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触物鉴宝,一眼千年 > 第109章 首次打眼

第109章 首次打眼


工作室的数字化进程磕磕绊绊,却也在稳步推进。陈墨白感觉自己像是同时在上两个培训班,一边是林清瑶主讲的“现代信息管理速成班”,另一边则是金三钱有一搭没一搭的“江湖险恶补习班”。脑袋里塞满了数据库字段定义和历代做伪手法,偶尔会觉得快要炸开,但看着屏幕上逐渐丰满起来的关系图谱和资料库,又觉得这一切辛苦都值得。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工作室新擦的玻璃窗,照得屋内暖洋洋的。陈墨白刚将一批明清青花瓷片的特征数据录入完毕,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决定去附近的“逸趣斋”逛逛,既是放松,也算是检验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成果。

“逸趣斋”的老板姓孙,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见人三分笑,在琉璃厂这片也算是个消息灵通人士。见到陈墨白进来,孙老板立刻热情地迎上来:“哎呦!陈老师!有些日子没见您了!听说您前阵子南下交流,肯定是又得了不少真传吧?”

陈墨白笑着摆摆手:“孙老板您就别寒碜我了,就是去学习学习。您这儿最近有什么新来的好玩意?”

“巧了!正好有一件,压箱底的宝贝,一般人我都不给看!”孙老板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从柜台底下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锦盒。打开来,里面是一只釉里红玉壶春瓶。

瓶子一露面,陈墨白心里就微微一动。器型饱满优雅,釉面肥润,那釉里红的发色,红中透紫,色泽深沉,流淌自然,尤其是腹部绘制的那条云龙,形态矫健,笔触流畅,带着明显的元代气象。更重要的是,当他习惯性地凝神去“感知”时,一股颇为“醇厚”的岁月感夹杂着窑火气息扑面而来,虽然不算特别强烈,但也符合传世品经年累月后应有的“包浆”感。

“怎么样?陈老师,好东西吧?”孙老板观察着陈墨白的表情,笑眯眯地说,“这可是正经的元代釉里红,您看这发色,这龙纹,这胎骨……也就是您来了,我才舍得拿出来。”

陈墨白没说话,上手仔细查看。胎质细腻,手感沉重,圈足处理也显得老道,火石红自然。他用指关节轻叩,声音清越悠长。一切物理特征,似乎都指向真品。甚至连他那玄乎的“触灵”感知,反馈回来的也是一种“沉睡”般的平和与“古老”感,并无明显的破绽和“新火气”。

难道真是捡到宝了?陈墨白心里有些嘀咕。元代釉里红存世极少,每一件都价值不菲。孙老板开价虽然不低,但若真是到代真品,也还算在情理之中。

是能力的提升让自己更能感知到真品的“静气”,还是……?

一丝疑虑闪过,但很快被那种“一切特征都对”的判断和捡漏的潜在诱惑压了下去。他反复看了几遍,甚至偷偷加大了感知力度,反馈依旧平稳。

“孙老板,这东西……我有点兴趣。”陈墨白沉吟着开口。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一个让他肉疼但尚能承受的价格成交。抱着锦盒回到工作室时,陈墨白心里还有些美滋滋,准备向林清瑶和金三钱展示一下自己的“战利品”。

“哟,捡着狗头金了?乐成这样。”金三钱依旧窝在躺椅里,眼皮都没抬。

林清瑶闻声过来,看到那瓶子,也是眼前一亮:“釉里红?元代的?品相看起来不错啊。”

陈墨白得意地将瓶子放在桌上,把自己判断的依据和感知到的“古老气息”说了一遍。

林清瑶听得仔细,拿出放大镜和高倍手电,按照标准的考古检测流程,一寸寸地仔细查验。看着看着,她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墨白,你来看这里。”她指着瓶身一处釉里红色彩略微堆积、与釉面结合的地方,“这处的气泡形态,有点……过于‘规整’了,不像自然烧成的那种大小不一、分布随机的状态。还有这龙睛的画法,笔锋的起收,细看之下,似乎少了一点元代画匠那种信手拈来的率性和力道,有点……刻意模仿的拘谨。”

陈墨白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凑过去看。被林清瑶这么一提醒,他再仔细审视那些细节,之前被整体“对路”的感觉所掩盖的细微不协调感,渐渐浮现出来。

他不信邪,再次集中精神,全力催动“触灵”能力,几乎是“贴”着瓶子去感知。这一次,他不再满足于那种笼统的“古老”感,而是试图深入“剖析”其内部结构。

渐渐地,一种极其微弱、但绝不应该存在的“断层感”被他捕捉到了!就像一幅看似完美的古画,在极高倍放大下,露出了现代化学颜料的细微反光。这瓶子的“古老”气息,更像是一层被精心“喷涂”上去的外衣,包裹着一个内核相对“年轻”且“空洞”的躯体!之前感知到的平和与沉睡,并非历经沧桑的内敛,而是一种……死寂!是缺乏真正历史积淀和灵魂注入的空洞!

“打眼了!”陈墨白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沁出冷汗,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喃喃道,“这……这东西是假的!高仿!里面掺了老胎底,或者用了极其高明的手法处理过,连我的感觉都差点被蒙过去!”

金三钱这时才慢悠悠地踱过来,拿起瓶子掂量了一下,又随意看了几眼,嗤笑一声:“现在才看出来?火气都没褪干净,也就糊弄糊弄你这半瓶子醋。真当自己开了天眼,就万事大吉了?”

这话象冷水泼头,让陈墨白彻底清醒。他损失了钱固然心疼,但更让他受打击的是自信的崩塌。他一直颇为倚重的“触灵”能力,竟然也有失效的时候!

林清瑶安慰道:“别太自责,现在的做伪技术日新月异,听说有些手段已经能一定程度上干扰甚至模仿一些能量场特征。这次就当买个教训。”

陈墨白沉默良久,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得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反思和坚定:“教训买得值!我以前太依赖这种感觉了,总觉得它是万能的。现在才知道,再灵的感觉,也可能被更狡猾的手段欺骗。感觉会出错,但严谨的逻辑、科学的手段、对细节的无限追究,才是更可靠的防线!”

他拿起那只几乎以假乱真的釉里红瓶,目光锐利:“而且,这东西不简单。能做出这种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感知,绝不是普通造假作坊能办到的。这背后,说不定就有‘鬼工门’的影子!他们这是在试探,还是在示威?”

他将瓶子小心收好:“这东西,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孙老板那边,我先不去打草惊蛇。清瑶,我们把这只瓶子的所有异常特征,每一个细节,全部录入数据库,建立高仿特征样本!以后,感觉要结合数据,数据要验证感觉!”

首次打眼,像一记精准的闷棍,敲掉了陈墨白因能力而滋生的些许浮躁,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路的艰险和自身的不完美。损失了金钱,却收获了更宝贵的谨慎和对技术、对流程的敬畏。他知道,与“先生”和“鬼工门”的较量,不仅仅是能力的比拼,更是技术、心智和体系的全方位对抗。

工作室的灯光下,陈墨白再次坐回电脑前,开始详细记录这次“失败”的每一个细节。成长的代价有时很痛,但唯有如此,根基才能扎得更深,更稳。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826/5034360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