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抉择
夜色如墨,将守拙园紧紧包裹。书斋里,只余一盏孤灯,映照着许墨凝重的脸庞。桌案上,左边是俞大猷字字泣血的求援信,右边是广州商会管事赵德明的绝笔密报,中间,则摊着嘉靖皇帝那封言辞恳切的手书。三份文书,如同三座大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东南海疆,“翻海蛟”肆虐,水师新创,岌岌可危,一旦海防线被撕裂,倭患重燃,东南富庶之地将沦为焦土,朝廷财赋命脉堪忧。
北方大地,“清水教”暗流涌动,勾结草原,图谋不轨,若其真的起事,内外夹击,顷刻间便是烽火连天,生灵涂炭。
苏杭商会,突遭不明势力精准打击,损失惨重,信誉受损,这不仅是他许家的经济损失,更是东南商贸体系的重大危机,直接影响民生稳定和海防后勤。
而皇帝伸出的橄榄枝,看似是尊崇与信任,实则是要将他这把已归鞘的利剑,再次推向改革与守旧势力交锋的最前沿,去面对那些盘根错节、疯狂反扑的既得利益集团。
进?则意味着他将彻底告别渴求已久的宁静,重新卷入比以往更加凶险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漩涡。敌人不再只是明面上的贪官污吏或境外海盗,而是隐藏在朝堂、江湖、乃至深宫内的阴影,手段将更加诡谲难防。苏婉和安平将永无宁日。
退?若对海疆危机袖手旁观,俞大猷独木难支,东南必乱;若对清水教视若无睹,北方一旦生变,局势将不可收拾;若放弃商会,不仅心血付诸东流,更等于自断臂膀,失去了重要的信息和财力支持。届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守拙园的一方净土,又能维持多久?
他推开窗,深夜的冷风灌入,带着草木的清香,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滞闷。仰望星空,星河璀璨,亘古不变,而人世间的纷扰,却如此渺小而又如此沉重。他从青州县丞一路走来,扳倒刘瑾,剿灭朱翊钧,历经无数生死,所求的,不过是一个海晏河清,百姓安居,自己能得一份安然。为何如此之难?
“夫君。”一声温柔的呼唤自身后响起。苏婉不知何时走了进来,将一件外袍轻轻披在他肩上。她没有多问,只是静静地站在他身边,与他一同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婉娘,”许墨没有回头,声音有些沙哑,“我是不是错了?当初或许就不该接受招安,不该卷入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是非之中。若我们只是寻常富家翁,或许就不会有今日之困局。”
苏婉轻轻握住他的手,她的手心温暖而坚定:“夫君,你没错。若非你当年挺身而出,青州早已被水匪荼毒,东南或许早已沦为朱翊钧与西洋人的乐园。你所做的一切,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这身朝廷曾赐的官袍。如今的困局,非你之过,而是这世道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
她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抉择……妾身一介女流,不懂军国大事。但妾身知道,有些事,看到了,就不能当做没看到;有些责任,担起了,就不能轻易放下。夫君心中所念的太平,不是躲出来的,而是争出来的。无论你作何决定,是再次出山,还是继续在这园中运筹帷幄,妾身和安平,都会在你身边。你在何处,家便在何处。”
许墨转过身,看着妻子在灯光下温柔而坚毅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是啊,他并非孤身一人。他有志同道合的妻子,有忠心耿耿的部下,有俞大猷那样的国之干城,甚至……或许还有那位神秘的少年朱载堃所代表的某种未来的希望。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危机更快地降临。真正的守拙,不是龟缩一隅,而是守住本心,以最合适的方式,去应对这纷扰的世局。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清明而锐利。他走到书案前,将三份文书叠在一起。
“福伯。”
“老奴在。”许福应声而入。
“准备笔墨。”
“是。”
许墨端坐案前,深吸一口气,开始研墨。墨锭与砚台摩擦发出沉稳的沙沙声,如同他逐渐坚定的心绪。
他首先要回复的,是嘉靖皇帝。
他铺开一张特制的浅黄宣纸,提笔蘸墨,字迹沉稳而恭敬:
“臣许墨谨奏:陛下手书,臣已恭读,感激涕零,惶悚无地。陛下锐意中兴,志在澄清吏治,惠泽苍生,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臣本山野朽木,蒙陛下不弃,垂询国是,敢不竭尽驽钝?”
“然臣有下情禀奏:近日东南海疆不宁,有巨寇‘翻海蛟’挟西夷炮舰为祸,福建水师苦战失利,商路阻断,民心惶惶。北方山东等地,亦有邪教‘清水教’流窜,勾结外虏,图谋不轨。此二者,皆乃心腹之患,若处置失当,恐损陛下改革大业之根基。”
“臣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安定内外。陛下欲行田亩清查之善政,必先剪除肘腋之患,使天下无后顾之忧。臣虽老迈,于海防、民情略知一二,愿为陛下暗中参赞,提供方略,以供圣裁。至于经筵侍讲之名,臣实不敢当,以免引人注目,反误大事。臣之心,可昭日月,但求于幕后为陛下、为社稷略尽绵力,则于愿足矣。”
“臣冒死直言,伏乞陛下圣鉴。臣许墨顿首再拜。”
这封回信,他接受了皇帝的“请教”,但拒绝了公开的“帝师”名分。他将东南和北方的危机摆在台面上,暗示改革需要稳定的环境,并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幕后参赞”,既回应了皇帝的期待,又为自己保留了缓冲的余地,避免了直接站到前台成为众矢之的。
写完给皇帝的信,他立刻又写了两封密信。
一封给俞大猷,除了重申之前的水战策略外,更明确指出,商会被袭事件可能与“翻海蛟”有关,嘱其留意海盗与沿海豪强乃至境外势力的勾结,并承诺会通过商会残余渠道,尽力为其筹措急需的火药和修补船只的物料。
另一封给杨一清,详细说明了商会遇袭的严重性及其与海防、朝局的潜在关联,恳请他以首辅之力,督促有司彻查,并加强对东南财政的支持,以防商路崩溃引发连锁反应。
写完三封信,天色已微亮。许墨仔细封好,盖上火漆,唤来张屠户最信任的两名手下,分别负责送往京城和福建。
“夫君,你决定了?”苏婉轻声问。
“决定了。”许墨看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目光沉静,“既然风雨避无可避,那便迎上去。不入朝堂,但也不能置身事外。这盘棋,我要在幕后,下一盘更大的。”
他选择了一条艰难却符合他当下处境的道路:以布衣之身,行卿相之责。不争权位,只谋实事。他要利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和残留的影响力,同时稳住海防、清查内鬼、挫败邪教,并为皇帝的改革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这不仅是为了回应皇帝的期待,更是为了守护他所在意的一切——这方倾注了心血的园子,相濡以沫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以及那片他曾为之奋斗的海疆和土地。
抉择已下,再无犹豫。前方的路注定崎岖,但他已准备好,再次执棋,与那暗处的对手,较量一番。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647/503508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