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当阴阳判官那些年 > 第90章:稻种万里汇星河

第90章:稻种万里汇星河


“曹旭哥,你看这陶罐上的泥封!是极西雪山来的!”二柱抱着个灰扑扑的陶罐冲进试验田,罐口缠着的麻布还沾着雪粒,“邮差说里面是雪山部落的‘冰棱稻’种,让咱帮忙看看能不能和三穗稻混种!”

曹旭正蹲在田埂上给四穗稻幼苗搭支架,闻言直起身,指尖抚过稻叶上凝结的冰晶——昨夜下了场霜,试验田的稻苗都裹着层薄冰,却依旧挺拔。“雪山的稻种?”他接过陶罐,泥封上印着个简化的雪山图腾,“听说他们的稻子长在冰川融水灌溉的梯田里,能扛住零下二十度的严寒。”

炎童抱着本《异域稻种图谱》跑过来,书页哗啦啦翻到最后一页:“找到了!‘冰棱稻’,穗粒呈三棱形,外壳带着冰纹,每株只结单穗,但颗粒比普通稻子重三成!”他指着图谱上的插画,“你看这根须,像冰棱一样往下扎,能在冻土层里钻半尺深!”

王大叔背着竹篓在拾稻壳,准备烧草木灰:“刚在村口听货郎说,南边海岛的渔民也托人捎了‘海沙稻’种来,说那稻子泡在海水里都能发芽,就是穗粒太瘦,想让咱帮忙改良改良。”

“都带来了?”曹旭眼睛一亮,把雪山陶罐放在观测架上,“正好,四穗稻的混种试验缺耐寒和耐盐的基因,雪山稻和海沙稻来得正是时候。”他转身对二柱说,“去仓库把‘灵土母本’取来,那是用南北境七种灵土混合的底子,能让外来稻种更快适应半岛的气候。”

二柱应声跑远,炎童已经在田埂上划出三块试验区,分别插着“雪山组”“海岛组”“混种组”的木牌:“雪山组拌冰川融水冻干粉,海岛组加海水晶,混种组就用灵土母本,这样对比明显。”

曹旭蹲下身,小心翼翼地从雪山陶罐里倒出稻种——果然是三棱形,外壳泛着淡蓝的冰纹,像冻住的小冰晶。“这稻种性子烈,”他挑出饱满的颗粒,“先在育苗盘里养半个月,等长出两叶一心,再移到田里。”

正说着,海岛的渔民撑着小渔船靠岸了,为首的老渔民捧着个贝壳袋,里面装着细小的海沙稻种:“曹旭先生,这稻子在海里泡惯了,到了淡水田就蔫,您给想想辙?”他指着贝壳袋上的刻痕,“每道痕代表一代人,咱祖祖辈辈在海上种稻,就盼着它能长得壮实点。”

曹旭接过贝壳袋,倒出几粒海沙稻种,颗粒果然瘦小,外壳还沾着细沙。“这是缺灵韵滋养,”他笑着说,“把咱的‘盐泉穗’花粉和它杂交试试,再用灵泉水稀释海水浇灌,保准能让它既耐盐又饱满。”

老渔民搓着粗糙的手笑:“那就拜托您了!等长出壮实的稻子,俺们用新米给您熬海鲜粥,放刚捞的海蛎子,鲜掉眉毛!”

二柱抱着灵土母本回来,袋子一打开,一股混合着灵植园暖土、冰原冻土、戈壁沙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土闻着就有劲儿!”他抓起一把,土粒在掌心簌簌作响,“雪山稻种埋进去,会不会觉得像回家了?”

“会的,”曹旭把雪山稻种和海沙稻种分别埋进灵土母本,“这土就像个大熔炉,能把各地稻种的性子融在一起,长出新模样。”他往育苗盘里洒了点晨露,“你看这露水,从半岛的稻穗上凝的,混着灵土,就是给新稻种的‘见面礼’。”

王大叔搬来几块珊瑚石,围在海岛组的育苗盘边:“这石头能吸盐分,还能反光,给海沙稻照点‘海的影子’,让它别想家。”他摸着珊瑚石上的细孔,“当年俺去海岛打渔,见他们就用这石头垒田埂,稻子长得可精神了。”

接下来的日子,试验田多了两份新牵挂。雪山组的稻种三天就冒了芽,芽尖带着淡蓝的冰纹,像顶着小冰晶;海岛组的则慢了两天,芽叶细细的,却很倔强,在灵土母本里扎得很稳。

二柱每天都给两组稻苗写“成长日记”,画满了歪歪扭扭的芽叶:“雪山苗今天长了一毫米,叶尖的冰纹更亮了;海岛苗冒第二片叶了,叶片上有小盐粒……”

炎童则忙着记录数据,在图谱上补充新内容:“雪山稻种发芽温度:5℃,比冰原稻低3℃;海岛稻种耐盐度:3%,比盐泉穗高1%……”他忽然指着雪山苗的根须,“你看这根须,真的像冰棱一样往下扎,都快穿出育苗盘了!”

