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蜻蜓的翅膀
钱秉文拨出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听筒里的等待音响了不足两秒,就被急切地接起。
“秉文?”李振华院士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疲惫与焦虑。
“老李……”钱秉文开口,嗓音干涩沙哑,他清了清喉咙,试图让自己的话语听起来更有条理,“我……我们找到了……解决‘天宫’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
电话那头陷入了死寂。
几秒后,李振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极度的不信与渴望:“什么方案?还是光伏?我跟你说过的,效率瓶颈我们突破不了……”
“多结光伏电池。”钱秉文打断了他,语速极快地吐出那个尘封已久的名词,“不,比那更彻底。是基于完美单晶生长工艺的,量子点增强型多结光伏电池!”
他将林天的三条“神谕”——“干净的锅”、“打个好地基”、“多穿几层”,用最精炼的科学语言复述了一遍。
电话那头,李振华的呼吸声变得愈发沉重。
“……完美单晶……主动引导应力结构……多材料层叠吸收全光谱……秉文,你确定这不是科幻小说?”
钱秉文的目光投向不远处,那个正举着积木,小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圣洁的孩子。
“老李,林总工的神谕已经降临。你需要亲自来见证。”
半天之内,三架军用直升机以雷霆之势降落在京州第一幼儿园旁边的临时停机坪。
螺旋桨卷起的巨大气流,吹得科研园区的树木疯狂摇曳。李振华院士第一个跳下飞机,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身后跟着一群国内光伏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困惑与怀疑。
这群足以撼动龙国能源格局的大人物,快速被领进幼儿园的活动室。
“老钱,你……你没开玩笑?”一位头发花白的专家扯了扯李振华的袖子,压低声音。
李振华没有回答,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林天身上。
钱秉文的转述已经在他脑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知道,这荒诞景象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文明跃迁的钥匙。
他们围了上去,十几位国宝级的科学家,像一群好奇的小学生,俯身围观一个孩子的游戏。
林天对周围投来的目光毫不在意。他刚刚用积木叠好的那个多层结构,似乎总让他觉得哪里不对。他皱着小眉头,将积木拆了又叠,叠了又拆。
终于,他似乎放弃了调整结构。他放下奶瓶,哒哒哒地跑到老师的办公桌前,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黑色的水彩笔。
他跑回自己的“作品”前,拔掉笔帽,开始在那块最顶层的、半透明的积木平板上,画了起来。
他的手腕很稳,画出的线条细得惊人。一道道,一排排,纵横交错,很快,积木表面就布满了一种极其复杂的网格状纹路。那纹路毫无规律,却又透着某种玄奥的秩序,在阳光下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小朋友,你在画什么呀?”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青年专家,终究是没忍住好奇心,蹲下来轻声问道。
林天头也不抬,继续专注地描画着,奶声奶气地回答:
“蜻蜓的翅膀。这样,光就不会乱跑了。”
蜻蜓的翅膀……
光……不会乱跑了……
这几个字,轻飘飘地落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却在李振华的脑海中,引爆了一场知识与想象的核聚变!
他双目圆睁,猛地抢过身边助手手中的记录本和笔,动作狂野地在白纸上疯狂画着草图,嘴里神经质地喃喃自语:
“蜻蜓翅膀……纳米结构……是光栅!是亚波长光栅结构!通过衍射和干涉,将特定波长的光‘捕获’在表面!减少反射损耗……不!不止是减少损耗!”
他的笔尖几乎要戳穿纸背,眼中迸发出骇人的光芒。
“他是要从物理层面,把每一个入射的光子都‘囚禁’起来!强制它们进入下层材料!这……这是表面光学陷阱!天啊……”
李振华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一位老专家手里的保温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洒了一地也浑然不觉;另一位以严谨著称的中年学者,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镜片下的双眼却失去了焦点,嘴巴微张,像一条离水的鱼;更多的人,则是不约而同地向前探出身子,仿佛想把那个孩子、那块积木、那几道纹路看得更清楚,要把这颠覆认知的一幕,死死烙印在视网膜上。
亚波长光栅,这个概念在光学界并不算陌生。但如何设计出一种能覆盖整个可见光谱、且能与多层光伏材料完美匹配的非周期性光栅结构,却是困扰了全世界光学家数十年的终极难题。
无数团队耗费亿万经费,动用最顶级的超算,得到的也只是在某些特定波段略微提升吸收率的方案。
现在,这个难题的答案,被一个四岁的孩子,用“蜻蜓的翅膀”五个字轻描淡写地给出。
那看似随意的网格纹路,根本不是涂鸦,那是一份超越了当前人类算力极限的设计图!
它所蕴含的信息密度和结构巧思,足以让任何试图逆向破解它的超算集群,在无穷无尽的迭代中陷入死循环,最终耗尽所有资源。
整个活动室,死寂一片。
只有林天画笔划过积木的“沙沙”声,和科学家们粗重的喘息。
他们看着那个孩子,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崩塌。因为眼前的一幕,超越了他们的毕生所学。
就在这时,林天停下了笔。他似乎对自己的画作很满意,举起那块画着“蜻蜓翅膀”的积木,对着窗外的阳光。
但他很快又皱起了眉头。
他没有再画,只是拿着积木平板,对着光,不停地调整着角度。时而倾斜,时而放平,小小的脑袋微微晃动,仿佛在用身体的某种未知感官,倾听着阳光穿过那些纹路后,发出的声音。
钱秉文屏住了呼吸。
他知道,设计还未完成。
从“完美晶体”的锅,到“应力引导”的地基,再到“多层结构”的楼层和“光栅”的外墙,新的光伏方案主体已经搭建完毕。
但,最关键的一环,那个能将所有构想黏合在一起,让神迹真正落地的核心,或许,还藏在这个孩子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里。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8/503774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