼排场闹得这么大,摆明了是跟水云楼打擂台,若没有深厚的背景,谁敢这么干?
但看到契书上的内容,沈愈愣住了。
契书上写着,将响云楼两成干股无偿赠予宁平侯沈愈。
同时,他听管家说道:“这个……坊间都在传,响云楼的背后站着鉴察司和宁平侯府。”
沈愈讶然:“鉴察司?”
那想必裴容与那头也收到了同样的干股契书。
沈愈道:“这响云楼的东家莫不是自己没什么来历,想用银子求一个庇护?”
可也没有这么做事的,既要求庇护,就应该提前打好招呼。
可这响云楼的东家倒好,等开了张,才想起要请神,他就不怕这庇护神请不到,得罪了秦家碰得头破血流?
管家说道:“侯爷,这响云楼的胡掌柜说起来还真跟咱们府上有点牵扯。”
“哦?本侯怎么不知?”
“侯爷您事忙,许是忘了,年前三小姐从砚城回来,就是得了这个胡掌柜的关照,他许是想因着这层关系攀上咱们宁平侯府,在盛京求个庇护。”
沈愈隐约有个印象:“你是觉得,这胡掌柜就是响云楼的东家,背后没有其他人?”
管家却摇头。
“依小人看这倒未必,小人打探过,这胡万贯就是个倒手货物的行商,是赚了些家底,但要说能在盛京开这么一间响云楼,恐怕还不够。
“那姓胡的办事玲珑,为人滑溜,嘴紧得很,小人没能从他嘴里套出什么有用的话来,但是侯爷您想,就这么一个精明谨慎的人,他若真是没什么背景依仗,真敢贸然与水云楼打擂台?
“况且,就凭他敢去攀附鉴察司这一层,就绝没那么简单,一般人躲着鉴察司还来不及,谁敢巴巴地往上凑?哪怕是主动送银子,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个胆量。”
沈愈捏着契书,想到水云楼背后的秦家,便觉得这契书有些烫手。
可他也不甘心永远屈居人下。
若是那响云楼真能拉到裴容与做靠山,沈愈便也能通过响云楼与裴容与拉近关系。
将来楚姮进了宫,宁平侯府与裴容与就更算是盟友。
明家,裴容与,陛下,都会成为楚姮的助力,他沈愈若真能成为未来国丈,未必不能与秦家争一争。
管家又道:“这响云楼若真能开得下去,可是源源不绝的银子。”
谁说身居高位者便不屑于黄白俗物?
相反,越是走得高,越是明白财可通神的道理。
就算是秦牧,若没有银子,又如何能笼络得住银甲军和身后一班附庸?
沈愈重新将契书塞入红封,说道:“先留着,不必答复,水云楼被抢了生意,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且看看到时候鉴察司那位可会为响云楼出面。”
若是响云楼请不动裴容与这尊煞神,那也开不下去,沈愈自然也不必插手。
管家正要退回去,便听门外有人来报。
“侯爷,外头来了好些平民百姓,在咱们侯府门前敲锣打鼓,说是来给大老爷送万民伞的。”
大老爷?沈念?
沈愈疑惑地站了起来。
大哥沈念远在丹阳郡为官,怎么会有京城百姓给他送万民伞?
待到沈愈和管家到了侯府门外,便看到一众乌泱泱的百姓聚在门外,锣鼓声喧天,引得崇华街上其他官员家眷也出来观望。
见到沈愈,锣鼓声骤然停下,一众百姓都跪了下去。
为首两人一起撑着一柄硕大的万民伞,绸布做的伞盖上垂落下五颜六色的绸条,上面绣着数之不清的名字。
“侯爷,草民等人都是西郊的原住民,因修建草场被迫背井离乡,如今陛下圣明,要重建西郊,将我们的家重新归还,我们这些人便都回来了。
“年前冬日西郊房屋被雪压塌,沈大老爷亲自去西郊又是出钱又是出力,所以我们听闻陛下要让沈大老爷主持重建,心中便很是踏实。
“这万民伞是我们西郊所有住民的一片心意,还望侯爷能代为转交给沈大老爷,等到沈大老爷回京上任,草民等人一定去城门口迎接。”
什么?
沈愈满脸错愕。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761/437921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