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中科院首席才三岁?国家疯了吗! > 第58章 “有点软”的材料

第58章 “有点软”的材料


李振华院士身后的专家组已经行动。

其中一人迅速打开一部军用规格的便携电脑,另一人则启动了高精度曲面扫描仪,幽蓝色的光束聚焦在林天手中那块画满纹路的积木上。他们不需要指令,几十年的科研默契让他们懂得此刻时间意味着什么。

“蜻蜓翅膀”的图案被飞速数字化,数据洪流通过加密链路直达“天宫”基地的超算中心。

命令只有两个字:建模。

模拟标准太阳光谱下的每一束光子,与这个玄奥的纳米结构碰撞后会发生什么。

京州幼儿园的活动室内,专家们人手一部平板,实时接收着反馈。

李振华的视线扫过屏幕上跳出的初步结果。

“光吸收率提升10%。”一位助理压着嗓子报告,声音抑制不住地发颤。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光伏实验室开香槟庆祝。但李振华的目光却死死钉在模型报告的附注上,那一行行代表物理限制的警告文字,刺眼夺目。

模拟结果显示,这种完美的纳米光栅需要一个同样完美的承载体,一种原子级平滑、能承受微观结构成型时巨大应力却不产生晶格错位的基底材料。

设计是完美的,却找不到能承载它的躯干。

理论,终究是理论。

“材料。”李振华吐出两个字,声音低沉。

他身后的助手会意,打开一个厚重的防爆箱。

箱内,天鹅绒的凹槽里,静静躺着几块样品,那是龙国光伏领域最顶尖的成果。

李振华亲自端起箱子,走到林天面前,郑重地单膝跪地,将箱子平举在孩子眼前。

第一块,是镜面般光滑的单晶硅,当代光伏产业的王者。

李振华小心翼翼地递过去。

林天伸出手指,戳了戳。

他摇了摇头,小脸上写满嫌弃:“太硬了,不好玩。”

言语天真,判决却不容置疑。

行业王者,被一语废黜。

第二块,是碲化镉薄膜,幽黑的表面闪烁着深邃的光。

林天摸了摸,表情毫无变化,再次摇头。

在场的专家们屏住呼吸,他们穷尽半生研究的材料科学,此刻正被一个三岁孩子用最原始的触觉进行终极审判。

最后,李振华捧出了最后一份样品。

那是一张极薄的柔性薄膜,近乎半透明,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褐黄色光泽。

新一代钙钛矿材料的实验室样品,它在李振华的手中甚至有些微微下垂,柔软无骨。

林天的目光终于被抓住了。

他伸出小手,不再是戳,而是将整个手掌轻轻覆在薄膜表面。

那片薄膜温顺地随着他的掌心微微下陷。他黑曜石般的瞳孔里,仿佛有星辰被点亮。

他拿起那片薄膜,用两根手指捏了捏,感受着它柔韧的质感。一抹纯粹的笑意在他嘴角绽开。

“这个‘有点软’,”他奶声奶气地说,声音却异常清晰,“能和我的画搭在一起。”

软。

搭在一起。

两个简单的词,在李振华的脑海里却引爆了连锁核聚变一样的反应。

所有线索,所有神谕,所有被搁置的、疯狂的设想,在这一刻被这两句童言彻底贯穿!

软!柔性!这正是钙钛矿区别于所有传统硅基材料的颠覆性特质!

搭在一起!不是在坚硬的基底上费力雕刻,而是在材料生成时就一体成型!

溶液打印!喷墨制备!那繁复到无法制造的“蜻蜓翅膀”,可以在钙钛矿结晶的过程中,通过调控溶液环境直接“生长”出来!

李振华的身体剧烈颤抖,他想起了林天之前所有的“胡言乱语”。

“干净的锅”,指的是完美无瑕的钙钛矿单晶基底。

“打个好地基”,是通过引导应力实现大面积单晶生长。

“多穿几层衣服”,是用量子点材料掺杂,实现对太阳光全光谱的吸收。

而这“蜻蜓翅膀”,就是终极的表面光阱结构!

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于一个能将它们完美“搭在一起”的,“有点软”的载体!

“钙钛矿……量子点……光栅!”李振华猛地站起,双目赤红。

一个前所未有的三明治复合结构方案在他脑中轰然成型。

他状若疯魔,转身扑向身后的团队:“天才!这是绝无仅有的天才设计!”

他夺过一部平板,手指在屏幕上狂舞,飞速勾勒出全新的复合结构图:“重新建模!马上!钙钛矿柔性基底,溶液法嵌入梯度量子点,表面一体化生长非周期光栅!快!”

新的指令,带着决绝与孤注一掷的疯狂,再次冲向超算中心。

活动室里,所有人,包括钱秉文在内,全都围在了那块最大的、直连超算中心的屏幕前。

没人说话,没人动作,空气仿佛凝固。

屏幕上,代表光子捕获率、电子激发率、能量损耗率的无数条曲线疯狂交织、攀升、博弈。

进度条在以一种折磨人的速度向前爬行。

终于,它走到了尽头。

屏幕上所有复杂的曲线消失,画面归于纯黑。

几秒后,一行硕大的、燃烧般的白色字符,在屏幕中央浮现。

【理论光电转化效率峰值:42.8%】

死寂。

绝对的死寂。

这个数字,像一柄来自未来的重锤,击碎了在场所有人对物理规律的认知。

“呜……”

一个压抑的哭声,来自团队里最年轻的一位博士后,他用手死死捂住嘴,肩膀剧烈抽动。

这个声音点燃了引线。

“成功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整个房间瞬间被山呼海啸般的狂欢淹没。这些龙国最理智、最顶尖的大脑,此刻彻底失控。

他们跳着脚,拥抱着,语无伦次地嘶吼,用最原始的方式宣泄着见证历史的激动。

人类能源自由的圣杯,在这一刻被一个三岁孩童捧到了他们面前。

喧嚣的中心,钱秉文却感到遍体生寒。

他的目光穿过狂喜的人群,落在那个角落里的孩子身上。

林天对周围的一切恍若未闻。

他依然安静地坐在地上,专心致志地摆弄着那片“有点软”的钙钛矿薄膜,将它卷起来,又展开,对着光看它透过的颜色,仿佛那才是世界上唯一有趣的事情。

钱秉文看着那些为42.8%这个数字而疯狂的科学家,再看看那个创造了数字的孩子。

一个念头,如冰冷的刻刀,在他灵魂深处刻下一行字。

凡人的智慧,在神的面前,如同尘埃。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8/5037740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