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风暴
维克托没有被带到芝加哥市区的联邦拘留所,甚至没有被带去FBI的芝加哥分局。
车辆在夜色中疾驰,最终驶入了一处位于郊外,看起来像是废弃工厂或者某个不为人知的政府设施的地方。
这里戒备森严,高墙电网,探照灯的光柱在夜空中交叉扫视。
他被直接带进了一个没有任何窗户的审讯室。
墙壁是暗沉的灰色,似乎能吸收所有光线和声音,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头顶是一盏惨白的、散发着刺目光线的吊灯。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和铁锈混合的怪异气味。
哈里森和另一名身材壮硕,眼神凶悍的探员——后来维克托在他进入密歇根胡之前才知道他叫米勒——坐在他对面。
审讯开始了。
“维克托,说说吧,你购买乌克兰那艘航母的真实目的。”
哈里森开门见山,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
“我已经在商业计划书里写得很清楚,哈里森探员。我要把它改造成一个移动赌场,命名为‘海上帝皇号’,也许会改一个黑暗星炬号!这是我的合法商业行为。”
维克托尽量保持冷静。
“移动赌场?”
米勒嗤笑一声,猛地一拍桌子,巨大的声响震得维克托耳膜嗡鸣,“用一艘能搭载数十架战机的航空母舰做赌场?你当我们是白痴吗?
说!你背后是哪个国家?中国?俄罗斯?还是某个恐怖组织?你打算用它来做什么?走私武器?发动袭击?”
“我说了,是赌场。”
维克托重复道,语气坚定:“我是一个拥有数十亿美金资产的生意人!”
“不过是个黄皮猪!”
见他不肯就范,米勒站了起来,绕到维克托身后。
突然,他一把抓住维克托的头发,狠狠地将他的头撞向桌面!
“砰!”的一声闷响,维克顿感眼前一黑,额角传来剧痛,温热的血液顺着眉骨流了下来。
“再说一遍!为了什么?”
米勒在他耳边低吼。
“·······赌场。”
维克托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成了维克托一生中最有意思的时刻。
拳脚如同雨点般落在他的腹部、肋部——不过些许感觉。
他们用强光直射他的眼睛,不让他睡觉,反复用同样的问题轰炸他,试图从他的话语中找到矛盾和漏洞。
他们威胁要将他关进永无天日的黑牢,让他永远见不到家人。
他们甚至暗示,已经掌握了麦克斯“参与叛国”的“证据”。
但维克托始终紧咬牙关,除了“移动赌场”和“合法商业”,他不再多说一个字。
他深知,一旦松口,承认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不仅他自己万劫不复,还会牵连到他身后庞大的商业帝国和无数依靠他生活的人。
哈里森的耐心似乎耗尽了。
他看着鼻青脸肿、嘴角渗血但眼神依旧倔强的维克托,冷冷地对米勒说:“看来你需要换个环境,好好思考一下。”
于是,维克托被蒙上眼睛,转移到了这座设施深处的一个牢房。
当眼罩被取下时,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如同兽笼般的监区。
这里关押的,似乎都是些重刑犯,空气中弥漫着暴戾、绝望和汗臭混合的气味。
囚犯们隔着铁栅栏用充满敌意和审视的目光盯着他这个新来的“客人”。
狱警将他推进其中一个空牢房,阴森地笑道:“欢迎来到‘死刑犯之家’。这里的邻居们,可都不太友好。希望你能喜欢这里的氛围。”
铁门在身后“哐当”一声关上,落锁。
维克托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缓缓滑坐在地。
身体的疼痛远不及内心的冰冷。
他知道,FBI这是要用非常规手段,彻底摧毁他的意志。
把他和这些危险的死刑犯关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心理和生理折磨。
但他不能倒下,他相信麦克斯,相信他多年的布局,不会白费。
就在维克托身陷囹圄的同时,外面的世界因为他的被捕而掀起了惊涛骇浪。
麦克斯·布莱克,这个曾经在纽约布鲁克林区餐馆里能独自应对各种刁难客人的女侍应,此刻展现出了惊人的能量和决断力。
她没有丝毫慌乱,立刻启动了维克托早已准备好的“应急计划”。
首先,她通过一个绝对安全的加密线路,联系了纽约的柯里昂家族。
