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落榜后,请大明赴死! > 第397章:策论

第397章:策论


嘉靖三十年的初春,寒意未消,西安府却因一场前所未有的“科举”而显得异常热闹。

来自四面八方、身份各异的人们汇聚于此,他们的目的相同,参加或观摩黑袍军举办的这场别开生面的“求实科考”。

一位风尘仆仆、面容清癯中带着深深倦怠与悲伤的老者,随着人流走进了西安府城门。

他便是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江南昆山人。

此时的他,已年近花甲,人生饱经沧桑。

八次乡试落第,耗尽了他的青春与锐气,而近年长子与妻子的相继离世,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为苍老孤寂。

他一生博览群书,纵观三代两京六朝之文,遍览诸子百家,自九经二十一史,下至农圃医卜之属,无所不博,学识渊博,却始终困于科场。

他此行西安,带着几分散心、几分好奇,也想看看这搅动天下的黑袍军,究竟是何等气象。

刚入城,他便被城门附近张贴的一张巨大告示吸引。

告示前围满了人,有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更有许多短打扮的工匠、农夫模样的年轻人,个个伸着脖子,议论纷纷。

归有光凑近一看,心中顿时掀起波澜。

告示上清晰罗列着黑袍科举的科目。

地理、医学、水利、匠科、农学、算学......昔日被正统儒生视为杂学、末技的学问,如今赫然成为了科举正途。

而四书五经、程朱理学,竟只字未提。

“嘿!咱这样的铁匠也能考科举当官了?咱黑袍军......来真的啊!”

一个膀大腰圆的年轻铁匠兴奋地搓着手,对同伴喊道。

“农学!考种地的学问!要是考上了,是不是就能管屯田,让大伙儿都吃饱饭?”

另一个黝黑的农夫模样的人眼中闪着光。

听着周围这些引车卖浆者流充满希望和干劲的议论,归有光神色复杂。

他一生追求的“学而优则仕”,在这里被彻底颠覆了。

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感、新奇感,以及一丝隐约的期待,在他心中交织。

他仔细看了考场安排,次日便是第一科,农学。

他对农事素有研究,曾撰写过《水利论》等关心民生的文章,不禁心生好奇。

“这黑袍军的农学,究竟如何考法?”

片刻后,他踱步入城,决定找间客栈住下,明日亲往一观。

次日清晨,西安府城东一片开阔的空地被临时设为考场,四周有黑袍军士兵肃立维持秩序。

考场外,围满了前来观摩的人群,其中不乏从各地赶来的读书人,他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哼,一群泥腿子也能登科?简直是斯文扫地!”

一个穿着绸衫的士子摇着折扇,不屑地嗤笑。

“农事乃小人之术,焉能入科举大雅之堂?黑袍军果然是一群不通教化之辈!”

另一人附和道,语气中充满鄙夷。

但也有人沉默不语,只是好奇地张望。

归有光站在人群中,默然观察。

这时,阎赴在张居正等人陪同下出现,他并未多言,只是平静地宣布。

“黑袍军首科农学,开考!”

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考题很快被抄录出来,悬挂于考场外,供众人观看。

第一场是策论。

归有光站在熙攘的人群边缘,目光落在考场外悬挂的农科考题上。

初看第一道策问题目时,他这位八次落第的老书生,嘴角本能地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轻蔑。

考农事?无非是些种瓜得豆的粗浅道理罢了。

然而,当他的目光仔细扫过那一个个墨字。

“嘉靖以来,东南赋重,西北地荒。苏松之民,终岁勤动,不足以供税粮,三边之地,广袤千里,而芜秽不治......”

他的神色渐渐变了。

这哪里是考农技?这分明是直指嘉靖朝积弊的核心。

题目竟援引《禹贡》,将东南肥田与西北荒地的历史与现实对比,矛头暗指朝廷赋税不均、政策失当。

归有光心中凛然,这考题的格局,远超他的预料。

它要求考生不仅知农事,更要通经济、晓地理、明吏治,能提出如“均平赋役”、“垦辟荒田”这等涉及国策的方略。

他下意识地在心中构思应答,想到移民实边的难处,想到北方水利的兴修......越是深思,他越是心惊。

这黑袍军的科举,所求的绝非寻常田舍郎,而是能洞察时弊、有经世之才的干吏。

他原本散漫的心态,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真正学术挑战时的郑重。

紧接着,他的目光又被第二场的“实务诊断”题目吸引。

“秧田之中,新苗叶现黄斑,根须短而黑烂......”

这场景描述得极为精准,归有光虽非老农,但博闻强识,立刻在心中判断。

此乃烂秧病,多因水温过低或种子带菌。

再看救治与预防之问,更是环环相扣,直指要害。

后续关于稻飞虱防治、改良冷浸田的题目,无不紧扣生产实际,要求考生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归有光抚须沉吟,心中暗叹。

“务实!至极的务实!不尚空谈,直指民生疾苦,若天下取士皆如此,何愁百姓不富足?”

他仿佛看到,一种迥异于大明科举死记硬背、空谈性理的新学问,正在这里破土而出。

震撼的不光是归有光,次日,医科开考。

考场外,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也在凝神观看。

他名叫陆岳,字养愚,是一位游历四方、医术精湛的走方郎中,行医数十年,正在编纂自己的医书《红炉点雪》。

他听闻黑袍科举别具一格,特来观看医科,心中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在医科考场外,老郎中陆岳正经历着一场颠覆他数十年行医观念的冲击。

他行医数十载,遍尝百草,救治疑难,正在编纂毕生心血《红炉点雪》,自认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乃至诸多民间偏方都了然于胸。

初闻黑袍军考医,他心中不免哂笑。

“医道精深,莫非考些《汤头歌诀》背诵,或是脉象辨析?至多不过针砭药石之运用罢了。”

然而,当负责唱题的文吏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念出第一道题目时,陆岳捻着胡须的手瞬间停住了,整个人却怔在原地。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538/434945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