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落榜后,请大明赴死! > 第398章:点雪

第398章:点雪


第一题和农科一般,同样是策问。

“假设尔为苏州府医学正科,闻听邻府大疫,流民将至,府尊问尔当如何预做绸缪,以防疠气传入,请草拟一份《防疫备要》,需含情报、隔离、医药、赈济、安定民心五要!”

陆岳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微微急促起来,心中复杂。

“这绝不是考一个郎中,这更像是是考一府的医官,甚至是一方的守宰。”

他行医一生,见过太多惨状,瘟疫一起,尸横遍野,官府往往仓促封闭城门了事,或者象征性设个粥棚,何曾有过如此系统、前瞻的谋划?

这道题首次提出了宏观的公共卫生视野,是如同将军排兵布阵般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将医学知识转化为安邦定国策略的本事。

他仿佛看到了一套集预警、阻断传播、救治病患、维持生存、稳定社会于一体的、缜密的社会管理体系。

陆岳心中波澜起伏,如同惊涛拍岸。

“这黑袍军对‘医’的理解,竟如此深远!这已非‘治病’,而是‘治国’。”

“是了,是了......这才是真正的‘上医医国’,我辈以往,只顾低头救人,何曾抬头想过这等格局?”

他原本带着几分审视和优越感的心态,瞬间被敬畏所取代。

第二题赫然是临阵决疑。

唱题声再次响起,场景设定更是尖锐无比。

“一病家,五口人,三人已病殁,现存老妪与幼童皆发热咳嗽。尔诊视后,断定此为‘真脏病色’,皆不治,此时,乡民围住尔,恳求施救,情绪激动,尔当如何处置?”

陆岳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这场景他太熟悉了,在缺医少药的乡野,面对绝症和绝望的家属,是每个郎中最棘手、最痛心的时刻。

这题考的不再是医术高低,因为已断定“不治”,而是医德、沟通与在巨大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仁心的能力,是医学伦理的具象化。

这时,他听到场内一位年轻考生的回答传来。

“......晚辈以为,当直言相告病情之危重,但绝非弃之不顾,应竭尽全力减轻其痛苦,施以安神镇痛之剂,并耐心安抚乡民,说明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寻求村中长者共同劝导,稳定人心......”

陆岳眼中精光一闪,暗自点头。

“此子不错,不欺瞒,不推诿,有担当,懂方法。”

又听另一考生开口。

“......除安抚外,需立即查验水源、排查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严防此为疫病之始,此亦医者之责......”

听到这里,陆岳心中又是一震。

“妙啊,跳出个案,想到公共卫生隐患,此等思路,老夫行医多年,亦非每每能及!”

这些回答,让他看到了一种超越单纯开方扎针的、更为完整的“医者”形象,他们不仅是技术者,更是沟通者、安抚者、甚至城镇州府之盾。

这种全面的要求,是他编纂《红炉点雪》时都未曾如此系统思考过的。

最后一道题,更是完全出乎陆岳的意料。

“提供常见药材,如艾叶、苍术与简单工具,纱布、竹炭、陶罐等,要求现场设计并口述讲解一款可用于病家或疫区环境的避瘟香囊或简易净水装置,并说明其避瘟或净水之理。”

陆岳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几乎要忍不住拍案叫绝。

“跳出了方书典籍,直指民间疾苦中最实际、最迫切的需求,预防。”

这考题完全颠覆了传统医学考试的模式,它不问你经方典故,却考验你是否具备因地制宜、灵活创新的智慧,是否真正将“治未病”的理念落到实处。

他看到有考生拿起艾叶、苍术,熟练地讲解如何配伍研磨,装入纱布袋制成香囊,利用其芳香辟秽之气,在疫区或病家悬挂佩戴以避瘟气。

又有考生利用竹炭的吸附性、沙砾的过滤作用,设计出层层叠加的简易净水装置,解释如何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

陆岳的脑海中,自己积累的许多简便廉验的民间防疫之法也瞬间涌现,与眼前所见相互印证、碰撞。

他心中赞叹不已。

“巧思,真是巧思!医者,岂能仅困于厅堂诊脉?更当有此化寻常之物为保命符的急智与仁心,这黑袍军取士,真真是要选出能悬壶济世、更能普惠众生的实干之才啊!”

他站在那里,原本只是好奇观望的心态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震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

他意识到,眼前这场科举,不仅仅是在选拔医者,更是在塑造一种全新的、更具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医学理念。

这对他毕生所学的《红炉点雪》,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宝贵的启示。

医科考试散场后,阎赴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目光扫过场外聚集的归有光、陆岳等众多来自各地、神色复杂的人们,声音清晰地宣布。

“农科、医科,只是开始!黑袍科举,旨在选拔真才实学之士,治理地方,普惠民生,后续还将开设‘民生科’,考教钱谷刑名、户籍管理、市场平抑,‘政令科’,学习法令颁布、公文撰写、上下通达,‘村官科’,培养最基层的里长、保长,使其知农事、通律法、能断讼、善安抚!”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

“我黑袍军治下,不要只会吟风弄月、空谈误国的酸儒,要的是能让田亩增产、让病患得救、让街道整洁、让百姓安居的实干之才,功名,将从田间地头、市井巷陌中取,富贵,将赠予那些真正为黎民苍生谋福祉之人。”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个聆听者的心上。

归有光望着阎赴,望着那些因新希望而激动的普通百姓,再回想大明科举的僵化与官场的腐败,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意味复杂的叹息。

陆岳则紧紧攥住了行囊中《红炉点雪》的手稿,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黑袍军通过这场前所未有的科举,不仅在选拔人才,更是在向天下宣告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和治国理念。

一场静悄悄但影响深远的变革,正在这西北之地,扎实地铺开。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538/434945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