尽管维克托的生意早已洗白,但与这个盘踞美国地下世界数十年的家族,依然保持着一种微妙而牢固的“友谊”和利益同盟。
电话那头,文森特只听了不到一分钟,便沉声回应:“维克托是我们的朋友。两亿美金,我们会请到全美最好的律师团队。放心,麦克斯。”
很快,一个由三位在法律界堪称泰斗级人物组成的律师团迅速集结。
他们分别是擅长宪法权利和刑事诉讼的哈佛法学院前院长艾伦·德肖维茨,精通商业法和跨国交易的华尔街律所掌门人萨曼莎·罗丝,以及以手段激进、不按常理出牌而闻名的顶级刑事辩护律师文森特·“毒蛇”·科斯塔。
这个“梦幻组合”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司法部的震动。
其次,麦克斯动用了维克托在政界,特别是税务方面经营多年的关系网。
维克托不仅是芝加哥,乃至伊利诺伊州最大的纳税人之一,他旗下产业的税务结构复杂而精妙,为芝加哥税务分局带来了巨额的管理费用和“业绩”。
他的被捕,让整个税务分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万一维克托的帝国垮台,他们的预算、甚至职位都可能不保。
于是,一场奇景出现了。
芝加哥税务分局上下,从普通职员到副局长,罕见地联合起来,公开发表声明,强调“保护合法纳税人的权益是联邦税务系统的基石”,并质疑FBI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逮捕维克托,严重影响了芝加哥的商业环境和税收稳定。
尽管FBI施加了巨大压力,甚至在一个月内连续撤换了两名“不配合”的局长,但第三位局长上任后,依然顶住压力,坚持为维克托作保。
金钱和利益编织的网络,此刻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
最后,也是最具冲击力的,是‘民意’的爆发。
维克托多年来深耕芝加哥的少数族裔社区。
他旗下的产业为华人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更有黑人、意大利裔、爱尔兰裔一直以来都是被维克托的天际风城集团间接性控制。
他捐赠社区中心、学校、教堂,赞助少数族裔的文化活动和企业。
他不仅是资本大佬,更是许多底层民众眼中的“自己人”和“庇护者”——前期不在乎美金多少,不去用股市收割反而扎根基层用一个又一赚不来多少钱的项目来切切实实的提高他们的收入!
那不是个可以忽略的数字:
没有了政府人员的缴纳、没有了黑帮人员的盘剥、没有了提心吊胆的生活,反而是统一采购的食材和粮食,涨缩之下,这是数倍的收入。
而这些,必须是维克托还站在台上才会有的福利——其余人之前试过,他们做不到。
麦克斯通过秘密渠道,将维克托被FBI以“叛国罪”粗暴带走的消息散布了出去。
瞬间,积压的不满被点燃了。
首先是在芝加哥,超过三十九万华人率先走上街头。
他们举着“释放维克托·李!”“反对政治迫害!”“我们也是美国人!”“美籍华人也是美国人!”的标语,聚集在联邦大楼和FBI芝加哥分局外,秩序井然但群情激愤。
紧接着,超过十五万的黑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也加入了游行队伍。
不同肤色,不同族裔的人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芝加哥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浪潮。
声援维克托的示威迅速蔓延到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全美各大城市,各地的华人社区纷纷响应。
而在这片看似混乱的局势下,一些更隐秘、更危险的事情正在发生。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巧妙地利用这场混乱。
在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地的地铁站阴暗角落、公园的公共厕所、甚至是不起眼的垃圾箱里,开始有人“意外”地发现被遗弃的、装满子弹的AK-47步枪弹匣,甚至是成箱的、未经登记的枪支。
这些武器没有流向组织严密的华人社区,却诡异地出现在了一些以暴力犯罪著称的黑人街区。
很快,一些原本就对社会不满、渴望“快速致富”的年轻人,捡起了这些“天降横财”。
他们并不清楚武器的来源,也不关心维克托是谁,他们只看到了“创业”的机会。
