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权势滔天,从发现干休所秘密开始 > 第五百八十二章 纪录片

第五百八十二章 纪录片


表演结束后,一个德国游客找到李峰,递过一张名片:

“我是做文化纪录片的,想拍一部关于清溪村非遗的纪录片,把你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你觉得可以吗?”

李峰接过名片,心里一阵惊喜:

“当然可以!我们村里有很多手艺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记录下来。

等您下次来,我们可以一起走访他们。”

送走德国游客的第二天,李峰就接到了意大利陶瓷传承人马可的电话。

马可在电话里兴奋地说:

“我已经把你们的蜡染纹样画在了陶瓷上,效果特别好!

我想下个月去清溪村,跟王阿婆聊聊,看看能不能设计出更多新纹样。”

许星悦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找出王阿婆之前画的蝴蝶纹样图纸:

“太好了!阿婆上周还问我,马可什么时候能来,她还想跟马可学陶瓷上的画画技巧呢。”

没过多久,局里也传来了好消息。

主任告诉李峰,省厅决定把清溪村列为“国际非遗交流基地”,下个月会举行挂牌仪式,还会邀请周边省份的非遗传承人来清溪村交流。

“小李,这次挂牌仪式,你要好好策划一下,”

主任拍着李峰的肩膀说。

“局里已经给你批了专项资金,你可以邀请之前跟你合作过的国外传承人,让他们也来参加,咱们把仪式办得热闹点。”

李峰点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我想在挂牌仪式上,搞一个‘非遗创新展’,把清溪村的手艺人,跟国外传承人合作的作品展示出来。

比如马可的陶瓷、德国游客雕的小面具,这样既能展示成果,又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创新的意义。”

主任赞同地说:“这个想法好!你放手去做,局里会全力支持你。”

接下来的日子,清溪村又忙碌了起来。

田老倌忙着雕挂牌仪式要用的傩戏面具,王阿婆则在设计新的蜡染纹样,准备跟马可合作;

陈师傅扩大了竹编作坊,雇了几个村里的年轻人,还引进了新的竹编工具,想在交流会上展示新的竹编作品。

许星悦也没闲着,她利用周末时间,在村里办了个“非遗小课堂”,教孩子们画蜡染、编竹编。

有个叫小雨的小女孩,学得特别认真,画的蜡染蝴蝶比大人画的还精致。

许星悦摸着小雨的头说:

“小雨,你这么有天赋,以后可以当非遗传承人,把咱们的手艺传下去。”

小雨仰着头,眼里闪着光:

“星悦姐,我以后要像你一样,把蜡染带到国外去,让外国人也喜欢咱们的手艺。”

挂牌仪式那天,清溪村来了很多客人。

有省厅的领导,有周边省份的非遗传承人,还有马可和德国纪录片导演。

马可一到村里,就拉着王阿婆去了传习所,拿出自己做的陶瓷作品:

“阿婆,您看,这是用您的蜡染纹样做的陶瓷碗,上面的蝴蝶是不是跟您画的一样?”

王阿婆接过陶瓷碗,指尖抚过碗上的纹样,激动得声音都在抖:

“一样!太一样了!马可,你真是个有本事的年轻人。

以后咱们多合作,把咱们的手艺结合起来,做出更好的东西。”

“非遗创新展”上,马可的陶瓷、德国游客的木雕、陈师傅的新竹编作品、王阿婆的蜡染布摆在一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省厅的赵副厅长看着展品,对李峰说:

“小李,你们做得很好!非遗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清溪村的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仪式结束后,纪录片导演开始在村里拍摄。

他跟着田老倌去山里找适合雕木雕的木材,跟着王阿婆去采摘蓝草,跟着陈师傅去竹林里砍竹丝。

当他看到村民们晚上聚在院子里,一起讨论非遗创新的想法时,忍不住感叹:

“我拍过很多非遗纪录片,第一次看到这么有活力的村子。

这里的人,不仅在传承非遗,还在赋予非遗新的生命。”

这天晚上,李峰和许星悦坐在老桂花树下,看着院子里忙碌的村民和客人,心里满是温暖。

许星悦靠在李峰肩上,轻声说:

“你还记得咱们刚认识的时候吗?

那时候你在村里建传习所,很多人都不理解,现在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咱们的非遗。”

李峰握住许星悦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温暖:

“我记得。那时候我就想,只要咱们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

现在看来,咱们的坚持没有白费。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来清溪村,还会有更多的非遗故事被讲述。”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桂花花瓣随风飘落,落在他们的肩上。

远处的吊脚楼里,传来村民们的歌声,歌声里混着傩戏的鼓点,悠扬又温暖。

许星悦抬头看着李峰,眼里闪着光:

“你说,咱们以后会不会把清溪村的非遗带到全世界?

让每个国家的人,都知道咱们黔东有这么好的手艺?”

李峰笑着点头,把她的手攥得更紧:

“会的。只要咱们一起努力,只要村里的手艺人都在,咱们的非遗就会像这老桂花树一样,年年开花,岁岁结果,永远不会消失。”

夜风吹过,老桂花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他们的约定。

清溪村的桂花又开了,细碎的花瓣落在传习所的青石板上,叠出一层淡淡的金黄。

田老倌坐在院中的老藤椅上,戴着老花镜,正给手里的傩戏面具描金。

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他手上,把指缝间的纹路照得格外清晰。

那是四十多年木雕生涯刻下的印记,如今又添了几道教年轻人学艺时磨出的新茧。

“田伯,马可寄来的陶瓷样品到了!”

周明远抱着一个纸箱跑进来,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

箱子打开时,几个印着蜡染纹样的陶瓷碗露了出来。

靛蓝色的蝴蝶落在米白色的瓷面上,边缘还缀着陈师傅竹编纹样的暗纹,正是王阿婆去年和马可一起设计的“黔东三绝”系列。

田老倌放下刻刀,拿起一个瓷碗,指尖轻轻敲了敲:

“这马可的手艺真不赖,把咱们的纹样衬得更亮了。

星悦呢?让她看看,下个月非遗博览会上就能摆出来了。”

话音刚落,许星悦就牵着小雨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画册。

“田伯,您看,这是小雨这半年的蜡染作品,我给整理成画册了。”

她翻开画册,里面满是稚嫩却灵动的图案。


  (https://www.02shu.com/5035_5035664/4383906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