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釜底抽薪,布惊天下
深夜的府衙,烛火摇曳,将人影拉得又长又扭曲。
张衡在那巨大的沙盘前焦急地来回踱步,他那张总是冷静自持的脸上,此刻写满了无法掩饰的忧虑。
天日晒盐法的震撼还未完全平复,另一座名为“棉布”的大山便已重重压下,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猛地停下脚步,对着那个平静得有些过分的青衫身影,几乎是恳求般地说道:“师兄!不能再等了!百姓的信心都维系在那张纸上,盐引有斥卤滩的产量兜底,可棉票呢?万一崔氏不计成本地跟我们耗下去,三个月后,我们拿什么来兑现?”
面对张衡的忧虑,沈棠非但没有半分愁容,反而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
他从李澈那封厚厚的信件中,小心翼翼地抽出最后一部分,上面用朱笔批了四个触目惊心的大字:“釜底抽薪”。
“先生说,崔氏囤棉,以为扼住了江南所有布庄的咽喉。此为下策。”沈棠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异常清晰,“我等若与之争夺棉花,正中其下怀。记住,我们的敌人不是棉花,而是崔氏的‘旧织坊’。”
张衡满头雾水:“废其织坊?我们连城都出不去,如何废掉他千里之外的产业?”
沈棠笑了,他继续念了下去,那声音里,带着一丝揭晓最终谜底的快意。
“欲破其局,不必增棉,只需废其织坊。我已命桃源织造坊大使――巧绣娘,率三十名女匠,携五十台新式织布机,于半月前,分赴未被封锁的杭州、越州等地。”
信中附有数张用炭笔绘制的、精细到令人发指的图纸,画着一种结构巧妙、远比当世织机复杂的机械,旁边用小字清晰标注着:“桃源飞梭织机,功效五倍于旧式,熟练者可达十倍。”
“五……十倍?”张衡失声惊呼,只觉得头皮阵阵发麻。
他出身商贾之家,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数字背后那足以颠覆乾坤的恐怖力量!
沈棠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继续念道:“巧绣娘的任务,不是去卖织布机,而是在杭州等地的布业会馆前,公开展示飞梭织机的神奇效率,然后……”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在张衡的心上。
“将全套图纸,免费赠予所有当地的织造行会!”
张衡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免费?
这种足以传家的神技,竟然免费?
沈棠没有理会他的震惊,信的结尾,李澈用一种近乎冰冷的、上帝般的口吻,分析了战局即将发生的演变。
“其一,江南所有织户,见此神器,必将疯狂仿制、改造织机,其势不可挡,此为阳谋,崔氏看懂了也拦不住。”
“其二,织布效率暴增,各地对原棉的需求将呈数倍乃至十倍增长。市场会变得极度饥渴。”
“其三,那些原本向崔氏供棉的豪绅地主,面对杭州、越州等地开出的、足以让他们一夜暴富的数倍高价,你猜他们会把棉花卖给谁?忠诚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崔氏的封锁线,将从内部被他自己的盟友撕得粉碎。”
“最终,崔氏会发现,他高价囤积的棉山,无人肯买;他麾下的织坊,因效率低下,织出的布成本高昂,在市场上根本卖不出去。他引以为傲的棉花优势,将成为压垮他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变成一座烫手的、会烧死自己的火山。”
……
繁华的杭州城,最大的布业会馆之外,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一位身穿桃源县特有青布劲装、英气勃勃的年轻女子,正静静地站在一台造型奇特的织机前。
她便是巧绣娘,神情专注,仿佛周遭的喧嚣与她无关。
“快看!又要开始了!”
在无数人屏息的注视下,巧绣娘双手交错,轻轻一拉引线。
“嗖!”
那枚装着纬线纱管的木梭,竟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化作一道肉眼难以捕捉的虚影,带着清脆的破空声,瞬间穿过了数百根绷紧的经线!
紧接着,她脚下一踩踏板,另一只手再一拉,木梭又以同样惊人的速度飞了回来!
“咔!咔!咔!”
机杼声不再是过去那种慢悠悠的节奏,而是变得如同战场上的急促鼓点,密集而又充满了力量!
一匹均匀细密的棉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那台神奇的机器上疯狂地“生长”出来!
“天哪!这……这是什么妖法!”
“老夫织了一辈子布,从未见过如此神速!”
“这哪里是织布,这分明是在印钱啊!”
周围的织户们个个目瞪口呆,他们揉着眼睛,掐着大腿,仿佛在看一场最荒诞不经的梦。
当巧绣娘在一个时辰后,将一匹足以让寻常织工耗费一整天的棉布轻松取下时,人群彻底沸腾了!
就在所有人以为这位“仙姑”要为这台神机开出一个天价时,巧绣娘却做出了一个让全场陷入死寂的举动。她拿起一叠早已准备好的图纸,声音清朗地宣布:
“此乃我家先生所创‘飞梭织机’,先生有言,天下利器,当为天下人所用。此图纸,愿与全杭州同仁共享,分文不取!”
短暂的死寂之后,人群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近乎疯狂的呐喊!
“仙姑慈悲!”
“先生大义!”
无数人状若疯魔,朝着那叠薄薄的图纸疯狂涌去,仿佛那不是纸,而是通往金山银海的钥匙!
……
苏州府衙之内,张衡手脚冰凉,冷汗涔涔而下。
他终于明白了整个计划的可怕之处。
这已经不是商战了,这是在用一种降维打击的方式,从根本上颠覆一个行业!
是用时代的巨轮,去碾碎所有挡在前面的螳臂当车!
沈棠将信纸缓缓收好,目光望向北方,那里是清河崔氏的根基所在。
他轻声说道,那声音里带着一丝怜悯,也带着一丝冰冷的宣判。
“先生的盐,是砸碎崔氏饭碗的巨石。而先生的布,是刨掉崔氏祖坟的铁锹。”
“这场仗,崔氏已经没有未来了。”
……
崔氏别院。
一名谋士面带忧色,步履匆匆地走进书房。
他躬身禀报道:“家主,苏州城内的票证价格已经高到离谱。但更诡异的是,最近几日,江南各地突然爆发了棉花抢购潮,价格一日三涨。许多原本与我们签订了供货契约的地主,竟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交货。”
崔衍皱眉道:“为何?难道沈棠还能凭空变出金山,在城外跟我们抢棉花?”
谋士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正是蹊跷之处。抢购棉花的并非沈棠的人,而是杭州、越州等地的本地布商。据说……据说杭州出现了一种‘神机’,能让织布速度快上五倍。许多布商都在连夜改造织机,所以才不计成本地收购棉花。”
崔衍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嗤笑道:“无稽之谈!织布之法,传承百年,岂是说改就改的?快五倍?那织出来的还是布吗?恐怕是渔网吧!”
他将这匪夷所思的消息,武断地归结为沈棠的诡计。
“这是想让我们自乱阵脚,不必理会!”他端起茶杯,眼中闪过一丝轻蔑与狠厉,“传令下去,任何敢违约的供货商,杀无赦!我倒要看看,是他们的钱袋子硬,还是我的刀子硬!”
谋士心中隐隐不安,但看着家主自信满满的样子,也不敢再多言,躬身退下。
在崔衍看来,技术终究是奇技淫巧的小道,只有绝对的权力和暴力,才是掌控一切的根本。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场足以将他连根拔起的工业革命风暴,已经悄然成型。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310/111110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