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干净的电
深夜,中科院的办公室里,钱秉文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第N次点开手机里那张“蜂巢”积木的照片。
照片拍得很好,像素很高,结构清晰,甚至能看清积木上小小的品牌LOGO。
但这一切都没用。
他总不能在给陈部长和李院士的报告里写:根据林总工最新指示,建议我国下一代光伏材料采用乐高积木同款榫卯结构,实现自主呼吸,以对抗热胀冷缩。
他要是敢这么写,第二天精神卫生中心就得派专车来接他,还带红白条纹的那种。
脑子里全是林天那句“会呼吸的积木”,以及另一句更玄学的——“太阳给的电,很干净”。
干净?电还分干净和脏的?难道是物理意义上的“纯净”,不含杂波?还是哲学意义上的“高尚”,不带铜臭?
钱秉文抓着自己本就不富裕的头发,在一阵剧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拨通了李振华院士的电话。
他选择性地忽略了“积木”,重点阐述了“仿生蜂巢结构以抵消应力”的构想。
电话那头,李振华沉默了半晌,用一种关爱后辈的语气说道:“秉文,这个构想……过于天马行空了。我们连实现这种微观结构的材料都没有,更别提理论支撑。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放个假吧。”
电话挂断,钱秉文望着窗外的月亮,感觉自己就像那个想把月亮捞上来的猴子。
然而,科学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数据从不骗人,哪怕它看起来像个天大的玩笑。
“天宫”基地,李振华院士的团队正在进行每周一次的运维数据复核。
一名年轻的研究员盯着屏幕上两条几乎重合的曲线,发出了见鬼般的惊呼。
“李院士!您来看!”
李振华走过去,扶了扶眼镜。屏幕上,是“天宫”核心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记录。
其中一条曲线,代表使用国家电网供电时的状态,平稳但毫无波澜。
而另一条,代表接入“逐日工程”电力时的状态,竟在原有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弱、但每一个峰值都精准对应的上扬!
“延长了……万亿分之一秒?”团队负责人喃喃自语,仿佛在看一本科幻小说,“这……这不可能啊!”
整个主控室的科学家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
“误差吧?”
“不可能,你看这个相关性,99.99%!这要是误差,我把这台量子传感器给吃了!”
“难道是……林总工说的那个‘干净的电’?”
李振华咳嗽了一声,强行压下这股玄学风气。“别胡思乱想。新电网,新线路,电压更稳定是正常的。稳定电压对量子比特有正面影响,这在理论上说得通。把这个现象记录为‘新电网稳定性增益’,继续观察。”
嘴上这么说,但李振华的内心却掀起了波澜。
他想起了钱秉文那个“会呼吸的积木”的电话。
一个巧合可以说是巧合,两个连在一起,就让他这颗唯物主义的心,开始有了一丝丝动摇。
世界的另一端,日内瓦的交锋已进入刺刀见红的阶段。
老鹰国代表,“光明未来”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正站在台上侃侃而谈。
他巧妙地避开了转化效率这个痛点,反而播放了一段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漆黑的沙漠夜空中,一道激光划破夜空,随后一切归于沉寂。
“女士们,先生们,”他痛心疾首地说道,“就在上周,龙国的‘逐日工程’基地遭遇了不明飞行物入侵,并动用了武器。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一项能引发军事冲突的技术,是不安全的!”
他话锋一转,指向大屏幕上的“G-Standard”草案:“我们的标准,核心就是安全!可控!透明!我们不能让一个潜在的潘多拉魔盒,成为全球能源网络的基石!”
这手移花接木的舆论攻势极其阴险,瞬间就在会场中引爆了。
原本坚定支持龙国的巴夕代表,脸上也露出了忧虑。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底线。
趁热打铁,一直与老鹰国眉来眼去的印渡代表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折衷”提案。
“我提议,设立‘分级标准’。龙国的高效技术,可以作为‘探索级’标准先行研究,而‘G-Standard’,可以作为‘应用级’标准,在全球推广。这样既鼓励了创新,也保证了安全。”
“我反对!”龙国代表团团长气得拍案而起。
这哪里是折衷,这分明是釜底抽薪!