全美各地的暴力犯罪事件,特别是武装抢劫和帮派火拼,开始呈现一种诡异的、无组织的爆发式增长。
这些零散的暴力事件虽然彼此孤立,却极大地分散了执法部门的精力,加剧了社会的不安,仿佛在为维克托的遭遇鸣响一场另类的、充满硝烟的“礼炮”。
FBI内部开始承受巨大的压力。
来自顶尖律师团的法律挑战,来自税务系统的官僚主义软抵抗,来自街头汹涌的民意,以及全国各地莫名其妙爆发的治安危机,都让他们焦头烂额。
哈里森被上司多次召见,质问他究竟掌握了多少“确凿证据”。
在秘密监狱里,维克托虽然与世隔绝,但他能从狱警态度细微的变化和偶尔听到的只言片语中,感觉到外界的风暴正在发酵。
他知道,他的布局正在生效。
哈里森和米勒又对他进行了几次审讯,但态度明显不如最初那般笃定和粗暴。
律师团的介入,使得他们不得不更加“遵守程序”,尽管手段依旧算不上温和。
“李先生,你的律师们很能干,外面的游行也很热闹。”
哈里森盯着维克托,试图从他脸上找到一丝动摇,“但你应该清楚,叛国罪不是靠游行和律师就能洗脱的。告诉我们真相,或许还能争取宽大处理。”
维克托擦了擦嘴角——上次审讯留下的淤青还未消散,平静地回答:“真相就是,我买航母是为了开赌场。哈里森探员,你们抓错了人,也选错了目标。我的生意,经得起查。”
与此同时,律师团向联邦法院提交了数十份动议,质疑逮捕程序的合法性,要求公开证据,并申请将维克托转移到符合规定的拘留所。
德肖维茨在法庭上引经据典,将FBI的行为斥为“麦卡锡主义的幽灵重现”;
罗丝则用严谨的逻辑剖析所谓“国家安全威胁”的荒谬性;
而“毒蛇”科斯塔,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哈里森个人,暗示其办案中存在“个人偏见和非法手段”。
媒体也开始嗅到不寻常的气息。
尽管FBI试图封锁消息,但关于维克托被捕、税务系统反弹、大规模游行以及神秘武器出现的报道开始零星见诸报端,引发了更广泛的公众质疑。
内外交困之下,FBI高层意识到,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继续扣押维克托·李,不仅无法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那个关于“移动赌场”的解释,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维克托庞大的赌场帝国背景下,反而成了最“合理”的解释。
1992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夕。
哈里森坐在FBI芝加哥分局的办公室里,看着桌上关于维克托的厚厚卷宗,眉头紧锁。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那艘航母隐藏着巨大的秘密,但维克托的防御无懈可击,外界的压力让他寸步难行。常规手段已经失效。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一名下属探员走了进来。
“长官,总部派来的‘顾问’到了。”
哈里森抬起头,看到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那是一个穿着得体灰色西装,身材瘦削,面容普通得几乎让人过目就忘的男人——也就是平平无奇。
他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脸上带着一种温和却毫无温度的笑容。
“哈里森探员,”
陌生男人伸出手,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奇异的、能让人冷静下来的磁性,“我是多姆·柯布,来自总部行为分析部。我奉命前来协助你,处理维克托·李这个‘特殊’的案子。”
哈里森看着那双看似平静,深处却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心中微微一动。
他意识到,总部派来的,不是一个战士,而是一个读心者,一个盗梦者。
一场新的、更加隐秘和危险的博弈,即将开始。
FBI,请来了他们的帮手。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702/437126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