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数字时代
火车哐当哐当驶入北平站,熟悉的、带着煤烟和尘埃气息的北方干冷空气灌入车厢,陈墨白深吸一口,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相比景德镇的温润缠绵、危机四伏,北平的粗粝和直接,反而让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稍稍落回了实处。
“回家了!”他提着那个比性命还重的密码箱,踏上月台,忍不住低吼了一嗓子,引得旁边几个旅客侧目。林清瑶在他身边,看着他那副“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架势,忍不住莞尔,连日来的疲惫和紧张也似乎被冲淡了些许。
没有惊动任何人,两人打了辆车,直接回到了阔别多日的“墨白工作室”。推开那扇熟悉的、挂着小小牌匾的木门,院内那棵老槐树依旧光秃秃地矗立在冬日里,一切仿佛与他们离开时别无二致,但又好像什么都不同了。
金三钱正揣着手,窝在院角的躺椅里打盹,听见动静,眼皮懒洋洋地掀开一条缝,瞥了他们一眼,鼻子里哼出一声:“哟,还知道回来?老子还以为你们俩让景德镇的瓷器精给勾了魂儿,留在那儿给人当上门女婿和媳妇儿了呢!”
这熟悉的呛人语气,让陈墨白瞬间找回了在琉璃厂的感觉,他嘿嘿一笑,把密码箱往桌上一放,发出沉闷的声响:“金爷,您老放心,就算真有瓷器精,那也得是咱北平的土产更对胃口。我们这趟可不是去游山玩水,是给您老‘进货’去了!”
“进货?”金三钱慢悠悠地坐起身,浑浊的老眼扫过那个看起来就不一般的密码箱,又看了看虽然疲惫却眼神发亮的两人,“进的什么货?惹了一身骚回来?”
陈墨白和林清瑶相视一笑,知道瞒不过这老狐狸。他们关上院门,在屋内坐定,将南下经历,删繁就简,尤其是关于国家机构介入的部分含糊带过,重点讲述了“承安会”与“鬼工门”的恩怨,以及他们最终带回来的核心信息,那只幽蓝瓷瓶(已上交,但留有详细资料和部分研究权限)和大量关于“鬼工门”网络及罪证的数字化资料。
金三钱听着,原本懒散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听到惊险处,花白的眉毛都拧在了一起。直到陈墨白讲完,他才长长吐出一口烟圈,眯着眼道:“‘先生’……鬼工门……嘿,这潭浑水,比老子想象得还深还臭!你们俩小兔崽子,命是真大!”
他敲了敲烟袋锅子,话锋一转:“不过,光是命大没用。以前咱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跟他们在暗处斗,吃亏。现在不同了,你们手里有了这些东西……”他指了指陈墨白拷贝回来的移动硬盘,“这就是炮弹!但炮弹堆在墙角,跟废铁没两样,得把它架在炮位上,还得有个好炮手!”
林清瑶适时接过话头,说出了她一路都在思考的想法:“金老说得对。我们之前太依赖墨白的个人能力和零散线索,效率低,风险高。我觉得,是时候给工作室来一次‘升级’了。”
她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调出几张构思图:“我想帮墨白,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加密的电子档案数据库。把所有相关的线索、人物关系、器物信息、历史资料,包括这次带回来的核心数据,全部进行数字化整理、归档和关联分析。”
陈墨白听得一愣一愣的:“数据库?就像图书馆那种索引卡?”
“比那个高级多了。”林清瑶耐心解释,“不仅仅是存储,更是分析和联动。比如,我们可以把‘鬼工门’已知成员的信息录入,建立关系图谱;把出现过问题器物的特征、做旧手法建立特征库;甚至可以将历史上与‘承安会’、‘鬼工门’相关的地点、事件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标记。一旦发现新线索,输入系统,可能立刻就能匹配出相关的历史信息或人物关联,大大提升效率和准确性。”
金三钱眯着眼,嘬了口烟袋,半晌才慢悠悠道:“用机器脑子帮人脑子记事儿?听起来倒是新鲜。不过这玩意儿,靠谱吗?别把咱们那点家底都给泄露出去了。”
“安全是第一位的。”林清瑶肯定地说,“我们可以采用本地服务器,物理隔绝外部网络,设置多重加密和权限管理。初期可以先从基础做起,我把我知道的考古资料、文献数据先录入,墨白你把以往经手过的特殊器物,尤其是感觉有问题的,把信息和你的‘感觉’描述都记录下来。我们一步步来。”
陈墨白虽然对电子产品一向不太感冒,但听着林清瑶的描述,也渐渐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潜力。这就像给他的“触灵”能力配上了一副超级望远镜和资料库,能让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干了!”他一拍大腿,“不就是学用电脑嘛!还能比学《鉴古心经》难?”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日子,“墨白工作室”悄然开始了它的数字化进程。林清瑶负责技术架构和数据规范,她找来可靠的师兄帮忙搭建了安全的本地服务器和数据库框架。陈墨白则开始了痛苦的“数据录入”工作,把他那本记得乱七八糟的笔记、还有脑子里记住的各种零碎信息,一条条往电脑里敲。
过程是枯燥且充满“代沟”的。
“清瑶,这个‘感觉阴冷,像摸到死鱼’该怎么选分类?”
“呃……可以归类到‘能量质感-负面-阴寒’,备注里详细描述。”
“这个人我只记得他有个蒜头鼻,这能查出来吗?”
“可以建立人物外貌特征标签,但最好能有更具体的名字或代号……”
金三钱则抱着他的紫砂壶,在一旁冷眼旁观,时不时发出灵魂拷问:
“这铁盒子(指服务器)整天嗡嗡叫,吵得老子心烦,它自个儿不会憋坏了放个雷吧?”
“你小子对着这亮板子(指显示器)戳一天,眼不瞎啊?还能看出古董真假不?”
尽管困难重重,笑话百出,但工作室的“数字基石”还是在一点点夯实。第一批录入的,就是此次南下获得的关于“鬼工门”的核心资料。当那些原本散落在记忆、笔记和照片里的信息,被结构化地整合进数据库,并通过关系图谱直观展示出来时,连陈墨白都震惊了。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跨越时空的地点关联,共同指向了几个模糊而又关键的核心节点,那隐藏在幕后的“先生”可能存在的几个活动区域和关联产业,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虽然依旧笼罩迷雾,却不再是毫无头绪。
“科技……有时候还真有点用。”陈墨白看着屏幕上生成的图谱,喃喃自语。他第一次感觉到,面对那个庞大的阴影,自己并非只有一双肉拳和时灵时不灵的“触灵”感。
林清瑶站在他身边,微笑道:“这只是开始。传统是我们的根,但不能固步自封。用好科技这只‘眼’和‘脑’,我们的‘根’才能扎得更深,看得更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想保护的东西。”
窗外,北平的天空高远。屋内,服务器的指示灯静静闪烁。古老的琉璃厂,一家小小的工作室,正以一种笨拙却坚定的姿态,悄然迈入数字时代,准备用新的武器,去迎击那跨越了数百年的宿敌。新的篇章,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悄然翻开。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826/503458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