一旦承认了“分级”,就等于承认了老鹰国标准的合法性,将龙国的技术打入了“待观察”的冷宫。
等他们把市场和渠道全部占领,龙国的技术再好,也只能在自家后院玩泥巴了。
外交陷入被动,技术又存在隐忧,双重压力让钱秉文寝食难安。
他觉得只有一个人能给他答案,哪怕那个答案听起来像梦话。
于是,他又一次出现在了京州第一幼儿园的门口,手里还提着一袋林天最爱喝的AD钙奶。
这次,林天没在玩积木。
他正趴在花园的泥地上,小小的身子撅着,聚精会神地观察着一群正在搬家的蚂蚁。
那些小小的生物,有的搬运着比自己大几倍的草屑,有的衔着细沙,井然有序地进出一个小小的洞穴。
钱秉文的心情莫名地平静了下来。
林天发现了他,抬起沾着泥土的小脸,黑葡萄似的大眼睛亮晶晶的。
他指着那个蚁穴,献宝似的对钱秉文说:“你看,它们也在造会呼吸的房子!”
钱秉文一愣,心脏猛地一跳。
又是“会呼吸”!
不等他追问,林天又捡起地上的一片落叶,小小的手指点在叶片上那些清晰的脉络上,奶声奶气地补充了一句:“房子要有骨头,才能喘气。”
轰——!
钱秉文的脑子里仿佛引爆了一颗核弹。
骨头……叶脉……
他瞬间顿悟!
“会呼吸的积木”描述的“蜂巢”,只是一个外在的形态!而这片叶子上的“骨头”——这些脉络,才是实现“呼吸”功能的核心!
那不是简单的支撑结构,那是输送养分、调节水分、维持生命活动的通道!
林天描述的根本不是一种结构,而是一种全新的材料设计哲学——在材料内部,构建一个类似生物叶脉的微观网络!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钱秉文激动得语无伦次,一把抱起林天,在他沾着泥的小脸上狠狠亲了一口,“林总工,你真是我的神!”
林天嫌弃地用手背擦了擦脸,把头埋进了钱秉文的怀里。
钱秉文顾不上许多,带着这个足以颠覆材料学的“叶脉”理论,像一阵风般冲回了实验室。
“李院士!”他一脚踹开会议室的门,无视了在场所有专家惊愕的目光,冲到白板前,抓起笔就画,“我们都错了!‘蜂巢’只是表象,‘叶脉’才是核心!”
他一边画着复杂的网络结构图,一边用颤抖但无比清晰的声音阐述着那个颠覆性的构想。
“我们要在钙钛矿材料内部,通过原子级打印,构建一个‘仿生微血管网络系统’!这个网络,平时是结构支撑,能像骨骼一样加固材料;当温度升高时,我们可以向网络中注入微量冷却剂,实现主动降温,抵消热应力;当材料受到紫外线损伤时,我们甚至可以输送修复材料,进行‘靶向治疗’!”
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所有科学家,包括李振华在内,都被这个构想的前瞻和疯狂,给彻底震撼了。
这已经不是光伏板了。
这是一个活着的,拥有血管和骨骼的“科技生命”!
“推翻之前的结论。”李振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死死盯着白板上的草图,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立刻围绕这个‘仿生血管网络’,建立新的数学模型,进行全方位模拟!”
命令下达,整个团队疯了一样地动了起来。
几个小时后,初步模拟结果被投射到大屏幕上。
“报告!模拟结果显示,‘仿生血管网络’设计,理论上能100%抵消库布其沙漠的极限温差带来的热应力!”
“报告!若将该网络用于引导特定波段的光线,可以使紫外线辐射绕过核心量子点层,衰减率理论上可降至……零!”
两大死穴,被同一个设计,从理论上同时完美解决!
会议室里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狂欢。
李振华走到同样目瞪口呆的钱秉文身边,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陈部长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眼中满是振奋,“‘逐日工程’,第二阶段,‘青囊’项目,正式立项!不计代价,三个月内,我要看到样品!”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8/5037329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