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触物鉴宝,一眼千年 > 第110章 盟友到访

第110章 盟友到访


首次打眼的教训,像一根细刺扎在陈墨白心里,不致命,却时刻提醒着他自身的局限与对手的狡诈。他将那件高仿釉里红玉壶春瓶锁进了库房的角落,不是作为耻辱,而是作为一面镜子,一台教具,时刻警示自己“触灵”非万能,学海更无涯。

工作室的数字化录入工作因此变得更加细致和谨慎。林清瑶甚至专门在数据库里开辟了一个“疑伪特征库”和“能力干扰案例”分类,将那件釉里红瓶的每一处破绽,连同陈墨白描述的那种被“蒙蔽”的感知体验,都详详细细地记录在案。

这天下午,陈墨白正对着一本明代版画的纸张纤维显微照片头疼,试图将其与数据库里的纸质样本进行比对,院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了。

金三钱揣着手,慢悠悠地踱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位老人。这位老人与金三钱的邋遢不羁截然不同,他身形清瘦,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蓝色中山装,纽扣一丝不苟地扣到最上面一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着一副老式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而专注,手里提着一个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的深棕色皮箱。

“别戳你那亮板子了,”金三钱冲着陈墨白扬了扬下巴,“过来,给你引见个人。”他又瞥了一眼刚从里屋出来的林清瑶,“林丫头也听着。”

陈墨白和林清瑶连忙起身。能让金三钱亲自引荐的,绝非寻常人物。

“这位是顾青山,顾师傅。”金三钱用烟袋杆指了指身旁的老人,“老子当年在南方跑码头……呃,游历的时候,认识的交情。论起修补旧书、捣鼓故纸堆里的玩意儿,这老家伙是这个。”他翘了翘大拇指。

顾青山微微颔首,脸上没什么表情,声音平和低沉:“金老三谬赞了。混口饭吃的手艺,不足挂齿。”他的目光掠过陈墨白和林清瑶,在工作室里扫了一圈,最后在那排正在运行的服务器上停留了一瞬,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但并未多言。

“顾师傅,您好。”陈墨白连忙恭敬地问好。古籍修复!这可是一个他几乎未曾涉足的领域,但深知其水深无比,且与古玩鉴定,尤其是书画、文献类鉴定息息相关。

林清瑶也肃然起敬:“顾老先生,久仰。”她是考古出身,深知一位优秀的古籍修复师意味着什么,那是能让残破历史重获新生的“神医”。

金三钱大喇喇地坐下,自顾自倒了杯茶:“这老顾头,最近家里有点事,来北平暂住些时日。他那双手闲不住,我就琢磨着,让他来你这小庙挂个单,也顺便指点指点你们这两个愣头青。别整天眼里只有瓶瓶罐罐,那些烂纸片子里头的道行,深着呢!”

陈墨白闻言大喜!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他正愁团队能力不够全面,对抗“先生”和“鬼工门”这种底蕴深厚的势力,光靠瓷器和玉器鉴定远远不够,古籍文献中往往藏着更关键的线索。龙窑密信不就是写在瓷板上的么?

“顾师傅若能指点一二,晚辈感激不尽!”陈墨白真心实意地说道,“我们这工作室虽然简陋,但一定给您安排妥当!”

顾青山放下皮箱,依旧是那副平淡的语气:“谈不上指点,互相学习。听闻陈小友有些非常手段,老夫也对如今这些……机器,颇有些好奇。”他目光再次扫过服务器。

简单的交流后,顾青山便展现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他打开那个旧皮箱,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小巧精致的工具,不同型号的镊子、排笔、棕刷、锤子、裁纸刀,还有各种颜色的补纸、浆糊原料,琳琅满目,仿佛一个微型的工匠铺。

恰好,前几天有位老主顾送来一本虫蛀严重的清代家谱请求修复,陈墨白正觉得棘手。此刻便顺势拿出来请顾青山过目。

顾青山戴上白手套,将家谱轻轻摊在铺着软垫的工作台上。他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先象老中医望闻问切一般,仔细查看破损程度、纸张质地、墨色浓淡,甚至凑近轻轻嗅了嗅气味。

“纸质尚可,主要是蠹虫蛀蚀,兼有受潮黏连。”他诊断道,然后开始操作。只见他手指极其稳定,用微型镊子一点点清理虫蛀留下的粉末,用小喷壶精准湿润黏连的书页,再用竹启子小心翼翼地一页页分离。遇到破损处,他挑选颜色、厚度最接近的补纸,用自制的中性浆糊,一点点黏合、压实,动作如行云流水,充满了一种沉稳的韵律感。

陈墨白和林清瑶在一旁看得屏息凝神。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与时间、与历史对话的修行。金三钱也难得没有冷嘲热讽,抱着胳膊在一旁看着,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追忆。

“顾师傅,您这浆糊好像不太一样?”林清瑶细心地发现。

“嗯,”顾青山头也没抬,手下不停,“用的是特制的花椒水调制,防虫。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比化学药剂温和管用。”

在修复过程中,顾青山还会随口讲解几句:

“看这纸,竹纸,纤维长,韧性好,是赣南一带的特色。”

“这墨色乌黑沉稳,是清代中期松烟墨的特点,后期就差些火候了。”

“修补的原则是‘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最大保留原貌。不能为了好看,把历史的痕迹都抹掉了。”

字字珠玑,让陈墨白和林清瑶受益匪浅。陈墨白更是发现,当顾青山全神贯注修复时,他身上似乎也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宁静而专注的“气息”,与他修复的对象隐隐共鸣。这让他意识到,“触灵”能力或许不仅可以感知器物,也可能感知到匠人投入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几天,顾青山便在工作室一角安顿下来。他话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他的修复工作中,偶尔会对数据库里的一些古籍文献资料提出精准的修改意见。他的到来,仿佛给这个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工作室,注入了一股沉静而深厚的传统力量。

陈墨白敏锐地意识到,顾师傅的加盟,不仅仅是为工作室增加了一项古籍修复业务,拓展了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补全了他们对抗“先生”势力的一块关键拼图。那些可能隐藏在故纸堆里的秘密,那些“鬼工门”在历史文献中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现在,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专家来解读和应对。

他看着在工作台前专注修复的顾青山,又看了看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数据库,心中渐渐勾勒出一幅更清晰的图景,以传统技艺为根基,以现代科技为羽翼,以志同道合的伙伴为臂助,他们这个小小的“墨白工作室”,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准备好迎接来自历史阴影深处的更多挑战。

金三钱窝在躺椅上,眯着眼看着这一幕,嘴角似乎微微勾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嘟囔了一句:“这还像个样子……”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826/5034359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