曹旭用放大镜观察根须,果然见根尖呈棱形,能轻易刺破硬土。“这就是它能在冻土层扎根的秘密,”他对众人说,“等移到田里,给它配个‘破冰犁’,让根须能钻得更深。”

半个月后,雪山苗和海岛苗都长到了半尺高,该移苗了。全村人都来帮忙,小心翼翼地把稻苗连土挖起,生怕伤了根须。二柱捧着雪山苗,手都在抖:“这苗看着冰清玉洁的,可别碰坏了。”

“放心,”曹旭示范着如何带土移植,“雪山稻的根须韧着呢,就像雪山的汉子,看着冷,骨头硬。”他把稻苗放进预先挖好的深坑里,培上混了冰川粉的灵土,“这样它就不觉得冷了。”

海岛苗的移植更讲究,曹旭让大家在坑底铺了层碎贝壳:“这是给它的‘床’,既透气又带海味,住着舒坦。”

移苗完成那天,试验田像个小小的“稻种联合国”:北边是雪山组的淡蓝苗,南边是海岛组的细叶苗,中间是混种了四穗稻、珊瑚稻、沙枣稻的“万合苗”,风一吹,各种颜色的叶片沙沙作响,像在说不同的方言。

灵植园的主母派来的农师正好路过,看着试验田惊叹:“曹旭先生真是创造了奇迹!把冰原、雪山、海岛、雨林、戈壁的稻种聚在一块儿,这怕是两界从未有过的盛景。”

“这还不够,”曹旭望着远处的海平面,“等这些稻种结了穗,还要把它们的种子再送回原产地,让它们带着各地的新性子‘省亲’,这样才算真正的‘汇星河’。”

农师笑着点头:“主母让我带句话,说灵植园打算建个‘稻种博物馆’,想把您这里的混种样本都收进去,让后人看看,稻子是怎么跨越山海认亲的。”

二柱一听,立刻跑去把自己的“成长日记”拿来:“这个能放进博物馆吗?里面记了每株稻苗的生日!”

“当然能,”农师接过日记,小心翼翼地放进锦盒,“这比任何图谱都珍贵,是稻种们的‘家谱’。”

秋收时节,试验田的新稻种果然没让人失望。雪山组的三穗稻结出了带冰纹的颗粒,比单穗时多了两成产量;海岛组的稻穗饱满了不少,外壳还带着淡淡的海腥味;最神奇的是混种组,一株稻秆上竟结了五穗,有冰原的青、雨林的粉、戈壁的褐、半岛的金、雪山的蓝,像串五彩的灯笼。

曹旭剪下那株五彩稻穗,放在祠堂的供桌上,全村人都来祭拜。王大叔对着稻穗作揖:“这稻子通人性啊,知道咱盼着啥,就长啥样。”

老渔民从海岛赶来,看着海沙稻的新穗,眼泪都流出来了:“壮实!真壮实!比俺们祖祖辈辈种的都壮实!”他捧着新米,非要给曹旭磕头,“您让俺们渔民也能吃上饱饭了!”

雪山部落的信使也来了,带来了用新米做的冰糕:“老族长说,这米熬的粥能暖身子,雪地里干活都不冷了。”

炎童把各地新稻种分装成小袋,准备寄回原产地:“每个袋子里都放片五彩稻穗的叶子,让它们知道自己有了新兄弟。”

二柱则在每个袋子上画了个笑脸:“这样收到种子的人,一看就知道稻子长得很开心。”

曹旭看着忙碌的众人,忽然对主母派来的农师说:“您看这稻种,从各自的土地来,又回各自的土地去,带着新的性子,就像走了趟远门的孩子,回家时总能带点新鲜事。”

农师望着祠堂供桌上的五彩稻穗,穗尖的露珠映着窗外的阳光,像无数个小太阳在闪烁。“这就是初心吧,”她轻声说,“不管稻种走多远,结出多少穗,终究是要让种地人过上好日子。”

夜深了,曹旭还在试验田巡视,月光洒在稻穗上,像铺了层银霜。他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二柱抱着那株五彩稻穗的标本。

“曹旭哥,”二柱把标本举到月光下,“您说这稻穗上的五种颜色,是不是像天上的星星?”

曹旭抬头望天,繁星满天,果然和稻穗上的五彩颗粒遥相呼应。“是,”他笑着说,“这是稻种汇成的星河,每颗星星,都代表着一块土地的希望。”

二柱把标本抱得更紧了:“等我长大了,要让这星河更亮,让所有看不见星星的地方,都长出这样的稻穗。”

风吹过试验田,新稻种的穗粒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这个约定。远处的海面上,渔火点点,和天上的星光、田里的稻穗交相辉映,织成一片温暖的光海。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7/5037638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